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起,筆者將開始從已赴海外深造的學子身上,例舉各類典型的留學心態誤區,為大家逐一剖析,哪些現象是我們值得借鑒或警惕的,所謂前人之鑒,后人之師吧。)
父母奉行的想法;
我女兒生來就比同齡人優秀,成長中也是出糞撥莘的尖尖人才,她沒有理由不獲得期望的成功,我們唯有全力支持她,相信她。
子女的心聲:
自小便在順心順意的環境下長大。凡事只要我告努力就唾手可得。剛到國外,便遇到諸事不順。唉,到處都是偏見、排擠、騙子!成績好又如何!
簡單案例描述
學生留學申請過程簡述
學生X,在中學期間成績極其出色。參加過國際奧數比賽,獲得中國區金獎。很早便規劃海外深造。家庭為孩子的留學準備無不盡心盡力傾情付出,順利申請到加拿大某頂尖大學的數學系及獎學金,也是水到渠成之事,在申請過程中一路坦蕩,在送女兒X遠行時,家長滿懷期待,憧憬著X指日可待的海外求學之路功成名就。
出行前,父母不厭其煩考慮讓筆者把X在海外的衣食住行注冊一切打點周全,生怕女兒出去后需要為這些瑣事煩心影響其求學。筆者雖然盡量提供可能的服務,也盡力與其溝通,然,似乎沒有任何影響力。
X的身材贏弱,體育鍛煉、課外活動對她而言都是費時費力的無關負擔。生活技能也極其薄弱。
學校風波
X在抵達學校不久后,發生了一系列她預料未及的不開心。給筆者前后寫過數封郵件表述她的不快樂,首先感覺到周圍同學的不友好,常耳聞周遭的瑣碎細語中國學生如何如何,伴隨著竊笑聲;在課堂發言被當地加拿大同學生硬打斷表達反對觀點,后排同學時而把腳支到她的椅子上;她試著報名參加一些課外俱樂部活動,竟遭受俱樂部會員抵制拒絕接納;在入校不久參加了地區的數學競賽, 不小心又獲得金獎,大學一年級的數學課程,X在自學時很多便研習通讀過,教授甚至認為無課可以教她,干脆羅列出一些參考書讓X自修,這似乎遭到了周圍同學的無形嫉妒和排擠;X感受到了教授的不重視、同學的不友善,讓她心理十分郁結不快。甚至產生打退堂鼓的念頭。
四面楚歌
X本身也意識到需要改變。她每每嘗試前進一小步,遇到阻撓便退后幾大步;同學周圍任何的反對意見,甚至一個無心的嬉笑,都會讓她敏感地受到刺激。最后X采取了最保險的“鴕鳥政策”,保護自己,不交流、不結交任何朋友,除了例行的功課報告,也不再主動與教授溝通。這種態度,無形中加深了她和周圍同學、甚至老師的誤解和隔閡。一些功課開始得到C的成績,下學年獎學金是否能夠繼續延續,也是未知。這讓一直身為績優生的她,備受打擊。一連串她定義為抵制和排擠的“事件”,令開始滋生對周遭的怨懟。這種負情緒累積起來,唯有向父母和筆者發泄。X認為學校排華勢頭太明顯,學校不友善。她向父母吵著鬧著要退學。
住宿風波
X在抵達學校后,因住不慣學校宿舍(單人公寓太貴,與其他當地同學合住,X顯然也相處不慣)。不久X便四下尋覓外租房子。在大學的海外服務部的推薦下,X在一家離大學附近的公寓樓與一個單親太太簽下住宿協議,至此她的住宿風波便開始了。選擇單親家庭是父母的提議或要求,安全起見,為的是免受無關的“干擾”。與房東的協議里,住宿包含早晚兩餐,包括水電,電話費另計。首先令X不滿的是,早餐吃的是發霉的面包,晚餐太過簡單,有時就是個三明治加一個奶油湯。晚上到洗澡時發現只有冷水。電話線常常中途掉線,X懷疑是房東太太給掐掉線,認為房東刻薄得不像話。然而,X安靜地未作任何表示。
官司風波
這場住宿風波顯然只是整個事件的一個導火索。在X沒有尋求任何客觀的咨詢、利用學校海外服務部進行溝通協調下的情況下,X單方面做出決定,在與房東協商退還房租未果時,提出與房東打官司;同時也向學校申請退學、、退費。整個事件開始升級。這些都是X在未與其父母與筆者溝通的情況下單方面做出的決定。
當筆者在收到該校國際聯絡部的郵件告知這種局勢時,筆者十分焦慮。筆者數次郵件、電話與學校海外服務部、國際聯絡部、X的房東的相關當事人調查了解事件始末,獲得右側注釋的筆者所了解到的信息。X的父母火急火燎地趕赴筆者辦公室,情緒急躁,不能平靜(筆者十分理解他們的心情),認為是筆者的服務不周造成這般的局面。甚至提出與筆者服務的公司打官司。
協商過程——溝通,再溝通
從情感角度講,k出現這樣的情緒發展,筆者事先是有所察覺預料的,在X抵達的數月間,筆者數次寫信給X鼓勵和盡可能的建議。X開始回信,流露出一些負面情緒,之后似乎不愿意敞開心扉,言語寥寥。其博客空間的標題常是:
“海外生活的真相、外國的月亮是扁的、這些鬼佬,都是騙子”之類的字眼。筆者每每打開其博客看得都是觸目驚心,也常常感到無力,與其父母溝通,得到的也是很情緒化的應對。
這種孩子在海外遇到挫折情緒負面的例子,筆者多年工作中不是沒遭遇過,不過這個案例實屬比較極端。本質上而言,都是缺乏主動意愿溝通,生活技能較差造成的結果。筆者當然不希望按照X的這樣單方決定,讓她錯失掉大好的留學前景。與其父母及X本人反復溝通,希望盡可能采取措施補救、挽回局面。
父母及X冀圖通過法律的途徑來解決的心理,筆者非常理解,問題是,他們希望達到什么目的?最終希望他們的女兒,曾經才學兼優的X,未來走怎樣的路?如果僅僅是為了尋求心理平衡,甚至抱著被迫害尋求公正、補償的心態,是否對當下的局勢做出理智正確的界定?有無可能嘗試換一個角度來看待整件事情?如何能夠幫助X打開心結,走出偏激的心理陰霾,打開心胸,做出最適合的選擇?是否應該嘗試改變?應該怎樣改變?
事件結果
經過近半個月的反復溝通磋商,X的父母終于冷靜下來,聽筆者陳述利弊,并采取相應的理智舉動,與女兒理智溝通。畢竟,孩子求學的規劃,是大事。父母也意識到,從前對X過度保護的教育方式,也使得女兒在與人相處、獨自處理“緊急”事件的能力,情商培養教育上,有欠關注。同時,在過去一帆風順的成長環境下,X沒有被教育面對逆境、不順如何自處及調整心態的能力;是,這個世界,的確存在陰暗面。我們怎樣規避可能的風險,化不利局面為自己能夠適應的程度,這絕對考驗一個人的情商。
一個成功的人生,是建立在健全的人格樹立的基礎之上的,除卻情商領域的深造外,關注外界、與人互動,培養適應力強的能力建設,在海外求學的學子身上,顯得尤為重要。
筆者看點
在為X及其家長咨詢辦理過程中,筆者隱約感覺到X性格的自我意識極其強烈。整個家庭幾乎全部為X的意志所左右,X似乎從未有遭遇任何不順心、“忤逆、違背”她想法的經歷,學校老師寵、同學敬,家里更不會有人在她面前說個不字。成長得過于順利,家庭這種倒金字塔型傾斜的氛圍下生活,乃至讓X的人生觀里,一切都應想當然的如預期達到目的。這讓筆者不由得為X的心理成熟度有些擔憂。海外求學,不是每個人都會順其意,也必定會經歷不順,她可有足夠的心里準備?
出國前,筆者曾為X制定一系列生存技能訓練課,諸如自己乘坐公交車、購買出行打點行裝;查詢所赴海外學校周圍地圖線路。事后檢查,無奈的是,仍被爺爺奶奶父母包辦。
其實X所遭遇的這些現象,本身就是適應海外生活的重要一個環節,也是必須經歷的過程。海外教育最大的不同,便在于他們著力培養每個孩子獨立的意志、思想和自我主張。同時也倡導強調團隊合作的意識,所謂叫Team Work;另外便是允許也要容納他人有不同觀念甚至是當面反對,都是要順應習慣的;若要贏得他人的認可、贊同,唯有用令人信服的理由說服,自然便會得到支持,在課堂自由辯論,甚至是與教授爭辯都是受鼓勵的行為,更何況是同學之家的Argue:這與尊重與否無關。至于X感受到了同學的歧視和排擠,其實也許是X心理過于敏感,在西方人眼里中國是個過于龐大的,陌生甚至有些神秘的國度,地域、文化、意識上的差異,我們不能苛求每個人都如同我們一樣熱愛自己國家、懂得自己的文化;溝通、微笑和諒解,有時具有更無形而強大的力量。成績過于出色而社交能力欠缺,是會容易在周遭樹立自己“書呆子”的形象,X應該勇于做出嘗試改變自己。在海外的課外俱樂部,會存在很多小圈子小環境,即便是本國人也甭指望能受圈子里所有人都全盤接納,這太正常不過。這所有的糾結,歸根結底是,X從未經歷過。
X在這種情形下,其實非常需要心理疏導和良性理智的指引的。然而在X與父母傾訴時,仍一如往常般得到父母的全盤支持和同情,父母在當局者迷或愛之切的心態下,與X同聲敵愾聲討周圍對她的敵意,女兒那邊廂聲淚俱下,父母電話這邊廂便痛心疾首,恨不得飛過去幫女兒“鏟除”一切阻礙,不要讓這些閑雜瑣碎影響到女兒學習,父母心目中仍著力主張女兒把學習放在第一位,面對女兒心理的種種陰影,父母沒有意愿,似乎也無從尋找到合適的語境為其疏導。面對X滋生的退學念頭,父親則在一旁大聲叱喝決絕不許。
值得提出的是,海外的學分積點修習,除了期末考試外,還有很重要的比例便是課堂參與度與小組學習的表現,團隊合作的貢獻。而這些X顯然是處于弱勢也不屑參與的。得到C的成績并非教授排擠,而是合理的評判。
其實這一系列事件,都是缺乏溝通造成的誤解。早餐房東太太是另外備有新鮮面包牛奶放在客廳桌子上,并有留言紙條貼在冰箱門上,而X沒看見;洗澡時家里熱水器壞掉,房東在X沖進浴室時便在門口告知,而口音問題X也未領會,房東便以為X是習慣洗冷水便不再多言;外國人的晚餐常吃的很少,如果你的飯量、食譜希望能有怎樣的搭配,應提前和房東協商溝通好。至于說電話掉線,是因X本身申請的電話資費項目是包含限時通話的欄目而X本身沒了解清楚(國外電話資費協議十,分復雜,在購買時須得閱讀咨詢清楚),這與房東無關。
而X采取的態度也十分讓房東不悅,事先X不言不語,房東從未被告知X有任何不滿。然突然數日不歸,之后幾日后忽然行李包括全然不見,嚇得房東以出了意外差點要報警,然幾日后X便來電話索要退還房租費。
關于房租事宜的分析
海外住宿協議一般是需要先交付一個月的房費作為押金;同時協議好交付方式是半年付或季度交付。X在簽訂協議時同意按照1年支付。而房東是與學校海外服務部有協議關系,對該校學生優先提供房源,在房子協議簽訂后,X提前退出,房東一年內很難在找到租戶(該大學在加拿大很小的城市,海外學生也沒那么多,這種情形下,房東處于收入考慮當然不愿意、按協議條款約定也不應該退費)。
關于退學、退學費的分析
同理,按照通常海外大學的退費條款規定,在開學一月前,退還多少;開學兩周前,退還多少,在開學一月后、數月后,都有相應的額度規定。按照X已在該校就讀將近一個學期,她所繳納的該學期費用,是不可退標準。
最初,X父母得知這一境況,第一反應是想立即辦理簽證奔赴加拿大,幫助X解決難關。
X的當時做法:不去學校上課。躲到同學住宿的公寓做鴕鳥整目哭泣。
筆者樂取了如下緊急措施:
1 與大學、教授、房東等相關當事人調查事件始末,收集所有人的應對說辭;
2 與海外服務部聯絡,請聯絡官與房東協商房租事宜:盡量用情理角度溝通請房東酌情考慮退費,另請該校海外服務部盡量優先考慮給該房東提供學生租房資源以減少其損失;
3 聯系X本人,與其多次深入溝通,勸說利弊:
4 聯絡筆者服務公司在加拿大的常駐緊急事務協調員,趕赴X所在學?,F場調查協調、溝通;并與X面談,嘗試讓X考慮退學之外的其他決絕方案;
5 與X的父母溝通,為X請專業的心理疏導醫師,進行深度心理輔導。
6 筆者也介紹對海外教育由一定經驗的移民律師提供一定的法律咨詢,為他們從海外法律、大學校規的角度來剖析,是否適合尋求法律的途徑。
7
最后一點特別要提醒X及其父母注意的是,X在加拿大的學生簽證許可權(Study Permit)的問題。海外留學生在加拿大雖然獲得了簽證,同時還需要滿足相應的條件,比如出勤率(需要達到80%以上),更換住址在當地警署的報備等,在Study Permit期后,上述信息必須完整且符合條件,方能獲得續簽的資格。因此,X還涉及到未來續簽可能被拒的風險。
家庭的溫暖,父母細致的關懷,和多方循序漸進的溝通,終于讓X冰封受挫的心敞開起來。
結果:
1 放棄退學的打算。錯失兩個月的學分X有信心加快進度在當學期補修完成。
2 與原來房東達成諒解。盡管不再繼續在原房東居所繼續居住,學校%海外服務部提供將原房租費余款轉款70%到X的新房東賬下。
3 X積極配合,與心理醫師溝通,打開心胸。培養自己溝通適應、理解他人、與之相處的能力。
X在之后的大學生活里,努力加強與同學、環境的適應能力,逐漸結交到了相處融洽的朋友。
目前,已順利在該校畢業,并升入研究生院深造。
總結陳述:
第一,中國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一些。
相比別的西方國家來說,他們的語言程度稍微差一點,特別是在他們剛剛到達國外的時候,這樣阻礙了他們跟學校、寄宿家庭的溝通。而這往往是造成一些問題的第一步。
第二,文化上的差異
相對于別的國家而言,中國學生不是很喜歡主動把問題說出來,或者很主動跟別人溝通,總是希望別人能夠主動來詢問他們的問題,他們過得怎么樣,是不是吃得好。一旦碰到問題,他們比較傾向于首先打電話跟自己的父母抱怨。很多寄宿家庭打電話告訴我說,很多中國學生把自己關在房間里面,也不出來跟別人溝通,也不告訴別人他在想什么,也沒有好奇心了解或者融入一種新的文化,把自己封閉起來。
第三,社交方面,中國學生除了不喜歡跟別思主動溝通之外,在一些口頭用語上面不是很禮貌。
比如,在國外幾乎每個人一天到晚都在不停地說“謝謝”和“請”這兩個字,很多中國學生不善于表達感激,或者沒有這樣一個禮貌用語的習慣。很多學生被寄宿家庭視為非常粗魯,不懂得禮貌,不懂得感激。
第四,期望值的問題。
中國學生都來自條件優越的家庭,到國外之后,很多學生柑橘非常失望,感覺出國了,但進入寄宿家庭的生活條件不如他在家里的好,不是很新的房子,或者設施各方面沒有在國內的條件好,所以有一個很大的落差。
第五,飲食的不同。
筆者本人以前走訪英國的一所學校時,就在幫助當地的國事意識到這個差異,讓他們意識到英國或者美國的食物跟中國的食物有什么區別,我們不能改變每個家庭的飲食習慣,但最起碼我們意識到這個差別,跟學生做一個解釋溝通工作。
在此特別建議,中國學生要有一個非常正確的符合客觀實際的期望值,要盡早自立,培養正確的使用金錢的觀念,并在飲食上一定要做好最充分的心理準備。此外,必須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怎樣更禮貌對待周圍的人,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有教養的人。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碰到事情之后不是向父母求助,而是自己去考慮怎么樣通過周圍人的幫助來找到解決問題的渠道。讓孩子自己具備一定的處理能力、判斷能力,什么事情是可以自己解決。什么事情要回家跟父母說。出國之前有意識讓孩子多面臨一些挑戰,多的獨立的環境下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自立一些,使他在出國前就有一個類似于已經出國之后所獨未面對問題的環境。不得不承認,叫國留學對大多數中國學生來說是非常有挑戰性的事情。但那時無論對學生還是對我們而言,只有我們感覺到這種差異,適應了這種差異,才能讓學生得到國際性的世界觀,并且讓他們從出國留學鎮南關真正受益。
專欄主持人簡介:
鐘凌,2001年至2009年在國內一家知名的出國留學服務公司任咨詢部經理、留學中心副主任職務,在出國留學服務行業浸染多年,積累了上千案例經驗。近十年來,鐘凌關注留學動態、客戶需求、申請規劃,領導工作團隊在樹立行業專業水準及標準化模式上頗有建樹。同時,多年來與眾多海外學校的溝通合作,使她在海外招生及升學要求等方面積累下獨到而系統的經驗。
2006年,鐘凌精心將多年積累的一線留學經驗集結成書,由新東方大愚出版社獨家出版發行《出國留學DIY全攻略》,面世以來市場反響熱烈,在全國多次舉辦講座研討,為出國留學的學生、家長舉行座談介紹,并聆聽他們的心聲以及留學申請路上的喜怒哀樂。該書面世以來已經再版三版,深受廣大讀者好評。
讀者朋友如若有任何需要與作者交流的,或在留學心態方面的有任何疑惑需要咨詢的,請發郵件與作者交流,我們將選登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為大家進行分析。歡迎廣大讀者踴躍來信,讓我們在留學路上一同努力,共同收獲。郵件地址:goingabroad@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