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文求職信作為實用寫作課程中的重要部分,對當前大學生,尤其是英語專業(yè)學生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并不能有效地教授學生如何根據不同的情景寫作合適、得體的求職信。本文從社會認知角度介紹如何有效地教授寫作英文求職信,并強調社會情景和思考過程在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關鍵詞:英文求職信;社會認知法;體裁分析法;解構文章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0)09-0167-02
一、背 景
實用英語寫作是為西安工程大學英語專業(yè)大三學生開設的一門選修課程。這些學生們都已經有多年英語學習經驗,其英語水平已達到中級或以上,并且在大二時學習了句子和段落的寫作。為了畢業(yè)后找工作及日后工作需要,這些學生需要一些相應的英語寫作技能,多數(shù)學生此前沒有掌握這些寫作技能。這門課程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日后找工作和工作中可能需要的英語寫作知識及技能(比如寫求職文書,工作報告等)。作為求職文書寫作單元中的一個小節(jié),這堂課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習者學習寫作有效的求職信所需的文體知識及相應的思維過程。
二、教學計劃
依據Feez總結的寫作教學環(huán)節(jié),[1]這堂課分為5個階段,分別為構建情境,解構文章,檢查學生的理解,師生共同寫作文章和學生獨立寫作文章。在上完這堂課后,學生應具有以下能力:1.知道影響求職信寫作的情景因素(目的,讀者和社會環(huán)境);2.熟練掌握求職信中的結構層次;3.依據實際工作要求正確地選擇和組織與相應工作最合適的資歷和能力。以下是該堂課教學大綱的簡短描述,闡述了如何通過一系列任務來實現(xiàn)課程目標及課程目標實現(xiàn)中潛在的問題和應對方案。
(一)構建情景
課程從一個提升意識的任務開始,這個任務是幫助學習者了解寫作求職信中讀者的期望以及作者和讀者的關系。作為“刺激”材料[2],任務的情景要求學生假定他們自己是人力資源經理,并據此討論他們對應聘者的期待。此任務能激活學習者相應的背景知識,是所提出的五種重要寫作知識之一。此外,該任務也能訓練他們預測讀者期望的思考過程,學生在其他寫作中也能使用這種思考過程。然而,學生可能缺乏求職方面的背景知識,從而無法重建情景。如果是這樣的話,老師需要“通過直接教學提供及時的指導”。[3]這樣一來,老師可以幫助建立他們在此方面的圖式(schemata),為以下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解構文章及檢查學生的理解
接下來,老師和學生們共同解構一篇范文。范例文章作為“探究”材料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的體裁特點。[4]根據Hyland(2003),體裁知識在寫作好文章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根據Johns(2003),由于體裁知識教學不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等缺點,有一些批評體裁知識教學的聲音。本文設計了兩項任務來避免和降低這種風險。第一項任務要求學生根據材料中的情景來評估所分析文章的有效性。該任務不僅可以檢測學生對體裁特點的理解,還能幫助學生了解體裁特點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根據不同的情景變化的。第二項任務是第三個階段的標志,該任務讓學生分析往屆學生寫作的三篇文章。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們認識到體裁知識的不同之處和相似之處(Hyland,2003)。通過此任務,學生會對體裁知識有一個足夠的了解。此外,該任務也能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這種分析能力可以應用到今后對其他文章和其他文體的分析中去。
(三)師生共同寫作文章
在第四階段,老師引導學生寫作求職信的自我推銷部分(展示與所申請的工作相關的資歷和能力)。之所以師生共同寫作的重點放在自我推銷部分是因為課堂時間有限以及“任務應當有明確的側重點”。[2]首先,依據廣告中的應聘信息,學生按組討論并選擇某應聘者的資歷和能力,這個任務的目的是教會學生能根據具體工作對求職信量體裁衣。這項任務一方面能為下面的師生共同寫作任務提供素材;另一方面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他們在尋找工作中進行自我分析時將會需要這種能力。在接下來的共同寫作任務中,老師演示相關思考過程,如正確地組織信息,
選擇合適得體的語言等。這個任務可以幫助學生學習一些思考過程,這能幫助他們“寫出符合文體體裁及情景的文章”。[3]然而,一些學生在老師做演示時可能不能集中注意力。要處理這個問題,老師可以偶爾讓學生對他們的同桌說出他們的思考過程,這樣不僅能幫助他們把注意力放在任務上,也能提升他們的元認知能力。
(四)學生獨立寫作文章
最后,學生獨立重寫范文中的推銷部分,使其更符合材料中的情景。這些材料作為‘誘導’材料,[4]為學習者提高練習體裁寫作和思考過程的機會。這個任務要求學生只寫推銷部分而不是整篇求職信,其原因是“寫作整篇求職信要求太高,可能使學生負擔過重”,另外,這樣也能使學習者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這堂課最重要的目標,即根據具體的工作選擇合適的資歷和能力。最后,老師收集學生的作業(yè),以做出回饋和檢查他們學習的情況。為此,老師需要管理好上課時間以使學生在完成這個任務時有足夠的時間。否則,學生在課堂上將不能完成任務,老師也不能給學生回饋和檢測課堂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Feez,S.2002.Heritage and inno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In Genre in the classroom:Multiple perspectives,ed.A.Johns,89-100. 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2] Hyland, K. 2003.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Chandrasegaran,A.2002.Intervening to help in the writing process. Singapore: Regional Language Center.
[4] Tomlinson,B.(ed.) 2003.Developing materials for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Continu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