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部好的電視劇,既要能滿足受眾的需求,又要能抓住觀眾隨著電視劇事業的不斷發展而不斷變化的心理特征;同時還需要在敘事策略和人物塑造上脫穎而出。近年來,諜戰片受到廣大受眾的青睞,跟風者眾多,其中由姜偉導演的電視劇《潛伏》更是成為備受眾廣為傳頌的佳作,引發了諜戰類電視劇新一輪的收視熱潮。
【關鍵詞】電視劇 受眾 諜戰片 《潛伏》
2009年初,電視劇《潛伏》首先在地方臺播出,4月份,北京衛視、重慶衛視、黑龍江衛視和東方衛視四家衛星頻道開始播出,隨著衛視熱播,網絡上各大在線播放網站和提供下載的網站點擊量和下載率不斷攀升。之后,電視臺、報紙、雜志等媒體開始制作各種分析和專題采訪欄目,不到一個月時間,電視劇《潛伏》迅速躥紅,成為去年電視臺的收視黑馬?!稘摲芬粍〖瘸幸u了以往特情劇在敘事結構及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成功之處,又在敘事策略上有新的創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價值。分析該電視劇成功的原因,或許能為我們當下的國產電視劇制作帶來啟示和思考。
一、受眾心理的準確把握
(一)一反和平年代影視劇常態,使受眾耳目一新
在遠離戰場硝煙的和平年代,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電視熒屏以及人們大部分閑暇的生活被紙醉金迷的情感劇充斥。一時間,《紅樓夢》、《還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金粉世家》、《啼笑因緣》、《一簾幽夢》等人們耳熟能詳的電視劇像潮水涌來,幾乎淹沒了我國的熒屏天地。
然而,近幾年來,觀眾逐漸對這些形式單一、同質化的作品失去了熱情,進入了審美疲勞階段。于是,以險象還生、懸念迭出為特征的諜戰劇從眾多影視劇中脫穎而出,一時間贏得了火爆的收視率。《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近兩年播放的電視劇中,都有哪些劇最讓人們感覺到共鳴?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潛伏》,比例高達70.4%,而一些比較熱門的電視劇如《士兵突擊》占35.2%、《我的團長我的團》占18.0%、為一些年輕人所推崇的《奮斗》不過占到了20.2%、《武林外傳》占到11.5%。①
人們逐漸開始意識到,電視劇不應該只有一種形態,而應當是多元化形態,不斷推陳出新,才更能贏得受眾的認可。
(二)迎合了受眾心理的故事選材
觀眾心理是指觀眾從某種限制中擺脫出來,通過影片中人物的認同,投射著他們的勇氣、智慧,實現他們的光榮與夢想,同時也在影片那些情與愛、生與死、沉與浮之中釋放著他們抑制的潛意識。②
1、獵奇心理。在和平年代,觀眾對臥底諜戰影視作品有著既好奇又新鮮的心理。近幾年來,臥底題材的電影電視作品已成為熱點,有較強的票房影響力。2002年底上映,帶領香港電影走出新世紀低谷的《無間道》廣受好評,此后幾年間,導演劉偉強連續推出了第二部、第三部,一時形成“無間熱”,票房無人能敵。電視劇方面,在《潛伏》之前,國內電視臺也早有臥底諜戰的劇作,2006年根據麥家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暗算》就在當年掀起一輪收視熱潮;2008年由柳云龍、李小冉主演的三十集“紅色特工”諜戰題材電視劇《功勛》開播,其收視率也在各大電視臺名列前茅。
2、求知心理。當今社會,不少年輕人對抗戰勝利后,中國解放前的那段民國時期的歷史了解甚微。《潛伏》將故事背景放在共產黨那段廣為人知同時又帶有神秘色彩和英雄主義的地下黨年代,無論是從當今社會觀眾的影視觀感和接受心理上講,還是從歷史知識儲備的角度講,注定了《潛伏》的選材會獲得較高關注。
二、《潛伏》里出奇制勝的敘事方式
(一)有聲語言符號“點亮”敘事情節
一出戲的生命和魅力是出自主題思想本身,亦劇情、劇中人物、臺詞;而臺詞則是這三者中最重要的,必須通過臺詞把一切傳達給觀眾。③
1、臺詞。《潛伏》中極具生活化和真實性的語言對白,拉近了劇中人物與觀眾的心理距離。比如:
(1)、“假太太”翠平說:“我跟你一起走,我怕你飛了?!奔缺憩F了翠平對余則成感情的深厚,又照應了最后在機場翠平和余則成的相遇,翠平眼睜睜地看著余則成坐上了飛機飛走。
(2)負責和余聯系的地下組織羅掌柜的一句:“有一種勝利叫撤退,有一種失敗叫占領?!币幌伦咏o在這條信仰的路上迷失了方向,似乎有些“飄”的余則成吃下了一顆“安心丸”,重拾了信心。
2、旁白。旁白是諜戰劇的一個特色,在本劇中,大多數的旁白起到了余則成畫外音的作用。它有力地揭示了人物內心深處的細膩感情、復雜和隱蔽的精神世界,深入淺出、形象地揭示人的內心領域,把人的語言表現力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該劇在體現余的內心掙扎、激烈的思想斗爭時就很好地運用了旁白的作用。比如:
在余則成當時的上級呂宗方死之后,余則成的一段旁白將余的這種心理描述得淋漓盡致。
旁白:“余則成一時不能相信呂宗方是中共的人。刺殺李海豐的行動已經暴露,失去了上級,他成了軍統安插在南京的一顆死棋,也許只有戴笠知道‘蟹’的存在,可誰又知道‘蟹’是何許人呢?他現在可以悄然消失,跟左藍去過他們希望的生活,只要離開重慶,那種生活就是實實在在的生活。他決定離開,悄悄回重慶,跟左藍去過他想象中的生活?!?/p>
不難看出,本劇的主人公余則成最初并不是一個有著堅定信仰的、傳統意義上的英雄人物,這樣的故事安排,既真實有新鮮感,也為以后余則成從一個沒有什么信仰的“小人物”,慢慢成長為一個真正的有著堅定的無產階級信仰的革命戰士的變化埋下了伏筆。
(二)表現形式
以黑白灰為主色調是導演姜偉創作的一貫風格,《潛伏》也不例外。例如軍統人員的服裝一律以黑色為主,意味著嚴肅、黑暗、沉悶。唯一鮮艷的色彩可能就是劇中太太們旗袍的顏色了,其余一律用黑白灰來表現。如果說徹頭徹尾的黑白灰給人以沉悶的感覺,那么那幾抹鮮艷的旗袍色彩給全劇以充分的喘氣和呼吸的機會。正應了結尾曲《深?!返哪蔷洌骸吧钐幒诎担南蚬饷??!?/p>
三、滿足了各個不同層次受眾的需求
(一)給當代人貧瘠的精神家園一次灌溉
《潛伏》的導演姜偉用兩個字貫穿了全劇的靈魂——信仰?;仡^想想,到底是什么讓余則成放著國民黨軍統的中校副站長不做,去做一個連共產黨員都不是的地下革命者?正是信仰這兩個字。余則成的這種信念是左藍傳達給他的,但陪他將這份信念的力量一直走下去的人是翠平,一路走來,他所接觸的共產黨人(無論是呂宗方、秋掌柜、廖三民,還是左藍和翠平)都有著堅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并且隨時為這個信念做好了犧牲的準備,這也與國軍的那些酒囊飯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然,這些人也無時無刻不感染著余則成,在呂宗方為了掩護他而被軍統特務殺害時,在丘掌柜在他面前把自己的舌頭咬掉時,在左藍為了他的安全犧牲的時候,在得知翠平犧牲的消息的時候,在廖三民為了掩護余則成與李涯一起同歸于盡的時候……這一次又一次強烈的打擊,使余則成的信念越來越堅定。正如片尾曲《深海》里所唱的:“在黑夜里夢想著光明,只因為相信光明終會到來?!?/p>
很多人看了《潛伏》之后,都被余則成的信仰所打動。在競爭激烈、物欲橫流、生存壓力巨大的現狀下,我們需要一些精神力量支撐自己走下去,并讓自己的人生變得充實、有價值。這部電視劇給受傳者充滿了現代意義的價值思索,使受眾找到認同感,找到自身生存的合理性。
(二)人性關懷贏得職場受眾的喜愛
有網友說:“看《潛伏》,看到就是做人的藝術。”體現了人性的關懷和對人本質需求的尊重。
例如,在陸橋山、李涯爭奪副站長職位過程中,余則成以弱示人的低姿態更是做到了十足?!稘摲返?4集中有這樣一段場景:
陸橋山:“余主任,在天津站做老好人,會吃虧的。你心里不是沒有小九九,就是不說?!?/p>
余則成“我心里是有小九九,有,不是沒有,可你們都是中校啊,有面子,上面也有人撐腰,我呢……小芝麻少校,本來還指望戴老板能多看一眼,往上爬一爬,現在老頭子西去了,我不把小九九藏在心里我怎么辦?”
陸橋山:“你呀,太鬼,太鬼!鬼心眼子太多了。你說以前站長對你多看好,現在呢,全是李涯的戲了?!?/p>
陸橋山稱余則成為“老好人”,是因為他表現出來的愚、拙、屈、訥,這些給人以消極、委屈、無能的感覺,都讓人產生良好的第一感覺,別人因此對他放下了戒懼或者消除與之競爭的心理。但這卻是余則成營造的迷惑外界的假象,目的是為了減少外界對自己的壓力,松懈對方的警惕,隱藏自己的真正身份。
劇中人物身上體現出的辦公室人際關系處理技巧,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心理的影響,既是一種人性,更是一種人情,在觀眾那里容易引起情感共鳴和認同。
結語
好作品源自好劇本。諜戰片《潛伏》內容滿足了受眾揭秘和窺視欲望的心理需求,不落俗套的敘事方式,臺詞和旁白的熟稔運用;情節連貫,劇情緊湊,不拖泥帶水;同時滿足不同社會受眾的需求;對信仰進行了有力的書寫??傊?,《潛伏》一劇契合了大眾的審美追求,滿足了大眾企盼理想精神道德回歸的渴望。這些因素綜合造就了《潛伏》的成功,也為今后國產影視劇創作帶來了許多原創性的寶貴經驗。
參考文獻
①http://www.studa.net/Movie/
100322/1130239-2.html
②張智華:《影視文化傳播》,文化藝術出版社,p355
③雷·克羅塞斯:《戲劇的結構》,文化藝術出版社
(作者: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7級新聞系學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