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這個第四大媒體的出現,新聞又有了另外一個傳播的媒介,介于它本身所具有的許多傳播優勢及互動的新聞傳播方式,使人們有了很大的自主傳播新聞的空間,而隨之也出現了許多相關問題,本文就新聞的自由如何在網絡傳播中得到更好的控制及其未來前景。
關鍵詞:網絡新聞;互聯網;前景展望
中圖分類號:G20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0)09-0157-02
一、引 言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網絡已成為信息時代不可忽視的力量,網絡普及范圍日益廣泛、網民數量快速增加、網頁內容不斷更新、網站不斷蓬勃建立,網絡不僅是一種媒體,還成為人們生活的一種方式。網絡為人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新聞信息,為大眾提供了一個各取所需、暢所欲言的平臺,很多人已經習慣了每天上網瀏覽新聞,網絡新聞成為很多人及時全面了解時事的重要渠道。當重大事件發生時,許多人往往第一選擇上網瀏覽獲取有關信息。
二、網絡新聞的的發展歷程及概念
1994年4月,中國全面接入互聯網,1995年1月,《神州學人》雜志成為中國第一家上網媒體。1998年5月在聯合國新聞委員會年會上“第四媒體”的概念正式得到使用。到2000年“網絡媒體”開始取代“第四媒體”這一比喻性用法而得到更頻繁的使用。
網絡新聞是突破傳統的新聞傳播概念,在視、聽、感方面給讀者全新的體驗。它將無序化的新聞進行有序的整合,并且大大壓縮了信息的厚度,讓人們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有效的新聞信息。不僅如此,未來的網絡新聞將不再受傳統新聞發布者的限制,大眾可以發布自己的新聞,并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快的傳播,而且新聞將成為人們互動交流的平臺。網絡新聞將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向著更深的層次發展,這將完全顛覆網絡新聞的傳統概念。
三、目前中國網絡新聞的現狀和特點
中國互聯網網絡信息中心15日發布第26次中國互聯網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6月,網絡新聞使用率為78.5%,用戶規模達3.3億人,半年內增長2201萬人,增幅7.2%。目前中國網絡新聞網站主要有中央新聞網站、部委新聞網站、地方新聞網站、綜合門戶新聞網站等。這些網站的網絡新聞都以互聯網為載體呈現以下特點:
(一)網絡新聞的時效性極強
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報紙、廣播、電視對突發事件的報道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網絡的即時性,使得它可以在第一時間陳述事件的發生并跟蹤報道發展情況,可隨時更新;它還因其可保存、可檢索查閱及下載,而對事件自始至終的運行情況進行分析比較;同時,網絡的巨大信息空間又使它可以為網民們提供大容量的背景資料,幫助網民更好地把握事件;另外,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網絡多媒體性也能更好地體現事件的現場感、真實感。
以今年的兩會報道為例,新華網就實現了新聞的即時傳播,做到了在第一時間發布新聞:網絡新聞就是以這種獨有的即時傳播的優勢,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24小時即時播出,能夠把讀者“欲知、未知”的新聞在第一時間傳播出去,使我們居住的星球成為真正的“地球村”。
(二)網絡新聞信息的海量性
在網絡新聞中,絕對不會受到版面和時間的限制,一個9G的硬盤可以存儲45億漢字的信息量,可以用“世界上有多少信息,網絡上幾乎就有多少信息”來形容。雖然有點夸張,但是在網絡上的確可以播發巨大信息量的新聞,也可以保存相關資料,還可以將同一時間的信息歸納、分類、形成了解事件全貌且便于檢索的數據庫。這些都是傳統媒體所無法做到的。例如人民網就建立了相當規模的文獻庫,以供用戶搜索或引用。
(三)網絡新聞的交互性
與其他三類媒體相比,平等性特征使得交互性在網上大放異彩,反映在網絡媒體上,交互性為其注入了不少的活力,在編讀往來方面無論是內容和形式都有了新的發展和突破。讀者可以通過互動平臺,在第一時間向媒體和其它讀者傳達自已的意見與見解,參與性、平等性大大提高了。
網絡新聞傳播者可以通過發電子郵件、網上聊天、論壇交流等方式讓讀者參與某些新聞事件的寫作,令讀者與新聞事件發展進程同步獲取信息,在傳播過程中相互交流新聞信息,這是在傳統新聞寫作中沒有的寫作方式,也是網絡新聞吸引讀者的重要手段之一。1999年5月9日人民日報網絡版開設“強烈抗議北約暴行BBS論壇”網民以高度的愛國情懷積極參與傳遞各種信息,闡述自己的意見和看法。6月19日該論壇改版為“強國論壇”,網民共貼了9萬余條貼子,在當時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2003年中國12城市互聯網使用狀況及影響調查報告》表明:71.8%的網民和69.1%的非網民都非常贊成或比較贊成“通過互聯網,可以有更多的機會表達觀點”;60.8%的網民和61.5%的非網民非常贊成或比較贊成“通過互聯網可以有更多的機會評論政府的工作”;79.2%的網民和77.4% 的非網民都非常贊成或比較贊成“通過互聯網,可以更加了解政治”;72.3%的網民和73.3%的非網民都非常贊成或比較贊成“通過互聯網,政府官員可以更多地了解群眾的看法”。
(四)網絡新聞的鏈接性
網絡中的“鏈接”或“超鏈接”在網絡新聞中特別重要。“超鏈接”可有使讀者在閱讀新聞時,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思路,實現新聞內容的“跳轉”及表達方式的轉換,這樣就能給讀者提供更多更豐富的素材,而且讀者可以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進行閱讀。網絡新聞的鏈接性大大增加新聞報道的綜合性、信息量、可選擇性和自主性。如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遭襲擊后,各大網站都針對報道提供了大量的資料鏈接:新華網有“巴方反應”、“以方反應”、“背景資料”、“各方評論”;人民網設有“各方反映”、“綜合評論”、“背景資料”;千龍網開設了“熱點專題”、“背景資料”、“雙方軍力”等。這些“資料鏈接”、“背景鏈接”有利于使新聞深化、使信息透明化、使傳播方式多樣化。
(五)網絡新聞的多媒體化
網絡新聞寫作集納了傳統媒體報紙、廣播、電視的文字、音頻、視頻等方式,對網絡新聞進行綜合的、全方位的展現。這種寫作方式調動了讀者的各種感覺器官,更加客觀全面地反映試問事實的真實面貌。多媒體新聞傳播的表現力大大超過了單一媒體形式。但是,網絡又不是萬能的,在建立安全可靠的網絡秩序和對傳媒進行有效管理方面,在無線傳輸和信息安全方面,它都還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和劣勢,需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而改進。
四、我國網絡新聞傳播的發展前景
網絡新聞的出現是否更方便受眾,更利于社會的發展。于是研究網絡新聞的現狀及其發展前景,對于正確認識網絡新聞是否積極健康地發展下去也有著很大的意義,同時也有助于改善目前網絡新聞存在的不足,在相關法律法規的引導下,在網民的監督下逐步走向成熟,讓更多的網民認可網絡新聞未來光明的發展前景及自身的價值,推理出網絡新聞未來光明的發展前景。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新興的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正處在“融合”的過程中,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這種“融合”也會不斷發展。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在傳播手段上存在著交互性,同時,新舊媒體之間也有互補短長的需要。讓我們再把眼光放遠一點,對未來網絡的發展做一個更大膽的預測。有關學者認為:隨著數字技術、計算機技術、互聯網和信息傳播技術的日臻完善與成熟,新聞傳播手段的更新速度將會越來越快,間隔將會越來越短,新的媒體技術革命的端倪已經出現。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技術還會發生人們意想不到的突飛猛進,在“數字地球”的時代,網絡被進一步擴展,其新聞傳播的作用固然會得到加強,但是,它在整個人類社會的運作中所起到的不再是一種工具的作用,甚至,世界上將會出現具有一定人類智慧的機器人和網絡軸心。
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和高速發展,推動了人類社會向信息社會迅速轉變,不僅帶來了一場媒體的革命,而且強烈地推動和改變著經濟和社會生活,并關系到世界的未來發展。同時,網絡媒體的出現和發展不僅對新聞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對普通的讀者也提出了新的問題。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對于網絡媒體規律和特點的深入認識和充分應用,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 莊稼.目前中國網絡新聞的現狀和特點及網絡新聞寫作的缺陷[OL], 2004-12-28.
[2] 網絡媒體展望.http://www.cjr.com.cn.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CJR),2007-01-11.
[3] 第26次互聯網報告第五章:網絡應用行為,2010-07-15.
[4] 中國體育報業總社華東記者站站長.網絡媒體的發展前景[J].青年記者,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