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之后,食品安全問題就成為大眾矚目的焦點,而對于深圳民間的職業打假人來說,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開始實施,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舞臺和契機,打問題食品成為圈內人2009年至今最主要的“工作”。
對應民間打假人群,深圳還有個“深圳食品安全義務監督隊”,這是全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食品安全方面的義工隊。去年底,全國食品安全督察組在深圳召開會議期間,國家工商總局有關人士曾經建議將此模式和經驗推廣到全國,以發起更多市民搜集食品安全線索,同時提高人們的防范意識。
民間打假人各有招數
作為一個民間職業打假人,馬嘯峰嗅覺十分敏銳,《食品安全法》歷時三年、歷經四審,于去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而馬嘯峰對該法早已了然于胸,尤其是關于賠償條款,了解得一清二楚,并開始四處出擊。
這部法律吸引民間打假人扎堆的關鍵在于“十倍賠償”條款:“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退一賠一”條款相比,《食品安全法》這一規定無疑更具吸引力,加上政府各部門對食品問題更加重視和嚴格,引發了深圳民間職業打假人購買假冒偽劣食品潮。
2009年6月1日至今,馬嘯峰在法院提起的訴訟超過100宗,其中80%以上事關食品安全,此外,向工商部門投訴的食品安全案例有六七十件,目前,已經判決的案件約50宗,除因調解撤訴案件外,勝訴率達到90%以上。
馬嘯峰專撿大型商場超市“下手”,因為這些商家對訴訟案件還比較重視,一旦進入法律程序,涉及的問題商品都會及時下架停止銷售。而那些不知名的小商家,并不在乎法院判決,只怕工商部門查處,他就直接向工商投訴。對一些經常出現問題的商家,法院判決后商家若不履行退賠,他就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一旦強制執行的商家,會被納入深圳市誠信體系的信用黑名單。
而“80后”的打假人趙際文在2009年向行政部門舉報食品問題50多宗,起訴案件10余起,僅輸掉一起官司 。趙際文經常上一些打假人集中的網站搜集線索,如楚天維權網、315維權投訴網和衛生部官網,他會根據網友舉報或市民關注的熱點問題有針對性地走訪,一旦發現商家銷售問題產品或有欺詐消費者行為,便通過向執法部門舉報及訴訟的形式打假,當然,成功的案例他會與同行分享,深圳做完再到外地去做。
據介紹,比較容易發現和取證的食品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非食品物質添加在普通食品中、違規標識、虛假宣傳,他們也以此為重點開始全市范圍大搜羅。所謂的非食品物質除了類似三聚氰胺之類的有害 物質之外,還包括如乳鈣一類被列為藥品的物質,前者比較隱蔽難以發現,而后者卻十分明顯。
去年6月份,因為深圳消費者向銷售方索賠10倍賠償金的第一案,打假人韓飛一夜成名。韓飛告訴記者,自《食品安全法》出臺后,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做普通食品添加藥物一類的打假。據他調查,深圳市面上食品安全問題除了食品中違法添加非食品物質外,將過期食品“改頭換面”后上架的情況也非常普遍。
義務監督隊專業識真假
相對民間打假人,深圳還有一個“官方”打假隊,基本由退休老人組成,他們的打假頻率雖然沒有民間打假人高,但是每月基本都會行動3-5次。自2007年6月成立起來,他們所做的案例也有100多宗,而且涉及的食品安全問題比民間打假人針對的問題要嚴重得多。
深圳食品安全義務監督隊田洪增老人告訴記者,這支義工隊成員140多人,其中十多人有政府頒發的檢查證,隨時隨地可以對超市里的食品進行突擊檢查。“我們平時穿便衣,又是老人,對問題食品比較容易發現。”田洪增告訴記者,義工隊隊員有事沒事逛逛超市、市場,發現有問題立刻與商家溝通,如果問題不太大,就請對方改正,如果問題嚴重,則會直接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由政府部門牽頭查處。
別小看這些退休老人,他們可是受過專業訓練的,能夠準確識別假冒偽劣食品,政府還給義工隊配了兩臺蔬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老人們經常拎著儀器小箱到超市進行突擊檢測。
2009年,深圳食品安全義工隊打擊最多的問題食品在水發食品市場。他們發現,水發食品的甲醛超標問題十分嚴重,且反復出現,如黑心商家用甲醛水浸泡牛百頁用來增白;此外,他們還在學府路人人樂發現一冰柜約幾十公斤的過期冷凍食品,食品上的舊標簽顯示過期,而覆蓋上去的新標簽也過期;在一家超市,義工隊發現特價大米是發霉大米與好米摻雜在一起,經調查,發現供應商倉庫中還有幾十噸發霉大米。
去年12月份,全國食品安全督察整頓組在深圳開會時,聽聞深圳還有食品安全義務監督隊,整頓組表示這種形式很好,建議將深圳經驗向全國推廣,既可以提高百姓的防范意識,又能發動老百姓搜集線索。
■專家建議
市民投訴 政府檢測 商家埋單
無論是民間職業打假人,還是官方組織的義工隊,畢竟是少數,而且,職業打假人多是為利,義工隊又只有一支。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深圳分所律師陳偉認為,打假人若只是小范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經營者的警惕和質量把關意識,對營造好的消費環境是好事。但如果這個群體及購買商品的數量大到一定程度,就不一定有正面的作用,反而違背了消法的精神。他建議政府建立一個公共的救濟途徑,讓消費者遇到問題有平臺或者有可能快速、便捷地解決。
據悉,目前深圳蔬果農藥殘留超標檢測費用在400-500元,深圳市無公害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儀器、試劑成本高,目前的收費標準只是成本價,但他調研過,大多數消費者都不會因為一把青菜去做鑒定,因為一把青菜的價格與檢測費用相比太過懸殊。陳偉認為,食品質量問題容易出現爭議,需要政府部門來主導相關的檢測和鑒定,形成“老百姓投訴—政府檢測—商家埋單”的模式,比如檢測若不合格,由商家埋單,若合格則由政府負責。
■打假案例
去年10月份,趙際文在新一佳、家樂福、吉之島等多家大賣場發現,“伊利高鈣奶”和“伊利早餐奶酪”的成分中添加有“乳鈣粉”,宣傳有保健功能。到底乳鈣粉能否用于普通食品?趙際文就此向衛生部在線提交了信息公開申請表。
衛生部政務公開辦公室于去年11月11日正式以書面形式回復他:乳鈣曾被批準用于保健食品中,這種物質能否用于普通食品,應按照新資源食品或營養強化劑進行申報,對其危險性評估后再作出決定。有衛生部“撐腰”,趙際文撥通了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電話,涉事賣場所在轄區工商部門相繼立案展開調查,福田、龍崗工商部門有復函為證。
成功索賠10倍
去年6月,韓飛在深圳一致醫藥連鎖有限公司旗下的一致藥店百仕達分店購買了兩瓶“奈氏力斯蜂膠復合軟膠囊”,花費476元。因國家衛生部明確規定,“蜂膠、銀杏葉提取物”僅限用于“保健食品”。他把兩家藥店同時告上法庭,羅湖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藥店賠償韓飛10倍賠償金。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自6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以來,深圳消費者向銷售方索賠10倍賠償金的第一案,韓飛一夜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