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延年益壽一直是人們的不懈追求。從徐福受秦始皇之托,東渡扶桑尋找長生不老靈丹妙藥,到《紅樓夢》中賈敬誤食自制仙丹一命嗚呼,可謂舉不勝舉。白居易《海漫漫》詩中道:“不言藥,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他認為,真正的靈丹妙藥在我們自己手里。許多大作家、大詩人都很長壽,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陸游。曹操在《龜雖壽》中寫到:“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確實,學習古詩詞既能修身養性,也能從中體會古人的養生之道,可謂一舉多得。
心態平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抒發的是陶淵明閑適超然之情;“多病所須惟藥物,微軀身外復何求”,流露出了陸游在晚年時的平和心態。平衡的心態,對人的身心極有益處。心態不平衡,或怨天尤人,或憤世嫉俗,使人經常處在一種憂郁的狀態。心氣暗結,激素紊亂,血壓不穩,百病皆生。研究證明,長期的情緒郁結使人體的免疫機能下降,與許多癌癥的發生有關。
勤于運動陸游在一首詩中寫道:“小園煙草接鄰家,桑柘陰陰一徑斜。臥讀陶詩未終卷,又乘微雨去鋤瓜。”可見詩人晚年是非常愛勞動的。現今,一些腦力勞動者經常抱怨沒有時間鍛煉,其實是沒有利用好時間。鍛煉應該是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如步行、騎車上班等,工作中花10分鐘轉轉頭、扭扭腰,在家一邊聽音樂一邊做家務,均是鍛煉。可以晚飯后外出散步,也可以站著看電視,一邊看一邊活動腿腳。
勤于動腦詩人杜甫曾寫道:“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可見老來的他仍很愛玩,用以鍛煉心腦。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經常動腦的人衰老得較慢,而且腦力勞動者不易得老年性癡呆,作家比較長壽也是同樣的道理。實際上人的記憶力遠不像想象的那樣隨著年紀增大很快地衰退。我們要勤于鍛煉記憶力,多背誦一些文章詩詞、外語等,還可以適當參加下棋、打橋牌等娛樂活動,增加腦血管的血液循環,增加腦供氧,延緩記憶力減退。
晚餐清淡“晚餐要吃七分飽”,這話很有道理。早飯不吃,中飯簡單吃,晚飯大吃一頓上床睡覺的習慣,使血液中血糖和有害血脂處于很高水平,更容易誘發動脈硬化。另外,暴飲暴食和豐富的晚餐,與急性胰腺炎、胰腺癌也有很大關系。晚上人需要休息,胃腸同樣也需要休息。近年人們發現,經常吃宵夜與胃癌的發生也有很大關系。因此晚餐一定要少食,而且吃一些清淡易于消化的東西,如粥類。中醫常說,藥補不如食補。陸游有詩曰:“世人個個學長年,不知長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