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吃掉的餐具、冰做的酒杯、輪胎做的桌子、水管做的椅子……這不是科幻電影里的場景,而是真實存在的餐廳——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里的一間零碳餐廳。
這間餐廳所在的倫敦案例館,位于浦西世博園的“城市最佳實踐區”。“城市最佳實踐區”是上海世博會的獨創設置,展出50多個世界各地在低碳環保方面有良好實踐的城市案例。
倫敦案例館又名“零碳館”,其創意來源于世界第一個零碳社區——位于倫敦南部的一個“零二氧化碳”排放的村落貝丁頓社區。
倫敦零碳館入口墻壁上有一張手繪的結構圖,清晰地向參觀者介紹了零碳館實現自給自足“神話”的原因:利用太陽能光伏板和熱力電力轉化器收集足夠的電能供給建筑的日常使用,收集的熱能將轉化為建筑制冷的動力;雨水收集系統供應館內非飲用水;太陽能熱水板用于家庭用熱水收集;食物和有機肥料發酵產生沼氣能源;風帽提供被動式風助力通風和熱回收;屋頂的綠化又通過光合作用將通過風帽散發的室內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
位于二層的“打開倫敦”展區,通過26個創意旅行箱展示倫敦居民的低碳生活方式。講解員董秋平說,旅行箱中的物品全部來自倫敦。
這座總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的零碳館中還設有零碳報告廳、零碳餐廳、零碳展示廳和六套零碳樣板間,全方位向世博游客展示建筑領域對抗氣候變化的策略和方法。
零碳報告廳是環保與藝術的結合。與大家印象中的報告廳最大的不同是,零碳報告廳里的椅子形態各異,材料也是五花八門,有報紙、鐵管、塑料桶、硬紙盒,甚至還有一口鍋,還有體重計、交通指示牌……
董秋平說,全部89把椅子都是通過中央美院征集的設計作品,全部用廢舊回收材料制作,是名副其實的“環保椅”。游客可以親身來感受一下,這些環保的椅子是否舒適實用。
位于“城市最佳實踐區”二號聯合館中的“可運輸旅游塔”案例,來自葡萄牙。這個名字叫“塔”的建筑實際上是一個以木頭、玻璃為主要原料建造的城市未來房屋,鋼架結構支撐。據介紹,可運輸旅游塔具有模塊化、可預制、可運輸、多功能等特點,是具有可持續性的節能建筑。
葡萄牙館技術部工作人員安東尼奧·朱貝洛介紹說,在館中放置的是“塔”的模型,而在展館外還會有一個真實的可運輸旅游塔供游客參觀。
同樣位于二號聯合館的德國弗萊堡案例,以“綠色之都”為主題,展館的主色調也是養眼的綠色。據工作人員嚴麗雯介紹,館內將會增加四面LED屏幕,播放一段18分鐘的宣傳片,介紹弗萊堡的城市環保理念,同時會有高科技的紅外線互動游戲,可讓參觀者在輕松的游戲中加深對弗萊堡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