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葉斑病是葉部的主要病害,發病后通常表現出3種癥狀,生產上又分別稱之為灰斑病、角斑病和斑點病。葉斑病各產區全年都有發生。病菌在被害葉片上越冬,次年春季借風雨傳播侵染。角斑病和灰斑病在干旱條件下發病嚴重。斑點病在多雨季節發病流行。下面介紹灰斑病、角斑病和斑點病的主要表現及其綜合防治。供參考。
1 主要癥狀
(1)灰斑病:在葉片上發病,初期病斑淡褐色,圓形。后變灰白色,病健部分界明顯,有較狹窄的黑褐色環帶。中央灰白色至灰黃色。果實受害后出現明顯凹陷的圓形紫褐色病斑,上散生黑色小點。侵害葉片的病斑有急性型和緩慢型兩類,急性型常引起葉片焦枯,落葉。侵害枝干的病斑與枝干病相似。有流膠型和干枯型兩類。灰斑病還能危害果實。
(2)角斑病:在葉片上發病初期出現小褐點。多呈多角形,周圍有黃色暈環。病斑以葉脈為界。多愈合成大病斑,上長黑色灰狀小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3)斑點病:在葉片上發病,初期出現赤褐色小點。后逐漸擴大形成中央灰黃色。外緣赤褐色的圓形病斑。后期病斑上長出小黑點。即分生孢子器。有時排列成輪枝狀,多數愈合成不規則形。
2 綜合防治
因為灰斑病、角斑病和斑點病的發病規律和發病條件基本相同,所以防治方法也基本相同,重點是要搞好綜合防治。
(1)注重冬季的清園工作。及時清除殘枝落葉,并集中焚燒,以減少越冬病菌。從根本上切斷來年病源。
(2)加強果園栽培管理,健全配套好排灌溝系,切實搞好各時期的排水與抗旱工作。
(3)切實做好藥劑防治。抓住發病初期用藥。一般可用1:1:200倍波爾多液。或6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交替噴霧。每隔10~15天。連續噴藥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