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黑幼龍先生自美國引進全球知名的企管訓練課程“卡內基訓練”’,被譽為華文卡內基之父?!犊梢杂嬎愕娜松芬粫{了他受用一生的箴言,字里行間皆是歲月沉淀的智慧和輕松的趣談。從本期開始?!堵殬I》聯合中信出版社,摘登書中部分精彩內容,以饗讀者。
2006年12月,卡內基訓練在美國邁阿密舉辦年會。
在某一天的晚會上,我們四五個人站在一起交談,一位韓國的負責人
Y·S·Choi對一位密歇根州負責人尼克斯說:“你記不記得,十六年前,我要到韓國創辦卡內基訓練時,你曾經給了我‘加、減、乘、除’的建議?”
尼克斯說:“我記得。”
我在旁邊問他們:“什么是‘加、減、乘、除’?”
“加,就是增加人才;減,就是解聘不適當的人;乘,就是要授權;除,就是分享?!蹦峥怂够卮鹞?。
當時,我的思緒都集中在這些符號上,總覺得其中蘊涵著很大的道理。
幾天后,在另一場酒會上,我又遇到了尼克斯,我告訴他,我把他的加減乘除心法,演繹成個人追求幸福和成功的“方程式”:“+”,就是增加個人的優點;“一”,就是減少缺點;“×”,就是借著贊美,讓伙伴加倍發揮力量:“÷”,就是分享。
聽到我透露了這個想法后,尼克斯就輕聲說:“John,你將會改變這個世界。”
我不禁好奇,為什么尼克斯會對我提出的新解“方程式”,有這么強烈的感受呢?這套“+、一、×、÷”真的能為我們的人生帶來很大的影響嗎?
答案是肯定的。
人一生的壽命,大概可以活到70—90歲,那么長的時間,多數人卻是活得庸庸碌碌。如果我們能花1%的時間,好好為自己做一下“+、-、×、÷”,人生一定會有不同的風貌。
人難免會犯錯,但是正如《每日一智》這本書中寫的,曾經有個人說過,他的成功秘訣,就是犯了很多錯,但他每次都能從犯錯中學到經驗和教訓。當然,關鍵并不在犯錯,而在于你面對錯誤的態度。有人犯錯后,勵精圖治,會比原來強上一百倍,但是也有人不論犯了多少次錯,后來還是一成不變,甚至還有人犯錯后,因為不斷地為自己找借口,反而比原來變得更糟糕。如果我們會做“+、-、×、÷”,就能夠從錯誤中找到成功的養分。
其實,“+、-、×、÷”的效果還不僅如此。
一個人如果懂得“+、-、×、÷”,他比較能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方向。
一個人如果懂得“+、-、×、÷”,他的人際關系、夫妻感情都會獲得很大的改善。
一個人如果懂得“+、-、×、÷”,他所經營的企業會比較容易找到人才,組成優秀的團隊,而且會凝聚向心力,帶動更高的生產力。
一個人如果懂得“+、-、×、÷”,他就不會把賺錢當成人生唯一的目標,而是會樂善好施,善盡自己的公民責任。
一個人如果懂得“+、-、×、÷”,他比較能建立健全的人生觀,在反省中和自然相結合。
前兩年過世的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十五六歲時,發現自己的專才就是觀察力和分析力,于是他作了一個決定,這一輩子不當官,也不當生意人,而是朝管理顧問的領域發展,最終他成為一位影響力深遠的管理大師。
所謂人生的“+、-、×、÷”,簡言之,就是一種自我關照,增進優點,消除缺點,鼓舞他人,分享所有的生活方式。彼得·德魯克在作出職業生涯抉擇的那一刻,正是一種“+、-、x、÷”的表現。
我稍微感到有點可惜的是,我是在年近70的時候,才悟出了這個道理。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一定要認真地想一想,我要怎么為人生做“+、-、×、÷”。
不過,當我回想這一生時,卻也意外地發現,其實我在一些重要的人生階段,也做了一些“+、-、×、÷”,只是當時我并沒有意識到。
我二十幾歲時,從軍校畢業,每個月薪水不過兩百多塊,一無所有,前途茫茫,處于人生的低潮。不過那時候,我作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就是努力學習英文。
我從中學開始,數學、物理成績都一塌糊涂,連勞作都做得很糟糕,父親的朋友一看到我的勞作就說:“你這個孩子以后應該不會走機械這條路?!憋@然我的手真是一點兒也不巧。
在眾多科目中,我只對英文比較感興趣,因為我喜歡看電影,從看電影中學到了不少英文,加上個性比較活潑,喜歡主動跟老外聊天。所以當我不知道人生何去何從時,我就去上我喜歡的英文課,大幅提升我的英文能力。就是因為英文表現突出,我才考取了公費留美。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時沒有用英文為自己“+”,我的一生可能就此一蹶不振了。
到國外還不到一個月,當地的獅子會就邀請外國軍官去演講。因為沒有演講費,也沒有車馬費,還要花時間準備講稿,大家都把演講當成苦差事,誰也不想去,只有我本來就喜歡英文,而且也喜歡表達,就很高興地接下這項任務。當晚演講結束時,全體聽眾起立鼓掌,而我就一直對他們鞠躬。當時聽眾熱情的回饋,無形之中讓我受到很大的鼓勵,原本那種不如人的自卑感,也變得不那么強烈了。事后,獅子會寫了感謝函給臺灣的“空軍總部”,報紙還因此發了一則小小的新聞,讓我風光了一陣子,也讓我找回一些自信,這都是因為我找到了自己的優點,再一點一點地加起來,變成了我的競爭優勢。
后來我進了休斯飛機公司服務,薪水很高,但是那并不是我感興趣的工作,這時候光啟社的丁神父來找我加入該社,對我來說這又是另一次“+、-、×、÷”。因為進入了光啟社,開始制作節目,我的溝通能力和領導能力,都得到很好的發揮。當時我主持“新武器大觀”,不僅增長了軍事方面的知識,也讓社會大眾有機會認識我。一直到現在,有時候我坐計程車,司機先生還會問我:“你是主持‘新武器大觀’的黑幼龍嗎?”可見這個節目真是深得人心,對于我后來創業,也是很大的加分。
我在47歲那一年,決定要把卡內基訓練引進臺灣,也是經過了一番“+、-、×、÷”。當時的我算是事業有成,買了房子,孩子也長大成人,大可以舒舒服服地過日子,但是我卻選擇了創業這條路。如今回想起來,我真的很慶幸當年作了這個決定。
記得在十二三年前,《財富》雜志訪問微軟的兩位創辦人——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比爾·蓋茨說,他們曾經估算過,當時他們的產品已經賣出了100萬套,而每套軟件如果能影響5個人,總計起來,就會影響500萬人的人生。如今,微軟的視窗軟件不知賣出了多少套,影響的人數恐怕早已超過500萬了。
過去二十年,我們把卡內基訓練引進臺灣,到現在共有16萬人受訓,我們也影響了16萬人的一生,影響力也許比不上微軟的視窗軟件,但是,我們影響的不只是這16萬人的工作,還包括了他的婚姻、家人,如果這些學員能把積極、正面的能量一直輻射出去,相信影響的人可能超過了100萬人。
經過了“+、-、×、÷”,我為自己的人生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讓我覺得這輩子沒有白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