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視點
在利益驅使下,網絡文學界的互“挖墻角”、互相“山寨”、互相“抹黑”,已經背離了合理競爭的范疇,長此以往,中國的網絡文學的大好前途必將被葬送。
7月12日,作為小說《羅浮》的作者,知名網絡文學作家“無罪”(本名王輝)宣布,以使用不正當競爭手段侵害自身合法權益為由,把盛大旗下的起點中文網站告上了法庭。媒體稱,這是“中國網絡文學維權第一案”。
據王輝介紹,自2009年12月1日,他的原創作品在縱橫中文網上首次發表后,得到了眾多讀者的好評,迅速成為縱橫中文網上點擊量前兩名的作品(目前累計點擊量已超過2000萬),并在互聯網上被廣泛引用和轉載。而在“無罪版《羅浮》”取得巨大成功后,起點中文網也于2010年4月15日推出了一部也叫《羅浮》的網絡小說,并購買百度推廣鏈接中的關鍵詞“羅浮”進行推廣。在王輝和縱橫中文網看來,起點中文網的目的就是以“山寨”手段打壓競爭對手,既不道德,又不合法。
對此,起點中文網聲明,起點中文網是一個公開的網絡文學平臺,任何作家都有權力在這個平臺上發布自己獨立構思的合法作品。羅浮是道教名詞,起點中文網的小說《羅浮》是與作者正常簽約連載的眾多作品中的一部。而且,起點中文網堅稱,這是縱橫中文網為了擴大自己影響的“炒作”。
在此之后,兩邊的公關戰也愈演愈烈,先是縱橫中文網廣泛活動,令眾多媒體大篇幅報道此事;而后起點中文網也不甘示弱,利用關系曝光縱橫中文網公關活動細節,甚至包括給媒體記者的費用等細節,借以抹黑縱橫中文網的維權行為,給主流媒體以“有失公允”的壓力,以此“封口”。
拋開此事背后的博弈不提,事實上,文學圈里的“山寨”現象橫行已久。從“金庸新”借金庸大名“著”《九陰九陽》開創“山寨武俠”的歷史以來,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中,愈來愈多的書商為謀取暴利開始大打“山寨文學”的盜版擦邊球。從《沒有任何借口》引發的“偽書門”,到《荻港村》與《額爾古納河右岸》的“相似門”,再到《上海弄堂》與《魚和它的自行車》的“抄襲門”,披著“山寨外衣”的“不正當競爭”讓中國文學界受傷不淺,以至有人大呼文壇需要“打狗棒”。
而伴隨網絡文學的風靡,“山寨之風”又悄然吹進了網絡文學領域。誘發爭端的是網絡文學背后的利益。據CNNIC統計數據,2009年中國網絡文學的用戶規模已達到1.62億人,使用率為42.3%,成為繼網絡音樂、視頻、游戲之后的第四大網絡娛樂類應用方式。另據統計,在網絡文學方面,目前國內大型盜版網站約有10萬家,中小型盜版網站有數百萬家,每年盜版市場規模高達50億元,而同期正版市場的規模僅為1億多元。在王輝之前,網絡作家柳下揮也因為其原創作品《天才醫生》被“山寨”成“柳下繪版《天才醫生》”,而倍感壓力,不得不把作品改名《輕狂神醫》。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在2030名受訪者中,54.1%的人認為網絡文學抄襲現象嚴重;60.6%的人認為應加強對創作者的版權、著作權保護;56.9%的人表示網絡文學需要增強原創性。看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管是內容上的“抄襲”還是在標題等要素上的“山寨”,都不是什么“干凈”的手段。
在利益驅使下的互“挖墻角”、互相“山寨”、互相“抹黑”,已經出離了合理競爭的范疇,長此以往,中國的網絡文學的大好前途必將被葬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