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加快民防信息化建設,構建新型民防體系,是提高民防綜合能力的重要保障,本文從深化信息化觀念教育,增強信息化組織指揮能力,信息化條件下的應急準備與應急救援,堅持長期建設等方面,分析了民防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與展望。
關鍵詞:民防信息化;應急救援;長期建設
中圖分類號:E9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0)09-0175-02
一、引 言
電子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標志著歷史時代進化的變革。在新的形勢下,加快民防信息化建設,構建新型民防體系,是提高民防綜合能力的重要保障。
隨著信息化戰爭形態的不斷演進和發展,空襲在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戰爭與信息系統一體化的關聯程度越來越高。這對民防來說,既有傳統的特點,也有更新的多變性。為此,民防在信息化建設中,必須與時俱進,用科學的理念加深在信息化發展中的防護、救災意識。
二、深化信息化觀念教育
目前,信息化處于普及階段,在某種程度上,雖說還不能完全被認識和把握,但是現代的人們對信息化早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信息既是一種抽象化的、非物質資源,但又是客觀存在的、社會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信息化的重要性
信息已被廣泛應用于國防軍事領域,同時,也被侵透到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及民防防災、救災的各項環節之中。所以說,沒有信息的活動,一定是盲目的活動。只有準確的把握、利用信息和取得信息優勢,才能獲得先機之勢和立于不敗之地。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及深入發展,民防的信息化建設將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信息化的發展趨勢,為民防的信息化建設注入了新的動力。在信息化戰爭條件下,如何在平時充分做好民防各項準備,到戰時最大限度地減輕國家緊迫的戰略性任務,認清信息化戰爭對人民防空防災的影響與挑戰,是有針對性的組織開展這一戰略性工作任務的基本前提。
(二)信息化將促進人類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轉變
全球信息化的發生和發展,是人類社會由工業時代向信息化時代轉變的必然產物。信息技術革命,從某種意義上講,最本質的內核是思維方式的轉變。思維觀念的與時俱進和超前躍升是信息化時代更重要、更前瞻的競爭。觀念的轉變與提升將引導人們的思維方式產生重大變化,其主要表現為由感性思維轉化為理性思維。在信息時代,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科學技術的強大支撐作用,促進人民的思維方式,由注重平面思維加快向立體思維的轉變。處理事務更加多角度、多層面。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普通的人,從前不敢想、不敢做的事,現在都會變得觸手可及。
(三)信息化將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標志
1.信息化反映國家的先進生產力水平
生產方式是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是當今社會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時代標志,將帶動整個社會生產力的全面建設和進步。在信息化時代,哪個國家的信息技術、信息產業、信息人才隊伍發展得快,這個國家的整體生產力水平就會大大提升。
2.信息化反映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
信息產業化和產業信息化,已成為現代經濟發展和提高國民經濟持續發展更直接、最主要的驅動力。
3.信息化反映國家的國防力和軍隊戰斗力的水平
作為一個國家的特殊領域,特別是軍隊作為執行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信息技術物化到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產出的是第一戰斗力。
歷史表明,每當科學技術發生大飛躍,不僅必然引起社會發生革命性的變革,而且在軍事領域快速響應,催生新的軍事革命。在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方面,將更加注重發展對國防和軍隊信息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的信息技術群,建立全新的國防科技創新體制。
三、增強信息化組織指揮能力
正確認識和把握信息化戰爭條件下民防指揮控制活動的特征,能夠更深刻地認識和把握民防指揮控制實質、更好地履行民防指揮控制職能,實施科學、正確和高效的指揮監控。
(一)情報信息獲取時效性要強
在敵我雙方激烈的情報信息戰中,如果能夠及時、準確的達到目的地,就會為防空襲組織指揮的決策、籌劃、計劃等工作的高效順利實施,提供更多的時間,進而為最快最大限度地做好其他各項準備,創造有利條件,為有效進行防空襲行動創造先機之勢,為取得防空襲斗爭勝利增添更多把握。否則,就會因為空襲情報信息的不掌握、不及時、不準確,而失掉最佳時機,從而處于十分被動不利的局面。
(二)利用信息增強指揮的靈活性
信息化戰爭打擊的重點是城市,空襲更多是非線式、非接觸,速率快、威力大。民防的重點是在城市,現代城市高樓林立,人員集中、密度大,重要目標多且屬性不同,地理環境復雜,遮障多,電磁環境擁擠,易阻塞。介于這種特殊的環境、地理,無疑給民防指揮控制提出了更快、更高的要求。
戰機稍縱即逝,信息需隨機處置,那種層層要請示,需批復的按部就班式的指揮已不能適應信息化的要求,必須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堅持統分結合,實施機制靈活的指揮。
四、信息化條件下的應急準備與應急救援
民防防空應急準備的一切工作,都將是圍繞增強有效防護和提高救援能力而開展的。信息化戰爭條件下,必須著眼于現實的需要,更多地采取一些非常規辦法,加快進程,推進落實,確保一旦發生戰爭,能夠保障防空襲斗爭的全面展開和有效、順利地實施。
因此,在應急準備的過程中,要以提高整體能力為標準,認真分析指揮、信息、工程、隊伍等各方面的情況,進行總體籌劃設計,在有限的準備時間內,最大可能地力求實現結構、功能的一體化,要以凝聚整體合力為牽引。
(一)加快提高機動指揮能力
在信息化戰場上,民防指揮員和指揮機關,主要是地方黨委、政府領導及有關執政部門,平時的主要精力均放在經濟的發展上,軍事素質比較欠,組織實施防空襲斗爭相當弱。對此,應適時組織開展學習、培訓,進行防空襲斗爭演練,盡快提高組織指揮、計劃控制、快速反應等能力。首腦機關的安全穩定面臨嚴重的威脅時,各種急、難、險等情況會隨時隨處發生,也要求指揮盡可能提前到一線多點位組織實施,達成機動指揮的要求。
掌握控制信息權,是信息化戰爭條件下保證防空襲斗爭目聰、目明、腦快的基本前提,甚至是有決定性意義的。對此,應健全完善信息系統網絡,研制開發指揮決策軟件,理順空情預警報知渠道,綜合集成充足的敵情我情信息數據,保證各類信息聯溝通好、多互換、流動暢。在應急準備階段研制干擾、屏蔽、設障、隱真、假示等高新技術主動防護手段,適時預置或運用于重要目標的防護。
(二)提高組織實施防護救援的能力
對空襲防護救援的組織實施,要適時地指導群眾開展防護救援演練,掌握組織指揮和遂行任務的基本程序、方法,學會遇到各種復雜困難情況時的處置方法。處于長期和平環境下的廣大人民群眾,基本上不具備應對信息化戰爭空襲的技能、常識和心理,當戰爭來臨時很大程度上將是恐慌忙亂。對此,在前期應急準備階段應主要利用大眾傳媒開展滲透性、普遍性的防空宣傳教育,了解信息化戰爭空襲的一般特點、規律和防空襲的一般技能、常識,增強防護心理素質。在臨戰應急準備訓練中,應針對明確的敵情,有組織的全面展開防空襲技能、常識和心理素質的培訓,使群眾著實的掌握一些相關本領,提高自救互救、緊急疏散和掩蔽的能力。在平時充分完善各類群眾防空組織,開展具有多種形式的訓練和演練。
在此基礎上,應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進一步調整、完善、健全領導組織,理順關系、明確任務、逐步增加時間,組織進行應急演練,切實保證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五、堅持長期建設
只要戰爭存在、空襲存在,防空建設就不能終止。近些年來,我國人防組織體制和機制日趨健全,指揮信息和警報設施不斷完善,防護工程發展到相當規模,各種專業隊伍配套,基本上具備了承擔平戰防護救援的能力。[1]
著眼信息化戰爭條件下防空襲特點,根據實際需要與現實可能,對不同類別的城市,按照不同等級的標準組織開展人民防空建設,以局部躍升帶動整體發展,抓住重點,針對薄弱環節,集中力量,加強指導,確保快速反應和有效組織展開防空襲斗爭。民防的轉變,是我國人民防空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人民防空持續發展的生命力。人民防空部門從單純的戰時防空建設轉變為防空防災雙重任務建設,擴大了為社會服務的領域,能夠調動廣大群眾參與人民防空建設的積極性,人民防空建設也就有了更堅實的社會基礎。
人民防空逐步參與平時抗災救災和應急救援行動,將戰時防空與平時防災救災結合起來,實現“兩防一體化”向民防轉變,將有利于各級人民政府發揮人民防空在指揮保障和特種救援方面的優勢。將應急準備與長遠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統籌規劃、科學安排,兼顧全面、打牢基礎,做好總體設計,努力推進民防建設全面、持續、協調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柳慶森.信息化戰爭條件下人民防空[M].解放軍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