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電視娛樂節目中,身體成為影像消費的主要形象和娛樂產品。文章探討了娛樂節目對“身體消費”建構的四種方式,并對身體娛樂傳播的五種現象進行了梳理和反思。
關鍵詞:娛樂節目;身體消費;建構;傳播
中圖分類號:G20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0)09-0150-02
在當代消費文化和視覺文化的語境中,娛樂節目服從商業的邏輯,熱衷于展現人們身體的審美和娛樂價值。電視娛樂節目擅長對身體作出不同形式的展示,這種展示形成的“大眾傳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屬性,又具有文化屬性。大眾傳播作為生產信息產品的產業,其產品價值是通過市場得到實現的……說明大眾傳播的信息產品(文中指身體影像產品)本身就是一種商品。”[1]在電視娛樂節目中,身體成為影像消費中的主要形象,并引發娛樂效應。娛樂節目的熱播使得人們對身體的關注、感受和評估變得愈發濃烈。
一、消費美麗的身體影像
首先,電視娛樂節目是一種精神消費型文化。美麗的身體以風格化的影像形式傳播,成為信息/娛樂產業中最熱門的文化消費對象。由于娛樂節目的目標受眾大多鎖定青少年群體,節目便將身體的呈現指向青春、美麗、性感與時尚。俊男靚女充當了游戲舞臺的主角,明星和偶像占據著娛樂風潮的中央。娛樂節目制造和推崇身體的崇拜,它為我們提供了理想身體的范本,塑造了穿著標準與外觀標準,身體畫面感被空前放大、突出。“它告訴我們應該看上去如何,應該如何被看、如何行為、如何感受與被感受。”[2]娛樂節目通過美麗的身體類型帶給觀眾形體的審美、感官的愉悅。第二,在平民選秀類節目中,身體美麗是引發娛樂效應的利器。選手的“變身”(通過服裝、化妝對人進行造型改造)就是懸念。“變身”前后的形象差異以及因差異引發的觀眾強烈反應強化了美麗身體對于我們的重要意義。理想化的形象總是伴隨著快樂、自尊與幸福的升華。第三,在節目中凸顯身體“性”的美感意義和價值。身體的“性感”成為娛樂節目中恒久的看點,觀看和討論異性的身體成為獲得快感的最佳途徑。以江蘇衛視收視一路走高的《幸福晚點名》多期主題為例,《無法抵擋的S型美女》、《強力推薦,超人氣美女校花》、《貌若天仙母女檔》等等,可以看到一些娛樂節目引入女色或男色制造話題、培養人氣、拉攏觀眾,顯現出對“性”形象的窺視心理。美女型男的性感特質振興了“美人注意力經濟”。第四,娛樂節目為身體的登場提供了豪華、體面和被圍觀的環境。在“聲、光、電”的陪襯和觀眾的矚目中,身體變得崇高、神圣。第五,作為娛樂的流動影像或者為報紙、時尚雜志、網絡媒介提供靜態圖像,美麗的身體被演化成為娛樂的符號,通過各種渠道闖入觀者的視界。在百度圖片搜索中鍵入(2010年6月1日操作)“快樂男聲2010”,用時0.015秒顯示相關身體靚照278,000張;鍵入“舞林大會”,用時0.014秒收集各種身體熱圖50,900張。由此可見娛樂節目對美麗身體的訴求,而美麗的身體符號成為娛樂節目吸引觀眾的一種謀略。
二、炫耀進行消費的身體
首先,娛樂節目熱衷對飽含消費因素的身體——突出表現為進行各種身體消費品代言的明星、偶像——做炫耀式的展示。每期節目中主持人以不同的風格著裝示人、嘉賓以獨特的造型自我呈現,這是對時裝、美容、修身和時尚消費的應運與鼓動。作為商品促銷和時尚風潮制造的載體,身體影像助推消費。“‘美麗的邏輯’變成了‘時尚的邏輯’。美麗之所以成為一個絕對的命令,只因為它是資本的新形式。”[3]在電視娛樂節目中,明星身體的完美出演是對其代言的身體消費品(如化妝品、品牌時裝、飾品、保健品等)發生效用的肯定,它推動了“身體經濟”的形成。在視覺閱讀開始居主導地位的文化語境中,明星、偶像通過訴諸形象的風格差異構筑自己的視覺品牌。身體的樣態、時裝的類型、裝飾的風格使得身體成為體現個人個性風格、思想審美、價值觀念、生活態度的最佳外在物。在一些娛樂節目中,主持人常會要求嘉賓擺POSE(姿態)或者進行各種形式的走秀,主持人大加贊賞之外,競相模仿嘉賓的身型姿態,以此向這種身體和這種身體潛含的商業意識形態致敬。在以風尚和流行為主體的娛樂節目中都滲透著對身體的評價。節目通過推廣這種身體的“美”感,在潛層面中向觀眾灌輸“對身體進行消費”的意識。于是對身體的審美轉化為對身體的投資、消費。第二,在商品的映襯中,身體建立了自信,彰顯出身份、品味、格調,身體的自我展示成為獲得優越感和幸福感的途徑。“人們管理自己的身體,把它當做一種遺產來照料,當做社會地位能指之一來操縱”[4]。由于身體的差別,人們便在身體的認同中實現了身份的認同。如熱門詞匯“潮”在裝束上的體現,以及判斷一個人是否在“潮人”上的歸屬。
三、玩味身體的娛樂化表達
在信息∕娛樂時代,身體的娛樂價值被放大。娛樂工業中,身體作為原材料,被加工成為娛樂產品,觀看娛樂節目滿足了觀眾對身體的獵奇。首先,在電視娛樂節目中,才藝借助身體的表現力得以實現,才藝中的身體表達部分體現出“身體能力”對人娛樂價值的意義。型男美女的勁歌熱舞常會挑動觀眾的情緒釋放,明星、選手在伴舞者的身體簇擁中成為注目的中心。身體承載和激發快感,具備情緒情感的宣泄能力,這也是演藝組合、團體運用舞蹈尤其是招牌式肢體語匯打造團隊個性視覺魅力的原因。觀眾單從身體上就會獲得視覺沖擊和感官愉悅。如湖南衛視娛樂旗艦欄目《天天向上》一期節目中,女子十二樂坊用刻意的身體語言——恣意的身體擺動和迷離的眼神——傳達出對現代民樂如癡如醉的理解。身體的表現力在視覺形式感上附加給音樂直觀的感染力。而像在《英國偶像》等節目中因為“其貌不揚”與“天籟之音” 不對稱而躥紅的草根選手,打破了人們在視覺時代“以貌取人”的審美思維慣性,驚人的才藝因平常的、甚至有些丑的身體和笨拙的表達顯得更有分量和可愛。其次,身體表演中迸發出一個人的娛樂才華。在節目中各色人物出場都伴隨著戲劇化的表情、扮相或舉動,這尤其體現在情境表演中。身體的動作性,如夸張、變型、滑稽、模仿和特技,以及服裝造型的搞笑,都在賦予和突出身體的娛樂表意功能。這種戲劇化的“身體技能”拒絕深度、非常直感地調動娛樂情緒。內地娛樂一線主持何炅、謝娜等,中國臺灣藝人吳宗憲、歐弟、陳漢典等在娛樂舞臺上踐行著“能演”的理念,展現出他們用身體作秀娛樂的方式。他們的行動和效果告訴我們:一個有“喜感”的人必然是身體有表現張力的。
四、身體體驗的替代性滿足
首先,在游戲類娛樂節目中,身體游戲會帶給人情緒上的刺激和滿足。身體在游戲規則的制約和安排下,即“以身試法”形成喜劇性效果。在《快樂大本營》之《美人駕到》中,三位男主持以裙裝造型比拼黃秋生。其中壓軸出場的何炅以白色短裙引爆全場氣氛。性別形象的反轉體驗釋放出驚人的娛樂能量。而在體能和生存挑戰類真人秀節目如《城市之間》、《智勇大沖關》中強調了“身體的在場”。參與者奇異的身體裝扮效果,闖關過程中“受苦表現出的各種情狀”,傳達出身體面對危困情境所作出的本能掙扎和極限反應。[5]觀眾在收看中獲得了身體 “替代性運動、緊張或釋然放松”的滿足。第二,娛樂情境圍繞生活方式中身體的享受和體驗展開。在節目錄制現場談論怎樣的生活方式可以塑造理想的身體標準,或者滿足身體的快感。如講述練習瑜伽的感受和體驗;公布身體保養的秘訣;談論或者制作、品嘗美食配方。在外景地中,錄制主持人、嘉賓的購物旅行,抒發身體對自然環境和周到服務的感受。
五、“身體消費”的五種反思
首先,一些娛樂節目中流露著享樂主義、消費主義原則。它們傾向于激發人們圍繞身體生發出無限制商品需求和享樂欲望,規避了勞作和生產。“完美的身體形象使外表的內涵不斷增加,大眾逐漸無意識地在外表、健康與享樂之間劃上等號。”[6]快樂和美被從視覺上指向身體的整飾、消費、表現和體驗,而這一切推動了“炫耀性自我”人格的養成。第二,在娛樂節目中參與者的動機在于通過身體被觀看而獲得效益。在注意力經濟時代,理想化和時尚的身體往往成為一種資本,為媒體和身體的主人帶來利潤和效益。身體形象的走紅自然會引起影視制作人、廣告客戶和相關投資者的側目,因為備受關注的身體形象天然擁有著巨大的市場交換價值。一些人憑借身體成為話題人物,贏得豐厚回報。人的身體形象成為謀取功利的工具和手段。第三,大多數娛樂節目成為身體的秀場。由于身體在第一時間對視覺本能進行刺激和滿足,視覺判斷成為第一判斷有可能壓倒對精神內涵的判斷。需要警惕的是有人旨趣不高但卻通過炒作自己的身體形象尤其是女性性感形象獲取高額商業價值,他們僅憑身體成為最好的媒介去營銷其他商品。一些網游公司利用“身體紅人”(芙蓉姐姐、鳳姐、獸獸)代言,而不顧及這些“身體紅人”走紅的背景。這是對“身體感官壓倒一切”的叫囂。媒體和公眾要通過理性的行為制止這種混淆視聽的現象。第四,身體的“丑”被推到前臺。尤其體現在以“雷人”面貌和“荒誕”舉止亮相的人物,如“芙蓉姐姐”和“偽娘”現象。它挑戰著人們的審美規范。戲弄身體的現象正通過網絡調侃被人們以娛樂的態度默認。有人認為“丑”在對規范的打破中使人們獲得了身體規則被解放般的快感。憂心忡忡者則認為這種娛樂態度可能顛倒、甚至重塑審美觀念,滋生對身體的隨意和不尊重行為。第五,女性性感形象的消費。在一些娛樂節目中張揚女性“豐胸、曲線、纖腿”的身體模式。它們暗示:“性感”是女性的重要資本,借助其視覺交換價值,女性可以贏得財富、地位和高曝光率。一些節目中女性惹火身材和挑逗性的表演中透射出情色暗示的意味,觀看女性性感成為娛樂消費的方式。美國著名女性主義電影理論家勞拉#8226;穆爾維指出,女人作為影像,始終是為了男人——觀看的主動控制者的視線和享受而展示的。
在電視娛樂節目中充滿著身體影像建構的“娛樂奇觀”,它影響到人們對身體意義的判定。在電視娛樂工業的環境中,身體經過策劃和影像編碼被書寫為娛樂的符號,而作為娛樂產品,它在本質上具有了經濟資本的屬性。
參考文獻:
[1]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陶東風.鏡城突圍:消費時代的視覺文化與身體焦慮[J].中國廣告,2004(9).
[3]讓#8226;鮑德麗亞.消費社會[M].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4]徐瑞青.電視文化形態新論[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5]李翔.真人秀節目“身體消費”的表象及文化特征研究[OL].人民網傳媒頻道.
[6]王敏.消費文化語境中的身體與享樂[J].天府新論,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