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夏日的午后,我走進建國西路一幢掩映在大樹下的老洋房。洋房七十多年了,優雅如新,而與房子同齡的女主人史蜀君也是容光煥發,鮮見歲月的印記?;貞浧鹱约旱膶а萆?,史蜀君激情澎湃;提及自己忙碌的退休生活,包括世博會上的作品,她神采飛揚;只有在談到影視圈的現狀時,她不由發出了感嘆:大概是我們老了吧,已經看不懂了。
1975年起,史蜀君進入上海電影制片廠工作,一開始跟著謝晉、舒適做場記、副導演。1982年史蜀君開始獨立拍戲,1999年退休,期間共導了7部電影,2部電視劇。她不算多產的導演,卻深受觀眾喜愛。1977—1987新時期十年全國十佳電影導演評選,她是獲此殊榮的唯一一位女導演。
然而,成功的道路并不平坦,史蜀君的處女作《女大學生宿舍》部分樣片出來后,北京方面來的人提出了整整兩張紙的意見:影片中的大學生穿牛仔褲、談理想,以及出現愛情萌芽,在他們眼里成了“精神污染”。“當時工人文化宮舉行評論會,我遭到很多工人評論家的呵斥,這些大學生怎么這個樣子啊!工人農民養活了你們,你們怎么可以拍這種影片呢?當時我被罵得完全懵了,散會后,門在哪里都找不著了。幸好北京一些領導以及大學生們很肯定,我才慢慢緩過勁來?!笔肥窬貞浀?。后來《女大學生宿舍》獲1983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處女作最佳導演獎。
史蜀君導的第二部影片是《失蹤的女中學生》,因為涉及青少年早戀,半年后才能公映,卻是褒貶不一。史蜀君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成千上萬的信,有贊美的,也有指責的,其中有一封信開口就是:“你這個流氓導演”,用很惡毒的語言來罵她……在南通,教育局下令,只在學生上課的時候放這部電影,學生一下課,馬上就換片子。當然也有贊美聲不斷的,特別是一些中學生,把史蜀君當成了勝過自己母親老師的知心人,和她保持了多年的聯系。
之后,史蜀君導了瓊瑤劇《庭院深深》、《月朦朧,鳥朦朧》,極受歡迎。瓊瑤希望她繼續拍下去,但是史蜀君謝絕了,她希望多拍一些反映現實的原創性的影片。很快,她遇到了一個“認定是一生必須完成” 的題材,并將之拍成了電影《女大學生之死》。與此同時,倔強的史蜀君也將自己引入了更大的爭議漩渦中。因為觸及醫德問題,從執導到上映,影片遭到了一些部門領導的橫加干涉以及圍剿,三個首映式被卡掉了二個,本有七篇宣傳文章,最后只發了一篇。那段日子里,史蜀君心力交瘁,隨身攜帶治療心臟病的藥,但是她一直堅持著,甚至可以說是抗爭著。此片一直驚動到中央,在中南海放映、討論。最終影片上映了,得到了觀眾的熱烈擁護。去德國美國放映時,很多觀眾都是泣不成聲,在北京放映時,其票房大大超過當時有名的臺灣煽情戲《媽媽再愛我一次》?!啊杜髮W生之死》是我一生最值得拍的一部電影,是最刻骨銘心的電影,我覺得越到商業社會,這部片子的價值越突顯。”史蜀君說。
《女大學生之死》獲得1993年全國首屆人道主義精神優秀影片金獎,不過史蜀君更在意的是觀眾的理解,“當時醫學院一位博士說,史老師,這部影片將伴隨我一生的醫療生涯。在首鋼放映后,一個三四十歲的老板在后臺給我深深地三鞠躬,他說,今天還有你這樣的導演,在為良知、道德呼喊,謝謝你!我感謝這樣的觀眾,那樣理解我。”
記者:為什么你的影片總是引發那么大的爭議?你如何能頂住來自各方面的巨大壓力?
史蜀君:這跟我比較關注現實題材有關,而且如果我認定值得拍的,再怎么艱難,我也一定要把它拍出來。這種性格也可能是受我家庭的影響。我爸爸是北大畢業的,媽媽是教會學校畢業的,他們給了我們三姐妹很寬容很民主的成長環境,讓我們的性格充分展示。他們很欣賞我敢闖敢沖的性格,把我當男孩子養。當時家里條件還算不錯,可以經??措娪?、話劇。父母有宗教情愫,普愛精神,教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我拍青春片,也都是出于對年輕人的愛。
記者:退休后為什么不再拍片了?導演一般不是一個受年齡拘束的職業。
史蜀君:一個體力上吃不消了。有時,我們廠里的導演去外地拍戰爭片,回來后,個個灰頭土臉,就像從囚車上下來一樣。作為女導演,體力消耗更大一些,猶如女飛行員。以前累極了的時候,我真想把劇本撕掉,覺得再也不要拍戲了,這不是人干的活,除了體力消耗,精神上還要經受各種磨難。但是同時電影又有巨大的魅力,是施展藝術才能的廣闊天地,是我的靈魂寓所。這也是我一直堅持直到退休的原因?,F在也有人投錢找我拍戲,但我還是缺少勇氣,我很怕經歷現在攝制組里發生的事情,比如爭酬金問題,明星耍大牌,以及所謂的“潛規則”等等,這些我都吃不消。拍影視劇這個工作,應該有信仰在里面,創作人員內心對光明高尚的追求,永遠不應該泯滅。人們搶著去掙錢的時候,別把靈魂丟了。
記者:怎么評價在你們之后的第五代、第六代導演?
史蜀君:他們在藝術上進行了很大的探索,拋棄了過去單一的只靠明星臉的表現手段,充分利用了影視的視聽功能,把造型藝術做得非常極致完美,超越了前一代。但是什么東西都不能過分,現在存在的一個大問題是,過多靠氣氛的渲染去贏得觀眾,這是長不了的,就好像廣告,核心的東西很貧乏,視覺上再怎么震撼,都是很淺薄,很短暫的。藝術需要有多方面的震撼力,把視聽放大的時候,應該把心靈的震撼力一同放大,這才是完美的好片子。但是現在有些大片實在是太遺憾,像新版《紅樓夢》無論從表演還是造型上看都沒有體現出這么多錢帶給我們的感受,包括影片《孔子》且不說震撼,內容上總要讓人看完了以后有點回味吧,不能現場開罵。我以為一個導演決定是否要拍片,首先不在于投資的多少,而是是否已經激動得不能自己了,一定要把它拍出來與大家分享,這樣才行。
記者:你是一個很有社會責任感的導演,面對現在越來越娛樂化的影視圈,你有怎樣的感想?
史蜀君:觸及現實中的一些問題,喚起高尚的情愫、良知,我想這歷來是文藝的功能,也是一個文藝工作者、電影工作者一生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務之一。這是很神圣的東西,也是我們民族在大災大難的時候,支撐下去并且長盛不衰的原因。這些東西不應該在我們這一代藝術家手里斷送掉。當然可以娛樂觀眾,加入一些商業元素,但不能讓投資人、商業元素占主導而放棄一些職責。我對張藝謀的不滿也在這里,他比我們小一代,他出來時,我是非常振奮的。當時我看完電影就打電報祝賀他。可是現在他卻有些找不到方向了,他不應該放棄《紅高粱》的光芒。他可以為更廣大的觀眾服務,希望他們買票,但這不等于放下原則去迎合一些低俗的東西。比如《三槍》,喜劇難道沒有美學原則,沒有品位底線?如今制片人投資,商業回報要求更多一些,需要電影有更多的商業元素,這也很正常,作為導演、編劇,如何把握好和它們的關系,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要努力去處理這里的關系。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里插了很多廣告,有部分人認為他在消費這些災民,我倒是覺得,目前來說,馮小剛應該是商業元素和內容設置兩方面處理得比較好的導演,這里需要高超的技術,張藝謀在這一點上不如馮小剛。
記者:女導演這個群體為什么不如以前了?
史蜀君:我覺得跟體制有關系。為什么中國女導演很多,外國女導演很少?一次,黃蜀芹跟我談心談到,這是因為外國女導演缺少攬錢的能力,那些制片人也缺少對女導演的信任。而現在我們又重復了國外女導演的命運,國內女導演大部分不太會去籌錢,去運作這些資金。過去政府給錢,男女一樣,也不要求回收。那是一個單純的年代,除了審查機構比較嚴外,攝制組內部是比較單純的,我拍《女大學生宿舍》,一共才拿了八十幾塊錢的稿酬,很少,但是仍然很快樂,快樂是很容易滿足的,靠錢來支撐快樂是很難的。中國女導演群是特殊年代特殊體制下的一個產物。現在這個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記者:事實上,你并不算一個多產的導演,有遺憾嗎?
史蜀君:因為所有的劇本都是我自己寫的,工作量很大,我習慣拍一段時間休息一下,選一下題材,然后好好琢磨一下。因為當時盡量追求完美,所以這些日子回顧來看,沒有太多的遺憾。而且我覺得觀眾給了我很多愛。現在我退休好多年了,還有不少中年觀眾包括在國外的華僑碰到我時會激情滿懷地跟我說:“我們是看著你的影片長大的?!蔽易钕矚g這句話。現在有些明星經常嘆苦經,他們是發嗲,不要睬他們,他們應該捫心自問,因為在這個領域,他們得到的已經太多了。每年我都會請我的工作人員,包括副導演、攝影師、美工、燈光師傅到我家來吃飯,每年兩次,雷打不動,我要感謝他們,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今天。
退休后,史蜀君放下了導演工作,開始實現自己兒時的建筑夢。APEC時,史蜀君在青浦朱家角做了5個展示館,受到了各方的肯定。接著她在東方綠洲做了一個武器館,展現武器的演變。去年,她作為青浦福壽園人文紀念館的藝術總監,設計了感恩館,生命禮贊館,陳望道、阮玲玉、謝希德、謝晉……在這里閃耀著生命的光彩。同時,她還參與了世博會中國館的部分影片策劃,并制作了一個災難片,現在正在中國人保館放映。此外,史蜀君還導演了一部舞臺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讓5個劇種6個梅花獎得主同臺獻藝……
“布谷布谷!”在西洋鐘每隔半小時的叫聲中,一晃兩個小時過去。暢談自己的導演生涯以及生活現狀時,史蜀君臉上一直洋溢著滿足的笑意。這讓我聯想到,如今那些挨著觀眾的“板磚兒”仍執意前行、批量制造影片的所謂大導們,幾十年后再回首,臉上又是怎樣一番表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