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開了不少閑會。多次聽見別人開玩笑說,你真是個好人呀!另一個趕忙爭辯道,你才是好人呢。不像是流行的互相吹捧,倒像是狗咬狗兩嘴毛。聽得多了,想來里頭肯定有故事。果然,在一次酒喝得高高的時候,朋友說起了那個口口相傳的故事。說是有個男人出差了,事辦得快提前回到家里,一開門卻見老婆在床上與第三者云雨正歡。老公的突然出現,讓偷情的兩人狼狽不堪,第三者抓起衣服要跑,卻被男人一把拉住。第三者心想,完了,這下不是賠錢便是挨打,誰讓咱弄這丟人的事呢?沒想到男人遞過來一把傘說,外面下雨,穿好衣服再走,小心感冒。第三者做夢也沒想到睡了人家老婆,不光沒受皮肉之苦,還這樣體貼入微,就眼含熱淚,握著男人的手,激動地說:“你真是一個好人哪!”故事說完,一桌子的人都笑了,爭著給別人送好人的帽子,酒席一下熱鬧到了高潮。我卻一點也笑不起來,總覺著怪怪的,哪個地方有點不大對頭——好人這個神圣的稱號咋就變成酒桌上的一道菜。
中國太大,歷史也長。不光北方南方方言不一樣,就連官方和老百姓說的話都不一樣。人活一輩子,誰都會死。皇帝死了叫駕崩,大官死了叫逝世,小人物死了就叫死了,還說是享福去了。大人物的追悼會上放的是哀樂,沉重得讓人喘不過氣,悼詞上凈用的是贊美詞匯。老百姓紅白喜事響炮唱戲喝酒劃拳,圖的是熱鬧。說起剛剛死了的老人,往往會說,他是個好人哪,可惜走得太早了。有句官話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而老百姓口碑里登峰造極的頂尖語句便是如今讓人嘲笑的“他是一個好人哪”!這一句話,不能說一句頂一萬句,至少比長長的悼詞意味深長,包含著中國民間文化的深厚內涵。
人之初,性本善。人從小到大,家里和社會都教育孩子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好人。本事大的文能治國,武能安天下;能耐小的自食其力能讓一家人過上好日子,也算是不白活一回。不過,做人還是有底線的,那便是當不了圣人官人富人,至少得當一個好人。歷史上公認的秦檜之流那些奸臣壞人,恐怕也不是生來便想著要遺臭萬年,讓后人跟著蒙羞的。早先,他們也許想做好官當好人的,但貪心和私欲葬送了他們。如同現在網上常看到的有些好人當了官,便一不留神成了腐敗分子,依然是沒守住做人的底線,依然是貪婪惹的禍。好多人對財富的欲望太強,只對金錢和權力的擁有者頂禮膜拜,全然不管他們錢的來路。臉皮薄的好人心有禁忌掙不來錢,肯定就不吃香了。好人吃的虧太多了,成了無能無用的代名詞,自然愿意當的人就少了。好人是好人的墓志銘,壞人是壞人的通行證。
還是回到那個好人的笑話,奪妻之恨是男人的頂級恥辱,這位同志都能泰然處之,還想著關心傷害自己的仇人,可見他是好人中的好人,極品好人一個。試想,武力只能泄一時之憤,卻能讓兩個狗男女不再有負罪之感,太不值得。要是他們是真愛,就放愛一條生路,讓他們幸福去吧。要是他們只是一時意亂情迷,就給個機會讓他們懺悔,誰不犯錯誤呢?平心而論,這位同志的確有點窩囊,是是非非的不好評價,可他的確是個好人,是個受到傷害的好人,好人難當呀。
不管到了啥時候,好人受到傷害,受到嘲笑,都是不正常的。大伙要是都以當好人為恥,后果更是不堪想像。花畢竟是香的,屎畢竟是臭的。好人畢竟不會像恐龍一樣從地球上消失,因為人心里都種著向善的種子,還是把百年之后世人那句“他是一個好人哪”當做口碑看得很重。不是說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