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蘋果長周期栽培的評價
蘋果樹,在北方落葉果樹樹種中是比較長壽的樹種,幾百年來,蘋果樹均采用長周期栽培模式,栽后一直經營到病死,一般30~40年,多者70~80年。目前在山東蘋果老區文登市,還有1957年栽的國光,金冠樹,雖然樹干木質部多處腐朽,但樹皮還在,樹體殘缺不全。每年能有一定產量,園主還不愿刨掉,另辟新園。
(1)長周期栽培的優點
①一旦定植,就維持幾十年。省去重栽樹的麻煩,也不存在再植病的問題。
②因年限長,技術管理經驗豐富,措施穩定,園主對果園比較熟悉和適應。
(2)長周期栽培的弊端
①開始結果晚,一般栽后,第1年緩苗,恢復生長。形成3~4個長枝,第2年整形。留出骨干枝,第3年留少量輔養枝,第4年形成短枝,第5年成花。第6年結果,這段幼樹期太長,需生產者許多付出。在經濟基礎薄弱的果園,結果前往往疏于管理,也自然延遲結果期的到來。
②形成龐大樹冠,難于管理,大小年現象明顯,無形中增加了生產投資和勞力支出。
③當樹齡在20年以上時,盛果期已過,根系開始衰老,樹勢漸衰。一旦肥水跟不上,加之結果過量,樹體枝干病害趨種,尤其是富士系的輪紋病、腐爛病和干腐病猖獗危害,使樹體缺株少權,園貌不整,有的缺株嚴重,極難管理。
④病蟲害傳染源形成,蘋果樹衰敗的老園子,病蟲害越來越嚴重,對周圍新果園形成策源地,危害漸重,尤其腐爛病威脅更大。
⑤盛果后期產量、質量明顯下降。經營利潤逐年減少。
⑥老樹管理難度加大。一是各種枝干病蟲害危害加重。樹體遍體鱗傷,腐爛病復發率高,輪紋病猖獗危害:二是樹冠間交接。表面結果現象突出,需控冠改形,但因樹齡太老。改造效果不佳。骨干活動,進一步加重病蟲害危害力度。
綜上所述,長周期栽培利少弊多,應逐漸向短周期栽培改變。
2 短周期栽培的評價
短周期是相對長周期而提出的新概念,一般說,蘋果樹12-15年處于盛果期,大于15年生產質量開始下降。即進入盛果末期,在國外的做法是一旦產量下降,便開始更新建園,但是由于砧一穗組合,立地條件,管理水平的不同,進人盛果末期的年限差別較大,一般波動于5-8年。
(1)短周期栽培的優點
①可經濟利用土地資源。短周期栽培。要求栽樹當年即結果,667平方米(畝)產500千克,以后逐年增產達到3~4噸,當產量減退,(樹齡10-12年)即刨掉,再辟新園,因裁的樹是有分枝。有花芽和良好根系的大苗(2~3年生)。栽植密度較大,667平方米栽100株以上,栽樹當年基本成園,即將幼樹期改為苗圃中集約管理,省工省事。而且植株整齊,成線成行,單產較高。當前土地比較奇缺、價高,這種樹苗用量大。但因投產早,收回投資快,易為果農接受。
②便于品種更新。當今蘋果品種更新速度加快。每10-20年就要出一批新品種,這種短周期栽培園正好適應市場的要求,及時選用優新特品種,是時代的要求。
③結果早,單產高,效益好。這類果園栽后當年667平方米可產500千克,第2年1000~1500千克,第3年2000~2500千克,第4~10年可產3000~4000千克,第10~12年可穩定在2500~3000千克,所以,核算起來,10年667平方米總產在25~30噸,經濟效益相當高,易為果農和承包大戶所接受。
④樹體健壯,病蟲害輕。在10~12年生時,樹體尚健壯,病蟲害輕,尤其枝干病害一腐爛病。構不成危害,所以可節省刮病的開支,也不會因枝干病害而減產和降低果品質量,即使有個別株因病鋸除,由于栽植密度較大,對整體產量影響不大。
⑤簡化管理。當樹體大,株行間交接嚴重,產量品質下降時,就將樹刨掉,也可省去控冠改形的麻煩。另外。由于短周期栽培多采用矮砧一短枝型(雙矮)組合,樹體易控制,整形修剪簡而易行。
(2)短周期栽培所需條件
①建園投資增加,由于所采用的苗木是2-3年生大苗。其上有分枝,有花芽,根系較龐大,苗木健壯,質量高,所以苗木價格要比普通苗價高幾倍,另外,又是密植,需苗量較大,所以苗木費用要比普通園高些。
②要求立地條件好,生態條件適宜,土壤肥沃深厚,沙壤最好。有一定灌溉條件;溫度、雨量均在適宜范圍內,無或少有災害性天氣等,
③要求管理水平高,各項管理按標準執行,及時到位,運用成功經驗和先進科技,將果園培養為優質高檔園,要求有一定的資金基礎。有勞力保障,有科技支撐三方面條件。
④需解決果樹再植病問題,當前果IX+地緊張,空白地很少,果園短周期栽培需更新再植新園,這就必需進行土壤消毒。施用生物菌肥和生長調節劑等來解決重茬(再植病)問題。
⑤需大量優質大苗,目前。我國苗圃均為分散小規模私人經營,按傳統育苗技術,有“三當苗”,一年生苗,667平方米育苗1萬~1.5萬株。苗木細高,根系不良,都不適用短周期栽培,需專門建立大苗苗圃,形成育苗制度,保證苗木質量,否則,短周期栽培難以實現。
3 技術經濟指標
(1)園地選擇。地勢以平地或緩坡地較好,有灌溉條件,土層厚度在80-100厘米,地下水位在2米以下。土質疏松,以沙壤土最好,土壤有機質含量在I,5%以上,有機肥充足。年均溫9~11℃,年雨量500-800毫米,果實成熟季節雨量少,晴天多,溫度低,日較差>10℃,日照百分率在50%1:2上。
(2)砧穗組合合理。根砧為喬砧(山定子或入梭海棠等)或矮砧(M26、SH系、MMl06等),中間砧可用M26、SH、GM256等。品種可采用短枝型品種(新紅星,首紅,矮鮮。瓦里、俄矮2號,阿斯等;禮泉短富,福島短。宮崎短,惠民短等)或當地的普通型和優新品種(富士系,嘎拉系,金冠系。喬納金系等)。中間砧長度因砧穗不同,波動予20~40厘米。其綜合生長勢以中庸為宜。
(3)超級營養苗,苗齡3年生,已通過砧木苗選擇,嫁接苗選擇。假植苗選擇三個階段,苗木狀況一致,苗干基部10厘米粗度(直徑)2~3厘米,上部有3~5個分枝,部分枝上有頂花芽或腋花芽,共5~15個;苗木枝條成熟度高;根系強大,主側根散:矮化砧15條以上,半矮化砧7~8條,長度在20厘米以上。粗度0.45厘米以上,并有大量須根。無檢疫病蟲害。其他指標均高于一級苗標準。
(4)栽植。用拉線栽植法,保持縱,橫。斜向成行成線;成活率100%,備有充足的假植苗。
(5)栽植密度,行距2.5~3.5米,株距1.5~2米,667平方米栽178~95.2株。
(6)樹形。小冠樹形:松塔形,細長紡錘形,高紡錘形?;h壁形或折疊式扇形等。
(7)修剪方法,以疏,拉,放為主。省工修剪。
(8)土壤管理,生草(行向)覆蓋(樹盤。樹行)栽培。
(9)植保。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生物、物理防治,果品達綠色果品標準。
(10)結果與經營各年產量指標,栽后第1年結果.667平方米產500千克以上,第2年1000-1500千克。第3年2000-2500千克.第4-10年產3000~4000千克,第10-12年保持在2500-3000千克,第13-15年開始更新建園期。
(11)質量指標,優質果率在80%以上,紅色品種果實著色率85%1以上。鮮紅,濃紅。艷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一般園高1%~2%。
(12)經濟指標.建園投資每667平方米2000-3000元,每年管理費1000-1500元,農資投人1500~2000元,定植當年結果。開始收回部分投資,栽后第3年。可收回建園全部投資,并有部分盈余。栽后12年總計,產投比為4~5:1,經濟效益高。
4 栽培技術規程
(1)培育大苗(3年生)
①當地育苗,就近栽植,避免長途調運。
②苗圃地,離栽植區不遠,選地勢高燥,有排灌條件的平坦、肥沃地做苗圃。圃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在1%以上。苗圃根際土壤用10~15厘米厚鋸末、有機肥和沙壤土改良。
③育苗程序,第1年栽基砧苗(喬化砧或矮化砧)?;杳缫x壯苗栽植,8月上旬,在一定高度嫁接矮化中間砧接芽或蘋果品種接芽。第2年春剪砧,待矮化中間砧新梢長到一定高度和粗度時,7~8月份嫁接蘋果品種。第3年春剪砧,蘋果接芽長出新梢并有幾枝副梢,在苗木健壯生長條件下。噴PBO促花,如果苗木細弱??蓢姶虮套o加以促長成花。第4年夏,對新梢進行摘心促生副梢,噴布生長調節劑,促花。每株苗木上有5~10個良好分枝,并有頂(腋)花芽10~15個,以利栽植當年結果。
④株行距:0.3米×1米。667平方米育苗2200株。
⑤苗行上覆蓋黑膜。保濕防雜草。
⑥培育營養缽苗,將一年生矮化自根砧苗或2年生矮化中間砧苗在春季移人營養缽中。令其在缽內擴展根系,以便以后在定植時移到田間定植穴內,不會因斷根重而出現緩苗期,有花即能結果。一般在3年生營養缽內,株結果10-20,個果,果個并不比常規栽培小。
(2)園地選擇與準備
①果園面積在1公頃以上。
②園地與土壤條件。地勢比較平坦,緩坡高燥,不積聚冷空氣,土層厚度1.5米以上,地下水位2米以下。土壤pH值在7左右,有機質含量在1.5%以上,土質為沙壤土。
③栽前改土施肥,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4~5噸,復合肥200千克,與土混勻。
④挖定植溝、穴。株距在1.5米以內者挖定植溝,大于1.5米者可挖定植穴。溝穴深60~70厘米,寬或直徑80厘米左右,取石(沙),客土,溝底鋪放有機物,肥土混勻后。距地面20~25厘米,用表土回填溝、穴內,灌水,沉實。
(3)高標準栽植
①定植比例。主栽:授粉樹按4~8:1,在用昆蟲授粉時,應將授粉樹栽于行內。
②拉線定點,拉線栽植。按設計行、株距。拉鋼尺定行、株距、在栽植點外米處定木樁固定,然后拉好行線,在與行垂直方向按株距拉橫線,交叉點即為定植穴(點),石灰標定,然后取走拉線,挖溝穴填平后。栽植時再拉線,交叉點處即為栽樹點,確保縱、橫、斜向成線,縱、橫行偏差不超過5厘米,斜行不超過15厘米。如偏離應挖出重栽。
③嚴格選苗。將營養缽苗按枝量和花芽量,苗干粗度,高矮。嚴格分級,選栽一級健壯苗木。
④根系處理,將苗木從營養缽內取出,準確定植于栽植穴中,根系土坨比較完整,為促進其發根。每株樹可灌1次碧護(1克藥量15千克水??蓾补?0-15株)
⑤栽植深度,中問砧下接口稍高于地面。
⑥修高畦,行間留出排灌水溝,栽后,修樹盤,灌水后,扶正苗木,并覆地膜保濕。
⑦為防止樹體傾斜,最好在每株樹旁立一支柱,或設籬壁架,固定植株,以備以后拉枝用。
⑧定干或不定干,非營養缽苗提倡定干。定干高度在1米上下;營養缽苗可不定干。讓中央領導頭直立向上延伸。
(4)綜合管理要點
①整形。矮砧。矮化中問砧蘋果組合需設支柱。管架,牽引固定。按設計樹形。培養骨架,完善小冠樹形結構。園貌整齊一致。
②修剪。采用拉、放、疏——傻瓜修剪法。盡量不用截、縮、刻、剝。而改用化控促花控旺。如用PBO。碧護等。拉枝及時到位,春秋兩季將旺枝拉到1000以上。有的拉下垂,呈垂柳狀。春季萌芽前。對拉平枝背下芽進行芽前刻傷。對背上(靠基部)芽進行芽后刻傷,以分別起到促進和抑制作用,對斜向上的旺枝,對背后芽芽前刻傷。有利于促發強的背后下垂枝,成花效果好,又可牽制其背上旺枝的發生,還可限制樹冠的擴大,667平方米留枝量8萬條上下,花。葉芽比在1:3左右。
⑧土壤管理。樹盤或行內實行有機物覆蓋,行間采用生草制(人工種草更好些)。覆蓋物厚度15~20厘米,樹干周圍不覆草。以免兔鼠啃樹皮。行間生草高度在30厘米時,用割草機刈割,留茬高度8厘米左右,每年割3-4次。將割下的草覆于樹盤或均勻撒原地或漚制綠肥,因園而宜。
④排灌設施。以采用滴灌為宜。旱時能及時供水,注意節水灌溉。另外。還要建立排水系統,大雨過后能及時排澇。防止淹樹。
⑤合理施肥。在葉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形態診斷和土壤分析數據,進行配方施肥,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以化肥為輔,秋施優質土糞667平方米2~3噸??刂频?,尤其硝態氮的施用。中后期施磷鉀肥為主,667平方米施用量100~200千克,生長前期。枝干涂肥(寬度50-80厘米)2~3次,5—9月根外追微量元素3~5次。消除果實缺素癥。
⑥應用生長調節劑,初花至盛花期,元帥系。富士系等品種,噴500-800倍高樁素或保美靈,BN-2。寶豐靈等。提高果形指數和單果重;花芽分化期,噴PBO。碧護等可增加花芽形成量,7-8月再噴1次,可提高果實品質(著色好。甜度高。促早熟。耐貯藏)。花前7~10天噴PBO-或展葉后噴碧護可防御-3-4℃的晚霜危害。
⑦提高坐果率,授粉樹按主栽:授粉樹=4~8:1栽植,靠昆蟲授粉,授粉樹要栽在株間行上,以利昆蟲順利飛行采粉。提高授粉效率。近年,壁蜂授粉技術效果好。已推廣應用。667平方米放100頭壁蜂即可。
⑧花果管理,花序伸出期,疏除多余的位置不當的弱花和朝天花序?;ㄆ谑璩嘤嗟幕?,留中心花和1朵邊花,可確保坐果和增大果個,幼果期(花后10天開始,10天結束)按千周法留果:單株留果數=0.2C(C為干周厘米數)。留下中心果、單果、大果、端正果,下垂果(將來下垂的果),健康果,均勻果。注意果間距要大于20厘米。
⑨套袋與無袋栽培,元帥系品種(新紅星,首紅,阿斯等)可不套袋,其果面著黑紅色,果面蠟質厚,光澤好;富士系一般要用優質雙層紙袋(如小林袋等),金冠系果套袋。套單層袋。
⑩病蟲害防治,在搞好病蟲害測報的基礎上,盡可能采用農業、物理、生物防治。以化學防治為輔,提倡按防治指標。經濟閾值在關鍵期噴藥,利用品種抗性和挑治等途徑減少噴藥次數和用藥量,按綠色或有機果品標準防治病蟲害。
⑩著色管理,著色期疏除遮光徒長枝、密生枝,摘葉、轉果、鋪反光銀膜等。可提高果實著色度和果實糖分。對于萼洼著色差的品種和單株,樹下鋪反光膜尤為必要。
適時采收。根據市場要求,進行采收銷售,此外,要根據果實貯藏期進行采收。作短期貯藏果可適當晚采,作長期貯藏果可適當早采。
采后處理,包裝,貯藏。采后經機械分選,清洗,打蠟,分級,提高商品性,采用精美包裝,采后24小時入庫貯藏。效果最好。
⑩提高果實科技含量,提高果品附加值。在果實發育過程中,噴3~5次SOD制劑和富硒肥,增加果實SOD和硒的含量,這兩種產品均為抗氧化劑,對人體健康長壽,提高免疫力至關重要。因此,含SOD和硒的蘋果售價也高。效益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