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果農因地制宜。合理栽培,實現鮮食果、工業用果生產相互促進、良性發展。
3.3 加大政府扶持,搞好示范推廣
市政府應加大對果樹科技的扶持力度,在人員編制、科技立項、工資經費等方面予以傾斜。在科技推廣上,要充分發揮蘋果示范園等的示范帶動作用,在每個鎮抓1~2處0.66公頃左右的示范園或示范方,召開現場會,使果農看得見、學得實。
3.4 規范農資市場,嚴格市場準入制度,加大無公害果品生產推廣力度
大力推廣無公害蘋果生產,為此,要大力宣傳推廣使用有機肥料、果園植草。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宣傳推廣合理應用國家允許使用的生物農藥、低殘毒農藥。應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術;嚴禁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高劇毒、高殘留農藥。建議由市政府組織各執法部門聯合辦公。成立專門隊伍,實行嚴格的農資市場準入制度。進行定期的檢查和抽查,對制假、販假、以次充好的農資產品加大打擊力度,對執法不嚴的工作人員要嚴肅處理。確保果農用上放心農資。
3.5 加大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及GAP的認證力度
雖然蘋果的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及CAP的認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進展,有10家企業通過了認證,取得了證書,為企業進入國內外市場頒發了準入證,但是取得認證的企業和果園面積還很少,今后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引導有能力和具備一定經營規模的企業建立無公害、綠色食品基地,積極爭取各種認證,以獲得進入高檔超市、滿足高層次消費、進入發達國家的準人證。
3.6 大力發展特種蘋果、藝術蘋果和品牌蘋果的生產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者保健意識的增強。特種蘋果如富硒蘋果、SOD蘋果、富鈣蘋果等天然保健品的市場會越來越大,藝術蘋果的市場潛力巨大。特種蘋果、藝術蘋果和品牌蘋果的生產是實現果品生產增值十分有效的手段,是做大做強棲霞蘋果特色產業的一個重要措施,因此要鼓勵、引導果農多生產特種、藝術和品牌蘋果,大力發展專業村、專業鎮,以提高規模效益。
3.7 繼續提倡蘋果適期采收,確保蘋果的內在質量,提高棲霞蘋果的知名度
蘋果的內在質量,如口感、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是決定果品品質的硬指標。因此,要必須加大宣傳力度。引導果農適期采收蘋果,確保蘋果的高品質,維護棲霞蘋果的良好聲譽。
3.8 探索發展觀光、旅游果園,打造精品蘋果觀光旅游產品
結合全市生態旅游業總體規劃,借鑒國內外成功的經驗(如日本的蘋果公園),沿旅游景區規劃建設蘋果公園或蘋果品種博物園,供游客觀賞、品嘗、購買,拓寬宣傳棲霞蘋果的途徑,同時,要積極開發外觀精美、貼有“棲霞蘋果”字樣的小包裝旅游觀光紀念品蘋果,在旅游景點出售,以求擴大棲霞蘋果的影響,提高“蘋果之都”的知名度。
3.9 創建品牌
①由政府牽頭,繼續舉辦類似蘋果藝術節的各種棲霞蘋果品牌推廣、創建工作,申請涉及棲霞蘋果各種原產地名稱、注冊商標、互聯網域名保護措施。
②規范“棲霞蘋果”、“蘋果之都”等地域商標的使用范圍。實施準用許可制。對使用“棲霞蘋果”、“蘋果之都”地域商標的企業。規范統一包裝標識,申請注冊商標,進行馳名商標認證,由政府統一管理和使用注冊商標,把“棲霞蘋果”作為一個完整的、相對獨立的品牌推向市場,以便于合理開發、共同使用、保護“棲霞蘋果”這塊金牌。
③從政策上支持、鼓勵本地骨干企業依托“棲霞蘋果”創建企業名牌。要選擇一批有一定規模、信譽和知名度、老總開拓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從政策上給予支持,加強技術引進、設備改造和產品質量升級,生產出內外在質量好的有機標準化蘋果。在國內外開品牌連鎖專賣店,在大型果品批發市場設批發點,進入大型超市、高級賓館、航空公司以及奧運會等大型活動場所,為他們提供標注“棲霞蘋果”商標的專供蘋果。
④加大網絡宣傳力度,利用網絡這個現代化的媒體平臺。花小錢,辦大事,提高“棲霞蘋果”品牌海內外的知名度。
3.10 引導、支持、組建各種形式的蘋果協會、合作組織
借鑒發達國家農民協會經驗和已有協會、組織的經驗及教訓,制定可行的政策和辦法,鼓勵建立果農協會、合作社等果農專業合作組織,降低農產品和生產資料的流通成本,增強農民聯合起來闖市場的能力。建立和發展蘋果產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引導和鼓勵公司或企業一體化組織的發展,促進龍頭企業組織與果農形成利益共同體,推廣與完善“公司+農戶、專業市場+基地+農戶、專業協會+企業+農戶”等多種一體化組織模式,推廣應用契約制、合作制、會員制、股份制等多種一體化經營的利益分配機制,實現蘋果產銷一體化。
3.11 加大氣調庫的建設比重,解決蘋果的產后處理問題
目前,棲霞市的果品采后處理比較落后,果品采后不能及時入庫的現象十分普遍,沒有一條“果品預冷一清洗一打蠟一烘干一分級一包裝”的自動化流水線。氣調貯藏蘋果只占貯藏量的15%。而冷風庫貯藏的果品只適于在翌年5月份以前出庫,在6—8月份早熟果下樹前的時間段內,市場上基本看不到果品。因此蘋果采收后自動化預處理和氣調庫的建設有待增加,以拉長蘋果的銷售期。
3.12 引進和培育果品加工龍頭企業
棲霞市的蘋果深加工企業數量少。產量低、附加值小。應采取得力措施,實施優惠政策,廣招果品深加工企業,積極開展蘋果酒、醋、香精、保健品等新產品開發,使棲霞的果品加工企業同果品生產與冷闖業一起健康發展。
1 棲霞蘋果產業現狀
棲霞市蘋果面積3.87萬公頃,占全國蘋果面積的2%,占山東蘋果面積的12.6%。年產量145萬噸左右,約占全國蘋果總產量的6%。占山東省蘋果總產量的20%,年收入近50億元,其中以優質紅富士為主。占總產量的85%以上:蘋果低溫冷庫貯量在37萬噸左右,占蘋果總產量的30.8%。
棲霞蘋果以個大形正、色澤鮮艷、光潔度好、酸甜適度而著稱,蘋果整體栽培管理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先后被國家有關部委授予“全國優質蘋果生產基地”、“果品產加銷一體化示范市”、“蘋果標準化示范市”、“中國蘋果之鄉”、“無公害蘋果生產示范市”和“園藝產品出口基地”、“無農藥殘留放心果示范市”,2002年獲得了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命名的“中國蘋果之都”這一最高榮譽稱號。近幾年來,棲霞蘋果這一品牌正逐步成為名牌。
2 影響棲霞蘋果特色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2.1 品種結構、生產、技術、管理方面
①種植結構比例失調,老品種保護和新品種推廣不力。蘋果品種主要以鮮食品種為主,品種比例嚴重失調。早、中熟品種偏少。晚熟紅富士占了蘋果栽培總面積的80%多;果汁加工專用果的發展不如陜西,全市只有幾公頃。而陜西已發展了1333公頃高酸度蘋果,他們規劃叫。一五”期間發展6.67萬公頃:“蘋果之都”沒有保護蘋果品種的品種博物園和新品種實驗推廣園。有的品種已經消失,有些新品種推廣較陜西滯后,比如優質中熟品種“粉紅女士”在陜西已開始大力推廣,而我們還沒有起步。
②生產管理技術雖然整體水平較高,但發展不平衡。農民分戶經營生產規模小,技術標準不統一,造成果品質量參差不齊。小生產與標準化大生產的矛盾沒有很好解決。農戶間667平方米產量、收入差距大(667平方米產量1000~6500千克,收入(1000~10000元),情況較好的戶一級果優質果達80%。較差的戶一級果優質果只有20%,甚至更低。
③應對“綠色壁壘”挑戰的能力較弱。我國加入WTO后。蘋果生產迎來了新的機遇,但同時也面對著很大沖擊,進口國對我國出口的蘋果設置了更多的“綠色壁壘”。目前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是,在農藥和有害重金屬殘留以及生產加工貯藏等環節的污染等方面,尚未建立完善的產品質量控制體系和質量檢測體系,難以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無公害化。全市雖有近10家果品經營企業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或歐盟良好農業操作規范(GAP)認證,并已拿到證書,建立了自己的基地,但大多流于紙面形式,并未按要求進行實際操作。
④技術服務功能萎縮。盡管在機構改革中鎮級仍保留果樹站,但缺編混崗嚴重,工資經費緊張,致使在崗人員的主要精力由技術服務轉到了抓經營收入上。據統計。全市各站現有在崗果樹技術干部21名,比1990年前后減少了30多人,各村果樹技術人員大多有名無實,有的根本沒有,會議不召開,宣傳欄不舉辦。新的技術、信息得不到及時傳遞。與此相反,一些農藥、肥料經營商雇傭部分技術人員片面夸大產品性能。傳播一些虛假的技術、信息,誤導果農。
⑤蘋果生產后續乏力。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推行的是密植矮化,當時栽植的蘋果樹大多進入衰老期,加上苗木質量差,連年的環剝高產,地下投入又不足(大多667平方米投入在500元左右,而管理好效益高的果園667平方米投入在1000元以上)。長期大量使用高濃度的化學肥料,土壤有機質含量低,大部分維持在0.7%~0.95%。只有極少部分達到1%(發達國家蘋果園在3%-5%),營養元素不平衡,造成土壤板結、硬化、鹽漬化,土壤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影響蘋果的質量。
2.2 產后處理、配套和經營方面
①產后處理技術滯后。全市蘋果低溫冷庫貯量在37萬噸左右,占蘋果總產量的30.8%,但采后商品化處理、貯藏、加工能力和技術水平較低,冷鏈流通尚在起步階段。國外蘋果先進生產國從蘋果“采收—分級滅菌—清洗—烘干—涂蠟—貯藏”各環節上基本實現了冷鏈化,自采收到入庫的時間不超過12小時。而我國的蘋果生產由于分散經營,自采收到入庫的時間難以估計和加以限制,大多超過24小時,因爛耗造成的損失為蘋果產量的10%~15%。
②蘋果包裝方面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在蘋果包裝裝潢方面,國外一般以蘋果個數為主,參考重量按個數或標準箱計價,且包裝精美標準統一。棲霞市乃至全國的蘋果包裝外觀千奇百怪,箱里標準不一,沒有一個像美國蛇果、新西蘭嘎拉、日本富士、陸奧那樣叫得響的國際品牌,外地來旅游觀光的客人在各旅游景區甚至買不到“棲霞蘋果”,更沒有設計開發出專門的蘋果旅游產品。
③缺乏大型龍頭企業和協會開拓市場、創建名牌。“公司+基地+農戶等代表蘋果生產經營發展方向的緊密合作組織還沒有形成規模。雖然出現了像富硒蘋果協會、藝術蘋果協會等合作組織,但規模小、經營能力差、開拓市場能力弱。
④棲霞蘋果的“優質”概念仍停留在“個大、表光好、色澤美、果形正”,而最重要的內在指標口感、糖度、農殘卻并不是果農關心的問題,這3項指標正是影響將來蘋果出口、提高附加值的關鍵因素。
⑤品牌經營意識差。棲霞市雖然是“蘋果之都”。但在市場上很難看到標有“棲霞蘋果”商標的蘋果,往往只有山東、陜西之分,這說明蘋果經營者們沒有意識到“棲霞蘋果”的含金量,只滿足于給客戶代收蘋果,坐門等客。沒有充分利用好“蘋果之都”的金字招牌,經營好“棲霞蘋果”。
2.3 蘋果深加工方面
全市雖有像源通果汁、“味之緣”蘋果脆片這樣有一定規模的果品加工企業,果脯、罐頭加工的生產企業也有幾家,但大都產量低、名氣小、加工能力有限,加工的蘋果占總產量比例偏低。附加值小,缺少像“山村果園”、“匯源果汁”那樣響當當的品牌企業。
3 做大做強棲霞市蘋果特色產業,的對策與建議
3.1 樹立憂患意識,破除盲目樂觀、驕傲自滿思想
棲霞蘋果,有一定的優勢,但不能驕傲自滿,要正確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如在新品種培育和果品質量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蘋果深加工上差距較大,要進一步努力。
3.2 搞好品種規劃,調整品種結構,發展優質蘋果品系
要結合密植園改造改接紅富士優系和其它新優品種,重點發展煙嘎1-2號、紅將軍和加工品種澳洲青蘋,力爭使早、中、晚熟品種比例達到5:25:70;晚熟品種重點發展煙富1~3號、中熟品種重點發展粉紅女士等,規模發展果型、色相、色調和風味相一致的品系:建立品種博物園和新品種推廣示范園。為建立獨具特色的棲霞蘋果打下良好基礎。有關職能部門要科學規劃鮮食和工業加工用果的栽培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