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衛生部發布的兩部餐飲新規《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監管司司長徐景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從去年5月1日起餐飲服務監管從衛生部門移交到食藥監部門,這意味著我國將像管理藥品一樣監管食品安全。
按照新規規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對餐飲服務實行許可制度。申請從事餐飲服務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法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并依照法律法規從事餐飲服務活動。而根據原規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轄區內餐飲業的衛生監督管理工作,餐飲企業要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食品衛生許可證》。
在新管理辦法中,對餐飲服務制作及加工過程提出了嚴格要求,而對餐飲服務提供者在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時的處理程序也作出明確規范。值得注意的是,除對食品安全問題側重外,《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對餐飲服務從業者的違規行為作出規定:被吊銷《餐飲服務許可證》的單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自處罰決定作出之日起5年內不得從事餐飲服務管理工作。
《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的采購查驗和索證索票制度。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產品品種、進貨時間先后次序有序整理采購記錄及相關資料,妥善保存備查。記錄、票據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兩年。該《辦法》還規定,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轄區餐飲服務環節的抽樣檢驗工作,所需經費由地方財政列支。
徐景和說,從去年5月1日起餐飲服務監管從衛生部門移交到食藥監部門。近一年時間中,如何讓餐飲企業食品安全更加規范到位不僅是監管部門探討的重點,也是老百姓關心的話題。食藥監部門新接手的餐飲食品安全監管也有了更高標準。從食品衛生到食品安全的監管,標志著我國食品安全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式的重大變革。
食藥監部門將主要從6個方面加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研究制定餐飲服務監管基本能力建設標準,確定餐飲服務行政監管、技術監督、經費投入、執法裝備等條件;開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績效考評,研究制定績效考評制度,逐步建立地方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指數;啟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設;啟動編制全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狀況報告;探索社會公眾參與餐飲服務監督機制,鼓勵各地建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有獎舉報機制;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相關知識,支持開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誠信自律教育。
徐景和表示,今年食藥監部門將繼續推進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根據“行動要加快、整頓要到位、措施要扎實、成效要牢固”的原則,加大依法查處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的力度。加強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廣西東盟博覽會食品安全保障,確保重大活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探索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區、示范街、示范店建設,推動餐飲服務單位信用體系建設。(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