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優良品種、培育優質壯苗是核桃高產優質的首要條件。優質壯苗要求品種純正,砧木良好,地上部枝條健壯,芽體飽滿;地下部根系發達,須根多。斷根少:無嚴重的病蟲害,無檢疫對象,無機械損傷:嫁接苗的接合部愈合良好。
1 核桃砧木苗培育技術
我國核桃砧木種類主要有7種即:普通核桃、鐵核桃、核桃楸、野核桃、麻核桃、吉寶核桃和心形核桃。目前應用較多的為前4種,
楓楊(又名枰柳、麻柳、水槐樹)在我國分布很廣,其根系發達,耐澇,耐熱性強,對干旱有一定的抵抗力,楓楊種子來源容易。可節約大量的核桃種子。但移裁成活率低,嫁接核桃雖成活率高但保存率很低,不宜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
培育核桃砧木苗應做好四項工作:一要做好圃地選擇、整地、施肥、土壤消毒等項準備工作。二要做好種子的采集與儲存及種子的處理。三要做好科學播種。四要加強播后管理。
2 嫁接苗的培育技術
2.1 建立采穗圃
采穗前應選好采穗母樹。各地應在有關技術部門指導下建立優種采穗圃。采穗圃中的各采穗母樹必須是優良品種嫁接或高接樹,均應標清品種,合理修剪。
2.2 芽接穗的采集和砧木的標準
山西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經過多年試驗,認為核桃芽接采用剛木質化、不帶芽座芽的枝條作接穗最好。
芽接穗的標準:品種優良純正,生長健壯,直徑1~1.5厘米,生長正常,半木質化,皮色青綠。揭開皮有黏液。
砧木標準:砧木要求生長健壯,未停止生長,表皮色澤光亮,青綠色,揭開皮有黏液,直徑在0.8厘米以上。
2.3 接穗的貯藏與運輸
芽接穗一般隨采隨用。采下后立即剪掉復葉,保留1厘米左右葉柄,以減少水分蒸發,并豎立于清水盆(桶)內邊接邊用,如需長途運輸,剪掉復葉后,分好品種綁好標簽打捆。為防止長途運輸中枝條互相摩擦,傷害芽子。穗條之間可夾一些葉片。并用濕麻片布包好方可起運。中途注意給麻片及時灑水。保持濕潤。穗條到達目的地后。及時解捆并剔除所有葉片。把穗條平放于背陰處或地窖、水窯或窯洞中,溫度控制在19℃以下。有條件時可用濕麻袋裝好吊在深水井或水囤中,距水面5~10厘米。這樣操作,穗條一般可保存3~5天。
2.4 嫁接時期
北方地區多在5月到8月中下旬,其中5月中旬至7月上旬為最好:云南則多在3月。
筆者經過多年試驗,在鄭州地區每年5月20日至6月30日嫁接在平茬的砧木苗上(第1年育苗,第2年嫁接),即2年出成品苗,其砧木苗可接率在75%~80%,成活率在90%以上,平均苗高152厘米左右,新梢長110厘米。7月份嫁接在當年生砧木上。可接率80%左右,成活率60%左右。平均苗高36厘米。平均梢長15厘米。最長新梢可達30厘米,最短新梢長5厘米,實現當年播種、當年出圃。
2.5 嫁接的技術程序
2.5.1 砧木處理 干旱時,嫁接前兩天對砧木苗灌水。特別是在干旱高溫的情況下。嫁接前灌水是能否成活的關鍵。可提高成活率40%以上。
2.5.2 核桃芽接的方法及操作技術
核桃的芽接的方法較多,根據芽片或切口的形狀。可分為大方塊芽接、“T”字形芽接、舌狀芽接、環狀芽接、“工”字形芽接。現分別介紹如下:
(1)大方塊形芽接經過多年的試驗研究。大方塊形芽接。具有成活率高、嫁接速度快、節省芽等特點。成活率在90%以上,每人每天可嫁接500-1000株。近年已推廣到全國各地。取接芽方法有兩種,第1種嫁接前先制作雙刃芽接刀,制作方法為:根據接穗節間長短不同制成不同的槽鋼塊,或不同規格的方木塊,邊長3.6~5.0厘米,厚度為2厘米,中間鉆直經為2厘米的圓孔(圓孔的作用是切芽時可以讓葉柄穿過,不絆葉柄:操作時便于手持,可用小手指鉤住圓孔),兩側各放一個雙面刀片,刀片外面再加兩個用薄鐵片(或三合板)作為保護片,一可防刀片割手,二可控制切芽深度,不致將接穗割斷。從三合板外面,兩邊各用兩個螺絲釘固定即可。雙刃嫁接刀的兩面都可使用,一個嫁接刀片一般可嫁接500株左右,用鈍時可隨時取下換上新刀片。
具體操作方法為:在砧木距地面30厘米左右,選一光滑處用特制的雙刃芽接刀橫向劃切長3~5厘米(因砧術粗細而不同)。用指甲先從切口的一側摳開,然后將切口的砧木皮撕掉,并在下切口的一側撕下0.2厘米寬的樹皮(叫傷流口,不一定要撕掉),以便傷流液的排出。根據砧木粗度選取相應粗度的穗條,并在成熟的飽滿芽處用雙刃刀取芽。在接穗上取下與砧木切口大小一樣的芽片(注意要帶芽內部的生長點或叫護芽肉)。迅速將芽片嵌入砧木的切口,用2~3厘米寬的塑料條包嚴包緊(不可將排水傷流液口下端包嚴),芽和葉柄露在外面。
第2種取芽嫁接方法,首先取芽片,用芽接刀先在距芽0.5厘米的上下方各橫割一刀,深達木質部,再在芽接兩側距芽0.3厘米處各縱割一刀,也深達木質部。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芽片,輕輕向一邊掰。即可取下芽片。注意不要挫傷接芽的生長點。其次。選擇與接穗等粗的砧木,在砧木距地面20厘米左右處選一光滑面。依接芽片的大小。先在砧木上下方各橫割一刀,兩刀的距離與芽接片的上下距離等長,再在一側割一刀,然后撕開砧木皮,如同開門一樣,撕到與接芽片等寬時。撕下。把從接穗上取下接芽迅速貼在砧木割口上,應至少保證芽片3個邊與砧木割口3個邊貼近,之后用薄膜綁縛。綁薄膜時。要注意綁住葉柄,露出芽子,同時要嚴、緊。
芽接的包扎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將芽接及葉柄都包在里面,這種方法操作快,適合于當年不萌發的芽接:另一種是露出芽和葉柄,這種方法適合于當年萌發的芽接。
(2)“T”字形芽接 這種嫁接法操作簡便,成活率較高。砧木一般用1~2年生的小砧木,也可以接在大砧木的當年新梢上。或者接在1年生枝上,老樹皮上不宜用此法嫁接。
在砧木距地面10~20厘米處選光滑無疤部位切以“T”字形口,橫向比接芽略寬,深達木質部,長度與芽片相當。在接穗上取下盾形芽片,先在芽子的上方1~1.5厘米處橫切一刀,再在芽子的下方2~3厘米處橫刀由淺入深向前推,略帶木質部,芽長3~5厘米,使芽子的上切口保持上寬1~5厘米,葉柄處于芽片的中間。一般用兩刀取芽法,即一刀是橫切。另一刀深入木質部向上推至橫切處,而后取下芽片,左手拿取下芽片,右手用刀尖或芽接刀后面的牛角刀將“T”字形口撬開。把芽片放人切口,往下插入,使芽片上邊與“T”字形切口的橫切口對齊。將接芽迅速插入,務使芽、砧緊密相貼。上切口形成層要對齊,然后自上而下用塑料條綁嚴。
(3)舌狀芽接先用刀在砧木一側削成長4~5厘米的舌狀切口,深達木質部,再將削起的樹皮上半部切去,保留下半部;在接穗上按同樣長度。削取一舌狀芽片,可稍帶木質部。但不宜太厚。芽片削好后,迅速插入砧木切口的樹皮下,使兩者的形成層對齊,然后綁嚴即可。
(4)環狀芽接在接穗芽的上方1厘米、下方2-3厘米處。各環切一周后,從芽子背面縱切一刀達上下刀口,取下環狀芽片。再按芽片的大小,于砧木光滑處切取同樣大小的環狀皮層。將環狀芽片鑲入砧木去皮處,最后用塑料條包嚴捆緊。
(5)“工”字形芽接在接芽上下方各環切一刀。深達術質部。長3~4厘米,寬1.5~2.5厘米。再從接穗背面取下0.30.5厘米寬的皮作為“接芽”,在砧木適當部位,量取同樣長度,上下各切一刀,寬度達干周的2/3左右,從中間豎著撕去0.3~0.5厘米寬的皮,然后剝開兩邊的皮層,將芽片四周剝離(僅剩維管束相連)。用拇指按住接芽側面,向左推下芽片(帶一塊護芽肉),將芽片嵌入砧木切口中,用塑料條自上而下包扎嚴密。
2.6 接后管理
(1)天氣干旱時。嫁接前后要及時灌水能明顯提高成活率。
(2)嫁接15天左右即可檢查成活情況,沒有接活的茁術,要及時補接。
(3)芽接成活后。應將接芽以上的砧木部分剪去,以利于養分直接供給接芽生長。芽接的苗木應在接后10~15天剪砧。
(4)嫁接后,砧木基部容易發出大量的萌蘗,應及時去除,以免消耗大量養分。影響接芽的生長。
(5)當新梢長到5~7厘米時,應盡快解除綁縛物。防止縊勒和新梢在解綁后易被折斷。
(6)嫁接早實品種后新梢上極易開花結果,這時應及時去除花序、幼果。
(7)當接芽生長到30厘米左右時,若當地風大應設立支柱。以防風折。
(8)當苗木生長高度超過1米時,可在8月底時掐頭。以利枝條充實。提高嫁接苗質量。注意掐頭不可進行過早,以免刺激副梢萌出,消耗養分。
(9)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當嫁接苗長到30厘米以上時。應及時施肥、灌水。也可進行葉面施肥,以利加速生長。嫁接苗在生長期,黃刺蛾、大灰象甲。金龜子類、草履介殼蟲、核桃瘤蛾會造成危害,要及時防治。
2.7 苗木出圃
出圃前應對苗木進行調查和抽查,并做出詳細的出圃計劃和安排。出圃時的工作內容包括苗木出土、分級、包裝、運輸和假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