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白腐病俗稱“水爛”或“穗爛”,是許多葡萄產區一種常見的重要病害。尤其在多雨年份常和炭疽病并發流行。危害極大。因此,生產上要注意加以有效防治。下面介紹這一病害的主要癥狀、發生特點和防治方法,供參考。
1 主要癥狀
主要危害新梢、穗軸和果實,葉片也可受害,通常在枝梢上先發病,病斑均發生在傷口處,開始呈水浸狀淡紅褐色邊緣深褐色,后發展成長條形黑褐色,表面密生有灰白色小粒點。當病斑環切時,其上部葉片萎黃枯死。后期病枝皮層與木質部分離呈絲狀縱裂;果穗受害,先在果梗和穗軸上形成淺褐色水浸狀不規則形病斑,擴大使其下部的果穗部南干枯。發病果粒先在基部變成淡褐色軟腐,逐漸發展至全粒變褐腐爛,果皮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點,以后干縮呈有棱角的僵果極易脫落;葉片受害多從葉尖、葉緣開始形成近圓形、淡褐色大斑,有不明顯的同心輪紋,后期也產生灰白色小粒點,最后葉片干枯很易破裂。
2 發生特點
散落地面及表土中的病殘體是來年初侵染的主要病源,病菌可在土壤中腐生存活3年以上。在僵果上分生孢子器的基部,有一些密集的菌絲體,對不良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在干燥的穗粒標本中可存活10年以上。分生孢子靠雨水濺散而傳播,經植株傷口侵。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是該病發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土質黏、排水不良的果園發病重:通風透光不良的果園發病重;植株個體負載量大的發病也重:果實進入著色期與成熟期。其感病程度也逐漸加重。
3 防治方法
對葡萄白腐病要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加以防治,即要在減少菌源,控制侵染源;合理施用肥料,增強植株抗性;加強栽培管理,規避發病條件的基礎上,著力做好藥劑的有效防治。
(1)清除病源:生長季及時摘除病葉、病果。剪除病蔓:秋季收獲后立即收集地面落葉、穗、蔓、粒及其他病殘體。清掃干凈。以清除侵染源。
(2)合理施肥:施肥以基施和有機肥為主,花前追施適量氮肥,促進根系和枝蔓生長。結果后。氮、磷、鉀配合施用,并適當補施微肥。提高植株體的抗病能力。
(3)加強栽培管理:合理修剪,提高結果部位,減少病菌侵染機會;及時綁蔓,摘心,打副梢和適當疏葉疏果,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同時搞好雨季園內的排水降濕工作,規避發病的各種有利條件。
(4)提倡應用果穗套袋防病技術。方法是應在落花15-20天疏果以后。噴灑微生態制劑PB 300倍液或25%斯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待藥液晾干后及時進行果穗套袋。在果實采收前10~15天摘袋,以利于果實著色。果實套袋可以有效地減少病菌侵染機會,并能防止果實受到污染,提高果實的商品品質。
(5)及時用藥防治:葡萄結果后,要經常檢查下部果穗,及時摘除病粒病穗。發病地塊可采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12~5%烯唑醇20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倍液,或50%福美雙500倍液。或80%磷鋁800倍液等交替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3~5次。并在每次用藥時混合使用磷酸二氫鉀等葉面微肥。重病園可于始發期向地面撒施滅菌藥,方法是用福美雙,1份、硫磺粉1份、碳酸鈣2份混合后每667平方米撒施1.5~2千克,每隔半月撒1次,共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