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歌劇自1600年在意大利佛羅倫薩誕生以來,一直受到意大利人民的喜愛和世界人民的歡迎,原因是歌劇是一門融合了戲劇、文學、建筑、雕塑、繪畫、舞蹈、音樂等多元化藝術為一體,以歌唱為主的綜合藝術形式。也可以說,在欣賞歌劇的同時可以享受到各種藝術形式帶來的美。歌劇在一方小小的舞臺上,濃縮了人們的生活,最為直接的在舞臺上直面我們,讓觀眾看到人類創造美和追求美的過程。而意大利歌劇作曲家威爾第就是這樣一位追求美、創造美的歌劇作曲巨匠。以他的歌劇作品《茶花女》第三幕中的一些片段表演可窺探到這一特點,也透視出他的歌劇創作過程中人性化、情感豐富的內心世界。
一、威爾第的內心世界
在意大利位于波河下游的蘭柯爾村,朱塞佩·弗朗契斯科·威爾第于1813年10月10日生于此地。父親卡爾洛·威爾第是一位鄉村飯館的主人,母親路易琪婭·烏蒂尼是一個農村紡織女。威爾第之所以鐘情于歌劇的創作,是出自于他的人生經歷和對音樂戲劇的愛好,任何音樂或其他門類藝術的創作首先始于創作者對現實生活的關注與感悟。威爾第所處的時代恰好是浪漫主義音樂的中后期,深受意大利歌劇大師羅西尼的影響,他的內心世界被浪漫主義精神所震懾,主要體現在他的歌劇作品集中提煉和展示了現實浪漫主義精神。從他的內心精神世界折射出三大浪漫主義歌劇之一《茶花女》的成功,這個成功還帶進了他的人生所經歷的苦難和曲折,所以,在他內心深處的悲劇色彩一旦與作品碰撞后,綻放出他生命的火花和對生活的渴求;同時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來自于他坎坷的童年和與生俱來的憂愁。據俄羅斯作家柳波芙·索洛甫磋娃在《威爾第傳》書中描述:“他是個情感豐富而機敏的人,感情經歷豐富,特別是原配夫人的去世,為他帶來極大的痛苦和打擊,然而他把思念貫注在作品中。”他用跳動的音符把人生的體驗徑直地演繹出來,充滿著人性的魅力;感人肺腑,細致入微,準確無誤,直接抵達你的靈魂。
二、人物刻畫方法在歌劇中的應用
威爾第歌劇《茶花女》第三幕“場景與詠嘆調”是他創作中期的代表性作品的一個縮影。第三幕的視覺與聽覺藝術語匯應用集中聚焦在主角人物薇奧萊塔的人物刻畫上。以音樂語言為主線融合了其他藝術表現,塑造了一個自始至終被愛情苦樂折磨的女性形象。
(一)景物烘托在心理描述中的應用
有言道:“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景物烘托”這種方法就是要用景物描寫來反映人物的心理。這種景物是作品中特定人物眼中的景物,它區別于一般的自然景物,它帶有濃厚的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色彩,也因人物心情不同而對周圍景物的感受有著明顯的差異。第三幕在音樂前奏第25小節處幕起:弦樂器此處演奏出緩慢節奏的顫音效果音樂和力度為PPP極弱,呈現在觀眾眼簾的場景中,舞臺中景物是一個臥室,在微弱的燭光下,映襯出房間深處,放著一個被帳幔遮蓋了一半的床,百葉窗窗戶關著,床邊放著小桌子,桌子上放著水瓶、茶杯和藥,房中間有個梳妝臺,它旁邊有個不大的沙發,稍遠處有個小桌子,上面放著一支燃著的蠟燭,周圍放著椅子、藤椅,門在左邊,屋子深處有燃燒著的壁爐。薇奧萊塔臥在床上,女傭阿尼娜坐在壁爐旁打瞌睡。此時的景物與人物的心理活動與第一幕開始場景有著極大的反差,人物的心理是悲傷而憂愁。與歌劇第一幕穿梭不息的人流、金碧輝煌、豪華奢侈的住宅情景對比真是天地之別。該場景物與燈光的設計與前兩幕形成強烈反差,描述了主人今非昔比。
(二)心理獨白法的演繹
心理獨白法,常用于描述人物內心世界的藝術語匯方法。常常以“(我、他、她、心……)想等等”來表現。多是以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來直接描寫。這種方法能清楚直接地描述、刻畫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分析研究第三幕中的詠嘆調就不難發現,該方法應用的感人之處和心理刻畫的作用。威爾第在《茶花女》歌劇中第三幕“薇奧萊塔”唱段《永別啦過去的美夢》詠嘆調中,歌詞是這樣的:“我期待,我盼望,只是一種妄想!我變成這個模樣!可是醫生仍想鼓起我的希望!啊,病入膏肓,還存在著什么希望!”在這個唱段中以第一人稱來表情達意是一個典型的心理獨白手法的運用。威爾第在創作這段詠嘆調的音樂過程中,揣摸透了文學作品的原型人物和作者的心理,把音樂與歌詞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用音符突出“心理獨白法”的應用,更高層次地超越文學寫作上的手法,在女主角人物的心理描述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三)神情表現法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
接上所述,女主角在威爾第獨具匠心的音樂與導演安排下,威爾第在此處運用了神情表現法,這種方法是指通過人物的神情來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的方法。在幕后的合唱下,阿爾弗雷多(薇奧萊塔的情人)登臺,重回薇奧萊塔身邊,薇奧萊塔的情緒立刻轉變為這首混聲合唱所體現的喜悅。劇情的緊密安排,歌劇《茶花女》成功地刻畫了薇奧萊塔的高尚。同時也展示了一種久別重逢,臨死之人的愿望實現的喜悅。這可是威爾第的經典之筆,他運用了神情表現法的手段,使極度悲傷的場面一下給復蘇過來,哪怕是短短一瞬間的喜悅,也使觀眾在心里得以滿足和寬慰。他所塑造的女主角是一個心情沉重、內心痛苦、但心地善良的女性(表演中是女高音)。歌劇作者忠實于小說作者的原創性,加以二度創作和升華,使音樂的語言與戲劇的表演結合為一體,讓劇本乘上歌聲的翅膀,在多元藝術語匯的打造下,更為精彩地超越了小說中的人物塑造和心理刻畫的過程,在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結合上,成為經典和永恒的場面。
(四)行為暗示法對刻畫人物的應用
歌劇中人物的“行為暗示”法是塑造人物、刻畫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這種方法是指用一種行為動作與相契合的音樂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正如人的所作所為,是其思想的直接表現。因此,我們能夠從《茶花女》歌劇中的第三幕人物的動作行為和音樂的結合上,揣摩其心理活動就是行為暗示法最好的例子。在“永別了,過去的美夢”唱段的表演過程中,威爾第在音樂上進行了輔助和暗示人物內心活動的描述,音樂在第10小節起情緒產生變化,主人公心中對情人依然由衷地愛戀。在劇詞中她呼喚著阿爾弗萊德親切的名字,在表演的動作上,音樂配合起著一個情緒渲染和準確刻畫了薇奧萊塔由于悲傷步履艱難,聲嘶力竭支撐不住病入膏肓的軀體。但是,薇奧萊塔在死亡面前為了永恒的愛顯露出超脫與自慰的感覺。威爾第為配合演員的動作,在音樂安排上用心良苦。該幕在結束時,樂隊奏出了a小調主和弦,沉重而絕望地預示著主人公即將迎接死神的降臨,隨著她的死去,悲哀和痛苦都將消失,從人物的表演動作,人物行為的暗示上,更強調和渲染了悲劇色彩,深刻地表達出音樂的內涵。待到臨死前,女主角演員用了一次舞臺大范圍的走動,雙臂伸向天空,回光返照的最后道別,身著白裙的她繞著舞臺跑了一圈之后飄然倒在阿爾弗萊德懷中死去。這是第三幕中唯一的一個大強度動作,這個動作訴諸的仍然是儀式感和宗教意味的打造,暗示著她終于升華為理想的“天使型”女人。
三、歌劇《茶花女》藝術魅力的所在
從對這一幕歌劇的唱段的分析過程中,看到了單一的文學作品對人物刻畫的不足,而填補這個不足的方法就是歌劇。歌劇可在小小的一方舞臺上展示作者的創作世界與內心世界,直面所有的觀眾和時空,超越了小說的影響力和空間。
(一)借助成功文學作品為腳本
我們在分析他的作品《茶花女》中對人物的刻畫與心理描述的多元手法應用之前,對主要人物形象刻畫所用手法進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瑪格麗特是整本小說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作者小仲馬是用了自己的親身經歷,把一個與自己有生活聯系的人物刻畫在他的文學作品中,充滿著人性和情感,流露、寄托著作者的情思。這種具有生活經歷寫出的作品,是描述人物最成功的地方。劇本是一劇之本,歌劇也不例外,好的劇本是演出成功的一半。
文學作品中的女主角瑪格麗特是一位沉醉于紙醉金迷、車馬生活的名妓,然而在這一位能讓情人為其傾家蕩產的女人身上,卻不時表露出對生活的厭惡甚至絕望。在自己的幸福與情人的前途面前,她毅然選擇了放棄愛情,甘愿自己遭受委屈也要為情人著想。心靈的高尚,是瑪格麗特形象的一個閃光點。正因為這個閃光點,威爾第撲捉住了這個給予音樂創作中最好的觸發靈感的動機,讓這個動機發展成了一個感人的篇章。
(二)作曲者與作品主人公的情感共鳴
行業低賤而品質高貴,生活放縱但卻為愛付出,對愛執著卻又甘于犧牲,正是這樣一個有著個性多元化的瑪格麗特,讓作者感動不已;在歌劇《茶花女》的創作中,以文學中的人物“瑪格麗特”為原型,改名為“薇奧萊塔”,對這個人物的刻畫和塑造,威爾第融入了自己的身世和痛苦的經歷;投入了他的智慧與音樂的靈感,把這個女主角的多元性和復雜的內心世界用音樂的創作技法充分地描述出來。在配器的織體上、在和聲語言上,都給予了極大的情感投入和創新。所以在歌劇舞臺上盛演不衰。其中的一些詠嘆調經常被單獨作為音樂會的演唱曲目。可見它的經典與動人之處是出自作者的情感共鳴的結晶。
(三)用音樂旋律超越文學作品
一個偉大的藝術家的成功,就在于他的觀察和體驗生活的過程,撲捉一個生活的細節和現象,威爾第借助歌劇藝術魅力這一綜合表現形式使得《茶花女》由一個“傷風敗俗”的故事變成了一個被廣泛接受的藝術經典,同時使得女性犧牲、無欲、死亡這些主題隨之得以固定和流傳。迄今為止,在全世界還在上演的百部歌劇中,《茶花女》是上演率最高的作品之一。隨著《茶花女》被翻譯成不同語言,在不同國家的上演,遠遠超出了文學作品的影響和感染力,一百多年過去了,這部歌劇仍然具有強盛的生命力,這就是最好的證明,當音樂讓文學添上了飛翔的翅膀,就可飛向世界各方。
歌劇《茶花女》中的多元藝術語匯是威爾第運用歌劇這一藝術表演形式綜合成功的范式,描寫了人們熟悉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狀態和刻畫。該劇對原創小說內容和篇幅進行了改編。圍繞著主要人物“薇奧萊塔”和“阿爾弗萊德”的愛情故事,展開著人性的討論和為自由而斗爭這一主題。作品的音樂細膩流暢、真摯動人,具有撥人心弦的悲劇效果,充分體現了威爾第高超的創作技巧和驚人的藝術才華。總之,在歌劇《茶花女》中,威爾第用音樂的筆觸刻畫、引導觀眾把注意力集中在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集中在“薇奧萊塔”高尚的人性以及她悲傷的命運之上。威爾第以極大的同情心塑造了薇奧萊塔的形象,細膩生動地從人物心理刻畫視角展現了她內心深藏的愛情、痛苦和希望,使薇奧萊塔成為具有進步意義和感人至深的新形象。《茶花女》也因此而成為威爾第最輝煌的眾多成就之縮影,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受人們喜愛的歌劇之一。可以說《茶花女》歌劇是一部把意大利歌劇推向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峰的典范,這部作品為世界歌劇藝術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作者簡介:黃敏,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