從上周一以來,豆粕期貨穩步盤桓上漲,先于豆油和大豆價格擺脫CPI升高、加息預期利空影響。后期,隨著氣溫的回升,加之政府可能出臺刺激養殖業的政策,養殖業將逐漸恢復,豆粕需求量也將逐漸增加。而導致豆類走勢偏弱的諸多利空消息也已經在盤面上基本消化,潛在的利多在不斷發揮作用,豆類期貨的整體走好也將提振豆粕期貨穩步高走。
豆粕領漲勢在必行
后市看,豆粕的現貨需求將逐漸轉好,現貨價格將企穩回升,給期貨市場帶來利多影響。目前豬肉價格的下跌使得肉糧比已經連續4周在6:1以下,后期市場預測政府可能啟動豬肉收儲以避免豬肉價格進一步下跌,同作為飼料原料的玉米的期、現貨價格的先期走強就是豆粕期、現貨價格走勢的榜樣。除此之外,隨著氣溫的回升,養殖業也將進入傳統的旺季,家禽、水產養殖逐步開工,對豆粕的需求逐漸加大。
在豆類期貨中,大豆由于盤面交割品為國產非轉基因大豆,而政府對國產大豆開展了保護性托市收購,使得大豆價格走勢相對偏強、偏穩,同外盤豆類相比有一定的獨立性。但豆粕和豆油主要依賴于進口大豆壓榨,同外盤走勢相關性較強,而且二者同為大豆的壓榨的下游產品,價格上一貫有蹺蹺板效益。由于春節前為豆油的傳統消費旺季,加之油脂中棕櫚油因減產價格堅挺帶動豆油走勢,從而導致前一階段豆粕成為油脂廠和市場壓低的品種,但是,目前粕、油的強弱地位將發生轉化。隨著棕櫚油價格的上漲,棕櫚油國際現貨價格已經逐漸靠近豆油價格,這勢必會影響到棕櫚油的需求,同時棕櫚油減產幅度小于預期,加之馬來西亞對棕櫚油征收高額稅費等方面因素,棕櫚油價格上漲必將受到制約,棕櫚油領漲豆油的局面將逐漸減弱。另外,春節后是傳統的油脂消費淡季,而且目前國內油脂庫存充裕,油脂價格不存在大幅上漲的理由。油廠出于盈利目的,挺粕的動機將增強。
由于豆粕的供應主要依賴于進口大豆壓榨,因此豆粕價格走勢同外盤相關性較高。而外盤豆類特別是CBOT大豆期價不論從技術面上看還是從基本面上分析,筑底走高的可能性都極大。
首先從外圍市場上看,隨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逐漸緩解,美元的避險需求減弱,美元指數也有一個多月在高位橫盤整理。而久盤必跌,美元指數走軟的可能性更大。再看大宗商品,由于經濟恢復不夠堅實,世界經濟尚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世界主要經濟體短期內退出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得益于寬松的貨幣政策,大宗商品價格依舊偏強,原油和LME銅的價格都處在相對高位,穩健的走勢使人不敢輕易言頂。相比之下,豆類等農產品價格依舊處于偏低水平,周邊環境依舊支持包括豆類在內的農產品走強。
其次,北、南美大豆豐產消息已經消化和透支。美國2009/2010年大豆產量創下9000多萬噸的歷史記錄,巴西大豆預產高達6600萬噸,阿根廷大豆預產高達4300萬噸的消息長期壓制著豆類盤面,但任何消息都有被消化和透支的時候,這個也不例外。雖然美國大豆創出歷史記錄,但由于旺盛的出口和國內壓榨,美國的期末大豆消費比相比去年并沒有明顯上升。雖然世界大豆產量在今年創出歷史記錄,但包括豆油在內的世界9種植物油產量和期末庫存量比上年度仍有所下降。另外,雖然南美大豆產量創出歷史記錄水平,但糟糕的交通、出口設施,使得中國等大豆進口國在短期內仍然離不開美國,這些利空中的利多同樣將發揮作用。所以,我們看到,美國農業部3月的月度供需報告雖然繼續調高南美大豆產量,但輕微調低美國大豆期末庫存的消息就被市場理解成利多。這足以說明南美豐產消息利空已經被市出視。
再次,后期的潛在利多將刺激豆類上漲。炒新是期貨市場的特色之一。而目前在豆類期貨市場上潛在的新消息莫過于美國新作大豆的播種和生長。各種資料顯示,今年美國大豆的播種面積將比上年有所下降,而去年創記錄的高產由于天氣的變幻無常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3月31日USDA將公布最初的基于實地調查的美國農作物播種意向,這將給盤面帶來利多影響,而生長期不確定的天氣狀況可能導致天氣炒作的出現。
技術上看,豆粕和外盤大豆都在底部,各種消息似乎并不支持豆粕價格破位低走。目前情況下,逢低做多遠比盲目殺跌更為安全。
豐產預期已被市場消化
目前整體上困擾豆類上行格局最大的隱患,無疑是大豆的豐產問題。從南美大豆產區來看,大豆收割進行順利。截止到上周末,巴西大豆收割完成32%左右,巴西統計局預計本國大豆產量為6900萬噸。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預計本年度阿根廷大豆產量將達到創紀錄的5350萬噸。另外,南美大豆第三主產區巴拉圭本年度大豆產量有望達到720萬噸,遠遠高于上年的340萬噸。
上面的數據無疑是對市場利空的,但我們的目光不能簡單地停留在公布的數字上。首先,美國農業部及油世界等權威機構數月以前就已對未來產量做了預估,整體偏差不大,而市場也以維持長期滯漲的局面進行回應,價格基本消化豐產的利空,未來價格方向的演變對產量的敏感度將越發不明顯。此外,2009/2010年度世界大豆產量255017千噸,較上年度增加210863千噸增加20%,較前一年度增加15%。而目前的價格扣除通脹指數后,距2008/2009年度高點,仍有近40%的空間,距2007/2008年度高點也有25%的空間,所以,當前的價格在豐產預期面前,壓力有限。
由于豆粕是大豆加工后的主要產品之一,主要是用作飼料,同時玉米也是重要的飼料來源,豆粕跟玉米存在天然的替代關系。同時受到飼料養殖狀況及其他替代品的價格的影響,兩者區間正常維持在0.5—0.6之間,此前由于國際大豆特別是南美地區豐產,加之季節性弱勢等因素影響,豆類整體走勢持續疲軟,豆粕價格振蕩回落逐級走低,從而導致玉米與豆粕比值大幅攀升,逼近歷史高位,達到0.67附近。出于飼料間替代效應,玉米的需求將部分轉化為豆粕需求,從而對豆粕價格帶來支撐。此外,玉米價格繼續維持堅挺態勢,加之豆粕明顯的比價優勢,也容易提振豆粕多頭士氣,易引起資金青睞,所以,綜合來看,整體上我們看好豆粕長期走勢。
現貨跌勢接近尾聲
近期國內豆粕現貨走勢出現轉機,在美盤反彈的觸動下,沿海地區豆粕出廠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調,目前市場主流成交區間已經調整至2900—3050元之間,此前2850元的低價轉瞬即逝。但終端需求面維持頹勢令市場整體弱勢基調未改,現貨市場短期內大幅上漲或轉勢的動力依然不足,供應充裕與終端疲軟形成的強烈反差將令粕價繼續振蕩筑底。同樣,我們也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過分沽空后市并不理智,種種跡象表明,市躇礎正在逐漸夯實。支持我們做出這種判斷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
首先,市場購銷心態改變。3月20日全國豆粕出廠平均價格為3114元/噸,已較本市場年度高點下跌531元,跌幅超過15%。隨著粕價的不斷下跌,當前價格已接近中間商和飼料企業的心理預期,場內需方詢價熱情十分高,并且在盤面給出相應支撐時,成交量增長也十分可觀。以華東地區為例,3月15日—17日三天時間里,當地主要油廠在2900—2950元的價位成交總量均達2萬噸以上。另外,由于近期油廠壓榨利潤空間不斷縮水,挺價銷售行為有所抬頭。目前沿海油廠大豆庫存成本在3400—3600元,結合當前豆油銷售價格,那么豆粕理論出廠成本在2850—3000元,基本與當前市場主流銷售價格持平,個別廠家已經出現虧損。預計未來成本因素對價格的支撐作用將逐步顯現。
其次,船期延誤令原料供應壓力得到緩解。因南美天氣影響裝運,市場預計3、4月份進口大豆到港將普遍延遲,近日市場又有傳言稱裝運拖延時間可能擴展至14—16天。同時,受壓榨利潤縮水的影響,近期國內部分油脂企業出現洗船現象,令3、4月份實際到港量可能低于目前市場主流預計區間。另外據我們了解,近期南方部分地區進口大豆通關再次遇阻,當地多家油廠被迫停產,部分地區貨源供應趨緊料為當地市場提供支撐。以廣東地區為例,當地主要油廠近兩日剛剛全部恢復開機,且因未執行合同數量較多,現貨基本無貨可賣,主流成交價格依舊保持堅挺。而且,由于目前南美農民對當前豆價并不認可,收割進度及銷售進度依然緩慢,這一矛盾可能直接影響后期進口大豆到港量及成本,從而對油廠豆粕的生產和銷售策略產生較大影響。
再次,雖然終端養殖市場目前仍未能擺脫弱勢,但我們對養殖業的長期發展仍然充滿信心。農業部畜牧業司近期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2月末國內生豬存欄量為44330萬頭,比1月份減少1170萬頭,降幅2.57%,比去年2月份減少264萬頭,降幅0.59%,是2009年1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生豬養殖的此輪調整仍未結束。不過能繁殖母豬存欄量高于市場預期,2月末為4890萬頭,比上月增加0.37%,能繁殖母豬存欄量占生豬總存欄的比率高達11%,處于較高水平,給市場保留了一線曙光。同時據筆者估算,3月20日國內豬糧比價為5.21:1,連續4周低于6:1的盈虧均衡線,已觸及國家關于《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的啟動條件,如果國家對生豬養殖給予政策扶持,生豬養殖調整周期可能縮短。同時,隨著有關部門對疫情重視度的增加,相關政策及扶植措施也可能陸續出臺,那么后期飼料需求前景有望好轉。而且,天氣轉暖水產養殖也將啟動,故當前豆粕市場仍具有一定的需求基礎,若生豬市場改善,則后期銷路依然可以期待。
此外,其他主要蛋白飼料價格高企也為豆粕市場提供支持。受智利地震影響,近期魚粉價格快速飆升,這與豆粕近來的弱勢局面形成鮮明對比。目前進口魚粉與豆粕之間的比價已上升到4.3—4.6之間。作為目前飼料生產中的兩種主要蛋白源,魚粉與豆粕之間的競爭比較激烈,而目前魚粉價格高企迫使一些飼料企業不得不考慮調整配方,降低飼料成本,從而為豆粕提供了更多的需求空間,所以在魚粉走勢轉弱之前,其仍將給豆粕市場帶來一定的需求支撐。近期棉粕價格維持堅挺,目前CP40棉粕全國銷售均價為2673元/噸,考慮到蛋白因素,與豆粕價格幾近持平。正常情況,棉粕價格低于豆粕售價1200元/噸以上時,其在飼料中的競爭優勢才會有所體現,所以當前情況下,棉粕與豆粕競爭市場明顯處于劣勢,目前豆粕在飼用蛋白粕中仍占主導位置,雜粕較之豆粕均缺少足夠的吸引力,個別品種貨源趨緊反而會為粕市提供潛在支撐。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近期豆粕現貨價格下跌趨勢可能已接近尾聲,但如今終端需求現狀令現貨市場并不具備“V”型反轉的能量,市場價格基礎亟待進一步夯實。所以在趨勢反轉之前,粕市將進入振蕩調整階段,并為后市積蓄能量,預計現貨市徹需經歷一段較長的筑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