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我和我的老伴每年都出去旅游。我們出去都是找旅行社,跟團走主要是圖方便。但是幾年下來,也有不少話想說。
景點是重點
老年人花錢旅游干什么?主要是看景點。看什么樣的景點?我喜歡看這樣幾類:自然風光、名勝古跡、改革新貌、革命圣地。只是為了賺錢而搞的假古董、假景觀,乃至一些妖魔鬼怪、封建迷信的東西,一概不看。一句話,看真的,不看假的。
該看的景點,特別是主要的景點,一個也不能少。因為某些原因,有時在游覽的次序上做些調整,或者大景點當中的小景點多看一個、少看一個,我倒并不在乎。
游覽的時間也要基本上得到保證。如果隨意增加自費項目或者購物的次數和時間,而擠占規定景點的游覽時間,這樣的路線我們不喜歡。當然,自身也要把握好游覽輕重緩急。比如拍照,走一路拍一路,景點沒有認真欣賞,只留下一堆雜七雜八的照片,得不償失。
安排購物要合理
購物,是游客與旅行社鬧糾紛的多發地帶。對于購物,我并不一概反對。人們在觀景之余買一點合意的東西帶回去,也是旅游的題中應有之義。我的主張是:一、購物次數不要多,時間不要太長。二、主要選擇與當地經濟和物產有關的購物點。三、盡可能與參觀游覽的內容相結合。四、去有信譽的可靠的購物場所,千萬不要誤導消費。五、買不買東西全憑自己做主,不能強迫或者變相強迫。
我不贊成的是這樣的購物:
反復購物。購物安排得太多,旅游團隊成了采購大軍。我遇到的安排購物最多的是天天都有,甚至一天兩次。而且還有內容重復的,今天去了一家洗腳店買藥,第二天又去了另一家洗腳店買藥,搞得大家哭笑不得。
誤導購物。不管到哪里都少不了這樣的推銷方式。先是一位導購先生或者小姐出場,問游客是從哪里來的。如果說是從北京來的,導購就說:巧了,我們的老板就是北京人。然后,貌似“老板”的人跟大家熱情打招呼、套近乎,說了不少不讓大家上當受騙的“行業機密”。最后產品被推銷出去了,“老板”滿意而退。我也曾對“認老鄉”信以為真,后來才明白這是在演戲。
強迫購物。導游把大家領到一個購物點,好言歹語,軟硬兼施,千方百計地要你買東西。如果不買,就給你臉色看。
自費項目不應喧賓奪主
有些旅行社為了招徠游客,往往以低價示人。但又不能做虧本生意,就少不了降低服務標準,增加購物次數,巧立自費游覽項目。我曾跟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員探討把要去的景點明確地告訴游客,該收多少錢就收多少錢,不要臨時增加。這位工作人員苦笑著說,現在大家都這樣做,我們也不能免俗。
這種曲線賺錢的買賣經,歷來不受歡迎。我以為自費項目也不是一個都不能有。在大的規定動作之外,安排一點小的自選動作,未嘗不可,但是不能喧賓奪主。我認為自費項目不宜多、不宜大,只是整個旅游活動的一個輔助和補充,要插空安排,不要擠占規定景點的游覽時間。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