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地處我國高寒區,可適宜栽培的果樹種類不多,而杏樹以其抗逆性強、適應性強、果實熟期早等特點。逐漸成為該地區果樹生產、經濟林栽培的重要樹種之一。但生產上缺少豐產、穩產、優質新品種,杏樹生產仍處于零散狀態,沒有形成規?;耘?。20世紀90年代中期,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為了培育抗寒、豐產、優質的杏新品種,開展了龍墾系列杏的品種改良育種研究。
1 選育經過
龍墾玉黃杏(原代號96-12-11),是黑龍江省農墾總局五九七農場于1995年以龍墾三號杏為母本、山東紅玉杏為父本,采用有性雜交的育種方法培育出的杏樹新品種。1996年播種于塑料棚的營養缽中,6月中旬將營養缽育成的24株雜交一代實生苗定植于育種圃。1998年實生樹全部開花,1999年結果,初選出早花、大果的杏優良單株96-12-11。經過連續多年的田間抗寒性、抗逆性觀察和果實經濟性狀鑒定,2001年96-12-11杏確定為杏樹抗寒優良新品系,同年開始嫁接繁殖;2003年開始在黑龍江省內不同生態區域以龍墾二號杏為對照品種進行多點試驗。各區域試驗基點定植后第3年開始見果,經過連續3年的產量調查,抗寒性、抗病性、適應性、生長結果習性觀察。果實經濟性狀鑒評等各方面的綜合評價,96-12~11杏表現出抗寒、豐產穩產、早花早果、優質、大果等優良的綜合性狀。2010年2月通過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
2 主要性狀
2.1 果實經濟性狀
果實橢圓形??p合線淺,兩側果肉對稱,果頂平;果實個大,平均單果質量50克,最大87.9克,縱徑5.4厘米。橫徑5.0厘米。果皮底色黃綠,向陽面有紅暈。果肉黃色、肉厚。厚度為1.5厘米左右,可食率96%;肉質細、無纖維,汁液多,風味酸甜,品質上等。可溶性固形物16.5%,維生素C含量65.3毫克,千克,可滴定酸0.4%:離核、甜仁(表1)。
2.2 植物學特征
樹冠為圓頭形。樹姿半開張。1年生新梢斜生、直立。表皮紅褐色。葉片寬卵圓形,葉長9.3厘米。寬9.83厘米,平展、漸急尖;葉色濃綠,葉面光滑;葉緣鈍鋸齒;葉脈黃綠色?;▎紊?。花冠淺粉色。
2.3 生物學特性
植株生長強健,萌芽力、成枝力均強。早果性好。自花結實、豐產穩產,短果枝著生多,以中、短果枝結果為主。自然授粉平均坐果率為47.5%,嫁接苗定植后第3年見果,第5年進入盛果期,平均產量2798千克,公頃。
寶清地區4月上旬花芽萌動,5月初始花,花期7~10天。7月中旬果實成熟。果實生育期73天左右,屬中熟品種。10月中下旬落葉。
2.4 抗逆性與適應性
樹體抗寒。花期耐低溫(-2.5℃);抗旱、耐澇。經歷了2002年10月歷史罕見大雪,12月初2次逆溫。2003年春季又遭遇嚴重的地表徑流、倒春寒和干旱。對照品種樹枝干枯死亡,而龍墾玉黃杏表現出較強的抗逆性。
此外,植株抗杏樹細菌性穿孔病,對土壤要求不嚴。平原、山坡地、丘陵地種植均表現良好,可在哈爾濱、雞西、牡丹江、佳木斯等地進行生產栽培。

3 栽培技術要點
選向陽的山坡地建園,合理密植。株行距為3米×4米。
整形修剪。幼樹定干高度為40~50厘米。樹形采用自然圓頭形,基部選留三大主枝。生長中期和后期及時去除樹體內部的徒長枝,確保樹體通風透光良好。
幼樹定植后前3年葉面噴施0.1%~0,2%的磷酸二氫鉀、硼肥、鋅肥1等,提高坐果率;結果后重視秋施有機肥,單株施肥量不少于25千克,埋入土層30厘米以下。第1次生理落果后注意疏果。及時防治蚜蟲危害,可用1500~2000倍25%吡蟲啉粉劑,配合甲基托布津`混合噴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