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實力”是美國學者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一個概念,最初主要用于國際關系領域。通常指相對于一個國家的經濟、科技、軍事力量(硬實力)而言的文化的、意識形態和制度模式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響力。文化軟實力內容豐富,涵蓋面廣,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民族凝聚力、國家創新力、歷史延續力、理論說服力、道德感召力、語言覆蓋力、科技轉化力、外交親和力。文化軟實力在國家核心競爭力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書館和諧文化是圖書館工作人員在長期的服務育人、管理育人過程中所創造和積累的、為其認同并遵循的和諧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具體地講,主要包括圖書館環境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和諧統一;物質文化是和諧圖書館文化的基礎和保障,精神文化是和諧圖書館文化的核心和靈魂。
在提升文化軟實力及建設和諧文化的過程中,作為保存和傳播文化的重要窗口,圖書館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和諧圖書館文化既是和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構建和諧文化的重要渠道。因此,加強文化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就要求積極建設和諧圖書館文化,充分發揮圖書館的職能,讓圖書館保存和傳播更多的先進的優秀文化,推動形成良好的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文環境和文化生態,提高國民的整體文化素質。
環境文化是圖書館文化的外在體現,也是人們直接認識、理解并關注圖書館的主要途徑。讀者對圖書館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圖書館的外在美。因此,圖書館的建筑是典型的文化建筑,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有著高雅品位和藝術感染力的美感 是要精心設計和布置的.現代圖書館的造型首先要突出文化特征,有新意、具有時代感,體現當代人的審美情趣,強調文化內涵。主體結構要突出時代,融入地方特色,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基礎上力求造型新穎、美觀大方、簡潔明快、崇尚高雅。圖書館建筑的造型美與周圍環境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整體美。環境是建筑實體的延伸,應與建筑實體相得益彰,從而提高圖書館建筑的使用功能和文化品位,成為城市或區域中一道亮麗的人文景觀。
生態型圖書館是充分尊重自然、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的建筑,大力節約各種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能源的重復利用,首先要為人創造舒適的空間環境,為人提供“建筑氣候”這是圖書館建筑的基本要求。實踐證明完全依賴空調和人工照明的封閉型建筑物不利于人的健康,易傳播病菌,并使人精神不振。生態型圖書館要求室內盡可能減少和降低各種有害物質的污染,因此建筑材料選用要嚴 格把關符合環保標準。同時應充分估算并力求節省運行維護力量與費用,達到經濟、高效、方便維護、延長使用壽命的目的。
如山東交通學院被稱為國內第一座生態圖書館。還有我國首座超低能耗示范樓已在清華大學校園落成。圖書館歷來是讀書治學的的好地方,需要寧靜 的學習氛圍。因此圖書館建筑應周密考慮其隔音效果,在建筑物內設置足夠的吸聲材料。
人文精神以“關心人的發展為目的,它的對象是人,是在對人的存在的價值、合理性、人類前途等進行理性探詢的過程中產生的。人文關懷是圖書館人文價值的內核。因而圖書館表現出濃郁的人文精神特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從邏輯角度來看,圖書館學是關于人的學問。)人是圖書館活動的主體。人類的信息需求只有通過人的信息活動才能得到滿足。人是圖書館活動的目的。人是圖書館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圖書館學的研究內容大體可分為物的層面和人的層面,物的層面主要包括圖書館、文獻、技術等屬于手段的范疇,人的層面主要指人的需要、人文環境等屬于目的的范疇。目的決定著手段,手段服務于目的,說明圖書館學是以人為核心對象的科學。
創新是當今時代發展的鮮明特征,現代圖書館管理的本質就在于創新,而作為創新主體的優秀圖書館人,是圖書館事業中不能缺少的人力資源,其作用毋庸置疑。創新能使圖書館打破常規,改革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因此,為了實現文化創新,要充分發揮圖書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需要激發圖書館人的精神動力,大力發揚科學精神和時代精神。
圖書館和諧文化建設,以實現圖書館“新理念、新服務、新管理、新形象”為導向,著重抓創新文化“精神層、制度層、物化層”三個方面的建設。在精神層面上,領導和各館職工要遵循共同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即:“傳播知識、服務科研”的圖書館宗旨;“甘為人梯,敢為人先”的圖書館精神;“崇尚服務、愛館愛崗;勤學苦鉆,求是務實;親和友善,誠實守信;顧全大局,維護團隊;尊章守紀,言行規范”的圖書館道德;“尊重科學、團結協作、嚴謹細致”的圖書館作風。
在制度層面上,各圖書館根據知識創新工程的需求,結合本館在體制、機制等方面的變化,從領導班子、業務、行政、人事、教育、財務、物業等方面,制定出符合本館實際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和相關管理辦法。還要根據各自特色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使圖書館各方面的工作納入統一的規范,做到有章可循,依法治館,實現科學管理。
在物化層面上,圖書館要堅持文化與建筑的結合,體現人文關懷,拉近圖書館建筑與讀者、用戶的距離,為讀者、用戶獲取知識和信息創造親切、溫馨、便利的服務環境,使圖書館在文化建設創新上初步具備物質基礎和外觀形象。以圖書館創新為主題,以圖書館的功能為切入點,簡潔明快,既聚合又開放,突出信息(知識)的聚散和科學的交流,展示圖書館豐富的信息資源和辦館思想的開放性和現代感,個性鮮明、獨特。
總而言之,建設和諧圖書館文化是一項艱巨復雜的工程,是圖書館建設中一個永恒的主題。因此,建設和諧圖書館文化,首先要求我們必須解放思想,在認識上不斷深化;其次是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在創新中不斷提高。和諧圖書館文化的建設不應是最終目的,而是要通過建設和諧圖書館文化的種種渠道,倡導“和諧”和“以人為本”的思想,不斷創新服務觀念和機制,通過實現圖書館的工作目標,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白薇.共圖書館精神——公共圖書館發展的靈魂.四川圖書館學報,2009(2)
【2】張英.邁入人文的殿堂—圖書館人文環境.圖書館刊,2005(1)
(作者單位:黃睿,西昌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