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底,記者到江蘇東海縣的北溝村采訪時看到,農民為了讓自己的鮮切花趕在“5.1”期間上市,全村男女老少都在趕時間采收,因為在哪一天上市。他們都是經過精心計算的。
離2007年五一黃金周還有6天,一大早單華云就請來村民幫忙,趕著采摘自家種的百合花。趁節日賣個好價錢,就連村支書都來幫忙了。
雙店鎮北溝村支部書記范景貴:“五一要放長假了,都要購花。大城市的人要購花,還有要結婚的,1枝要漲幾塊錢。”
北溝村村民單華云:“發上海,發貨的時候就發10塊錢1枝了,平時就是春節的時候,再貴也就是6塊7塊吧,還是沒有五一的價格高。”
百合花有百年好合的寓意,加上五一期間是結婚的高峰期,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對百合花的需求量大,而雙店鎮又緊鄰這些城市,所以他們的百合花在五一黃金周期間價格也會整體上揚。單華云不僅種了2畝地的百合,還是村里的花卉經紀人。闖蕩市場4年多,摸索出了一些各地的消費習慣。
村民單華云:“各個城市的銷花量不一樣。上海是3個頭4個頭的特別好銷,但是南京是1個頭或者2個頭的好賣,3個頭4個頭就不好賣,各個城市的;肖費水平不一樣。”
1枝百合一般結1到4朵花,1朵稱為1個頭,根據所結花朵數量的多少,就叫幾個頭。頭數越多價格越高,雙店鎮的百合基本都在五一前后出手,今天單華云發往上海2千多枝,收入近2萬元,然而,這里的村民靠種植花卉增收致富還是近幾年的事。
東海縣北溝村早在7年前就有人零星種花,但那時收入不高,1畝地的大棚就掙個五六千元。大家的積極性也不高。
村民錢福玉:“剛開始種的時候由于沒有經紀人。種出來的花不知道往哪兒賣,外面行情是多少我們也不知道,就隨便種想種什么種什么,對,對。是的。”
村民單培琦:“因為人家也有我也有就賣不起錢了,非得人家沒有我有才能賣起錢。”
而那時雙店鎮的情況恰恰是人家有的時候他才有,都是隨大流上市,2003年國內的花卉種植面積達到60多萬公頃,鮮花集中上市的季節競爭也十分激烈。
雙店鎮副鎮長葛芳:。鮮切花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像云南它一年的產量非常大。我們這里相對來講規模比較小。跟他們相比沒法相比,沒法競爭”。
近幾年我國鮮切花的種植面積呈增長趨勢,而雙店鎮把鮮切花作為主要產業來發展只有四五年時間,種植規模無法與一些大基地相比,2004年就在村民想放棄種植的時候,村支書兼經紀人范景貴給大伙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雙店鎮村支部書記范景貴:“到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對花卉市場需求進行調查研究,根據調查不同的季節需要不同的鮮花,像五月一十月一這個期間用百合花比較多,因為長假期間結婚的人多,他們喜愛用百合花,情人節期間對玫瑰花的用量比較大”。
范景貴雖然看出了市場的門道但找卻不到解決的辦法,因為無論是百合還是玫瑰。正常的上市時間是在7月份,而春節和情人節正處寒冷的冬季。太陽日照時間短,溫度低,花卉進入休眠期。基本不生長。
村民郭海平:“沒有太陽的時候,溫度不夠花的生長期就長了。比如春節花要出來,連續陰雨天的話就不行了。”
怎么做才能讓花在冬季開放。雙店鎮多方考察后,決定在溫度上找突破口,倡導農戶廢除原有的簡易棚,重新建立集養豬、沼氣、花卉一體的高標準大棚,利用沼氣的熱能,給大棚加溫。
村民郭海平:“沼氣可以用來做飯,點燈,還可以掛在大棚里邊取暖,有燈就好多了。那我怎么看不見你棚里有燈,現在還得給它降溫,不需要取暖了,所以燈就取下來了,對,對。”
冬天,大棚里加上沼氣燈后,平均溫度可以達到16攝氏度。這樣的溫度花卉可以繼續生長,不再休眠。從而保證冬季上市。2006年雙店鎮建起150多個標準溫室大棚。村民種花前都會掐指一算,確保鮮花在節日上市。
雙店鎮副鎮長葛芳:“百合的生長周期是4個半月左右,我們的花農就是提前4個半月把種球從恒溫庫里取出來栽下去。經過4個多月的生長周期,正好在五一黃金周就下來了。”
記者:“聽說你是村里的花王,為什么叫你花王?”
馮維濤:“因為我種花的時間比較長,所以人家就這么稱呼我,現在種了百合。”
馮維濤是雙店鎮最早種花的人,人們叫他花王不僅僅因為他種花時間長,還有賺錢的能耐。2006年五一黃金周他用4分地的百合賺來了4萬元的收入。
馮維濤:“4分地的香水百合在5月3號開始上市,當時的價格特別牛。價格是100元1扎,我那一棚是7千多枝,整整賣了將近4萬塊錢,用了幾天,1個星期就結束了。”
馮維濤的百合能夠趕在五一上市,頂著高價賣,還是因為大棚里的溫度得到了保障。2007年他的百合種植面積從4分地擴大到1畝。盡管五一前一周價格已經有所上漲,其他村民的百合也開始陸續上市,但他仍然按著不動,1枝都不賣,憑著去年的經驗,5月1號到6號才是價格的最高點。
馮維濤:“人們喜歡趕在五一期間結婚。這個時間喜慶的日子多,用花量也比較大,平時百合市場價格在60到70塊錢1扎,我今年是1畝的大棚,要是按照去年的價格今年能賣到10萬塊錢。”
他叫丘環保,以種植玫瑰花為主,2006年情人節期間他也沒少賺錢,1朵玫瑰曾賣到80多元錢。
丘環保:“這個玫瑰代表愛情,天長地久。所以說在情人節特別好賣。對,特別好賣,在情人節和春節這4分地的玫瑰能賺多少錢,一般2萬多塊錢。”
丘環保2000年開始種植玫瑰,那時他的簡易花棚夏天熱,冬天冷,只能隨著自然花期在七八月份賣,正趕上量大的時候,價格偏低,有時只賣3毛錢一朵,這使他險些放棄了種花,2005年,看別人新建的大棚可以有效調節溫度。趕在節日上市,他也動了心。建起2個新大棚,夏季降低溫度讓玫瑰休眠,冬季用沼氣燈加溫促使玫瑰生長。為了做到在情人節這天精準上市。還對每一朵花都套上袋。
記者:“一吹就大了?”
丘環保:“對,一吹就大了,平時袋套在上面它無法張開,就是控制不讓它張開的,五一的時候這朵能賣多少錢,這朵5塊錢左右。”
現在丘環保的玫瑰除了在五一和十一少量上市外,大部分控制在春節和情人節上市。
丘環保:“現在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對鮮花需求量也比較大,在節日的用花量比平時高出10多倍甚至幾十倍,價格也是這樣的。”
在旺季1朵玫瑰花的平均賣價是五六毛錢。五一、十一是5塊多錢。而到了春節和情人節就能漲到10塊多。現在,雙店鎮種花既應時又應景,他們大打親情牌。使價格扶搖直上,一畝地的大棚年收入至少5萬多,在雙店鎮的帶動下,東海縣的駝峰等5個鄉鎮也開始發展花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