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這句話很好理解,就是吃完飯之后不要馬上洗澡,喝完酒之后不能洗頭。這看似簡單的諺語,其實也有益壽延年的養生學問在里面。
吃飽飯后,人的消化系統開始工作,大量的血液在胃部運轉,其他器官血液相應減少。這時候洗澡,皮膚和肌肉血流量增加,胃部沒有充分血液,就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雖然洗澡不是劇烈運動,但對于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飯后馬上洗澡可能會造成心臟缺血,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猝發。所以,洗澡最好在飯后一兩個小時以后。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洗澡時間,比如體質虛的老人可以選擇中午陽氣最旺的時候,這樣能達到互補的效果,不易生病。
很多人喜歡喝兩盅,如果飲酒后沒過多久就洗頭,很有可能引起顱內血管功能異常,出現頭暈、眼發黑和嘔吐等癥狀。患有心腦血管病的老人,平時就不要用過涼的水洗頭,喝酒后則更要注意。有的老人喜歡喝完酒后出門走走,如果這時遇到冷風,會使風寒之邪乘虛而入。
天氣轉冷、季節交替之際,是心血管疾病等老年疾病高發時期,要特別注意保護頭部的溫度,洗頭后要及時擦干,不要濕著頭發就睡覺。
◎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釋義:逢年過節,人們常互祝“五福臨門”,卻不知道這“五福”是哪“五福”。看看《尚書·洪范》就知道,這五種福運就是高壽、富裕、健康且安寧、道德高尚美好、終享天命之年。
◎生從十三:虛、無、清、凈、微、寡、柔、弱、卑、損、時、和、嗇。
釋義:這句話出自《七部名教要記·虛無第十三》,講的是養生之道在于遵從十三條要旨。這就是:謙虛謹慎,心無雜念,內心清潔無染,俗念凈除,謹小慎微無過失,寡欲而無貪,心柔不逞強,甘作弱者之心,自視不卑不亢,減損太過的言行,知時達務順四時之變,秉性謙和,崇尚儉樸。這十三字,既是養生之道,也是為人之道。
◎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之父母;知萬物者,謂之天子。天有陰陽,人有十二節;天有寒暑,人有虛實。能經天地陰陽之化者,不失四時;知十二節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
釋義:這段話出自《內經·素問·寶命全形篇》。如人能順應四時的陰陽變化,則天地間的一切勢必都會成為他維護生命的源泉;知曉萬物功用的人,就能成為萬物的主宰而運用自如地駕馭它。天有陰陽形象,人有十二肢節;天有寒熱往來,人有虛實盛衰。能經歷和了解天地事物陰陽的變化的,就能不違四時并能順應而延壽。能熟悉十二肢節和經絡道理的人,就不會被他人欺騙蒙哄。
(本刊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