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系統集成和基于物聯網的應用服務、總部經濟,代表了上海的高度,與長三角以及全國的其他物聯網基地實現了戰略性分工。
在物聯網這個“萬億級的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中,上海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在這場“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帶來的“物聯網盛宴”中,上海如何實現與國內其他地區的戰略性分工?
上海“底子”厚實
當無錫的“感知中國”在全國叫響,人們在問,上海這一次是不是起步晚了?一位資深的物聯網研究者這樣巧妙表達:“正如還沒有美學這門學問的時候,美本身就存在著,物聯網也是如此。”
他的意思是,在沒有“物聯網”這個概念提法之前,在上海明確大力發展物聯網產業之前,物聯網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模式已經出現。實際上,上海多年來的技術研發基礎,也使這里轉入“物聯時代”有了厚實的“底子”。
今年3月初,上海宣布成立總投資達8億元的全國首家物聯網中心——上海物聯網中心,由上海市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聯合成立,將在嘉定的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基礎上進行擴建。
據悉,這個上海物聯網中心將通過深化院市合作和產學研聯動,建成物聯網產業化公共研發服務平臺、物聯網運營服務平臺、物聯網數據管控中心、物聯網信息獲取網絡平臺等共性技術支撐平臺,并利用嘉定區“無線城區”的基礎設施優勢,在上海市率先完成三到四項示范工程,促進物聯網核心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
由于長期對科研的重視,中科院10個科研院所中,有一半已落戶嘉定。除了牽頭建設上海物聯網中心的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之外,還有同濟大學、華東計算所、上海光機所等也在進行物聯網方向的相關探索,這對于需要大量高端研究機構和產業化環境的物聯網核心技術研發非常有利。
而在上海的科技高地——張江,圍繞物聯網的技術和研發儲備則更成體系。“雖然不是當初一開始就有一個設計好的物聯網技術路線和產業鏈框架,但物聯網所涉及的各個環節,在張江都能找到頗具規模的發展基礎,可以說,這里發展物聯網,得天獨厚”。
起步早,基礎好,起點高,張江的自信滿滿。目前,上海市已定位張江高科技園區為物聯網產業示范核心區,致力于充分發揮產業集群優勢,提升張江物聯網產業發展的能級和國際國內影響力。
上海“聚焦張江”11年來,張江始終走在中國科技產業化發展的前沿。2006年,科技部和上海市就在張江建立了國家級“射頻識別技術(RFID)產業化基地”,目前已集聚50多家企業,集電子標簽、讀寫器、軟件中間件、系統集成于一身,形成了國內產業鏈最完整、產業基礎最厚實的集群化發展態勢。
張江高科技園區管委會的有關負責人為我們分析,所謂物聯網產業,脫不開傳感、網絡和系統集成三大基礎工程。而張江在這三個基礎工程方面,均有深厚的積累。
在傳感層,張江是全國唯一的“國家射頻識別產業化基地”,并擁有引領國內芯片設計制造的國家級集成電路產業基地。為世博會提供1億張RFID電子門票和售票檢測系統的上海華虹集團,就是張江的芯片設計制造企業。
在網絡層,張江及周邊區域聚集了中興通訊、上海貝爾,上海華為,諾基亞西門子等全球先進的物聯網傳輸設備制造業產業群,同時,浦東的“千百萬”光纖工程和無線網絡覆蓋,為物聯網的應用提供了雄厚的傳輸網絡。
在系統集成層,張江軟件園是中國最具競爭力的軟件園區,大量在物聯網產業應用領域領先的系統集成企業,如寶信軟件、IBM、SAP、HP等,也把研發中心或總部經濟放在張江;此外,張江擁有全國最大的超級計算中心,正積極籌建云計算服務中心。
張江園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上海浦東已明確了“發展物聯產業,加快智慧浦東建設”的思路,張江將堅持高起點跨越式發展,堅持高端制造和集成服務的產業化、規模化,建成國際級物聯網創新技術和示范應用的產業化核心基地,以自主創新、產業集群、集成服務和應用示范四大功能,搶占新一輪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據張江高科技園區管委會透露,“十二五”期間,張江物聯網產業將設立百億級產業基金,成長為千億級產業集群。在張江康橋地區,規劃建設1平方公里面積的物聯網產業化核心示范基地,帶動70平方公里張江園區的物聯網產業升級。目標是提升國際競爭力,力爭在物聯網研發創新和產業化上與世界同步。
奉行“應用為王”
從某種程度上說,在技術保證的前提下,物聯網奉行“應用為王”。
有中科院專家指出,有的地區發展物聯網產業,尚停留在電子標簽和傳感器的生產加工上,由于處于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低端,仍然擺脫不了世界加工廠的發展模式。
其實,迷戀于對物聯網涉及的設備、工具的生產加工,這是對物聯網產業的一個大誤會。這不是物聯網產業本身,而只能說是這一產業的一個旁支,或者說是基礎支撐產業。用中科院專家的話說,只是整個產業鏈的低端。
追求高端,上海更看重的,顯然是應用市場,是商業模式。這是在全國一片物聯網搶占混戰中上海視角的獨特之處。
上海物聯網產業三年行動計劃,圍繞示范應用和市場培育,提出十大應用示范工程。世博園區,就是十大工程的試金石。在世博園區實施的電子門票、水陸電子圍欄、智能電網等應用項目,使得世博園區成為物聯網技術的集中應用示范區,并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加大推廣力度。
上海世博會城市未來館中,物聯網技術應用“小試牛刀”:RFID芯片電子門票,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電源芯片,數字診斷設備,遠程醫療,智能手機,讓每天前來參觀的幾十萬游客感受到一個撲面而來的智能時空。參展的張江園區40多家高科技企業,以物聯網技術締造了這片鏈接未來美好生活的智能時空。
華虹集團業務發展總經理陳杰介紹,今年集團子公司華虹計通負責世博門票,起到示范作用,帶動其他會展活動電子門票業務的應用市場。今年的智能卡業務產值將突破2億元,比去年有大幅增長。同時,由于華虹在世博門票的配送中運用了自主產權的智能配送系統,對全球300個網點的近億張門票配送實現了零差錯。有關金融機構得知后,主動提出合作意向,要求華虹承擔其智能運鈔系統的設計與服務,這意味著華虹集團成為國內首家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金融物流領域的承接方。
為了推進張江物聯網產業高地建設,中科院高級研究院將建立物聯網高端技術應用示范園區,占地面積1200畝,同時張江園區也將把張江康橋的物流產業化示范基地建成應用示范區,在這兩個示范區內,都將率先使用張江有關研發機構和高科技企業自主產權的智能電網、智能交通、自動抄表、智能金融、智能社區、環境監測、遠程醫療、安全防護等物聯網工程。
而更多的“物聯網產業機會”,就是找到理想的金點子,把物聯網技術運用到生產、生活、管理、文化娛樂等各個領域:
在嘉定馬陸葡萄研究所,研究人員嘗試使用傳感器和無線互聯技術對葡萄園區進行改造,通過無線傳感器感知葡萄園大棚的溫度、濕度、光照和土壤酸堿度,并依托無線寬帶網絡將信息傳輸到控制中心,研究人員則根據采集的信息,利用先進技術對葡萄的生長條件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控制。另一方面,系統得到葡萄生長的相關數據之后,可以進一步精確研究葡萄生長環境與葡萄質量的關系,從而提高今后葡萄種植的質量。
物聯網在口岸物流領域的應用:上海市專業口岸物流信息服務公司億通國際,建立了智能化的口岸物流物聯網平臺,上海90%的口岸物流通關服務是由億通承接的。公司總經理劉亞東說,物聯網技術將促進口岸物流的智能化。促進海陸空的聯運,以及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融合,將拓展巨大的市場空間。公司的服務效益也在提高,去年的服務收入達到1.2億元。
物聯網技術應用到工業生產:總部位于張江園區的寶信軟件是寶鋼控股的軟件企業,年產值已達23億元。根據寶鋼的鋼板產品物流管理需求,寶信軟件實施了“基于RFID的工業環境下船板物流管理”系統集成項目,把船板貼上電子標簽,貫穿于訂單、生產、物流、銷售等每個環節,保證了高效、安全和質量監控。目前,該項目正逐漸拓展到其他零部件的生產物流環節。
而在生活消費領域,機會更多。比如,格科微電子公司開發了智能化手機攝像頭芯片,通過攝像頭識別商品的條形碼,由名為“我查查”的專門信息平臺提供商品價格比選的信息。消費者用裝有“我查查”智能芯片的手機,只需將攝像頭對著商品條碼一照,就可得知這件商品在聯華、農工商、家樂福、沃爾瑪等商超的不同售價。去年,格科微電子設計下單1.3顆手機攝像頭芯片,今年預計僅“我查查”手機攝像頭芯片可突破1.5億顆,也就是將有1.5億人可使用到“我查查”物聯網手機,每臺手機售價500元人民幣左右。低廉的購買成本,創新的實用功能,促進了物聯網技術在生活領域的普及化、平民化。
實現集群化發展
上海的互聯網文化創意標桿式企業的龍頭的盛大網絡,今年已經啟動5075\"平方米的“盛大彩虹城”投資建設,在張江建設三個物聯網示范項目:一是文化娛樂城,二是現代商業城,三是云游天地總部,這三個項目都采用線上線下互聯互動的物聯網應用技術,將使上億名盛大網絡注冊用戶得到全新的物聯網文化娛樂體驗。盛大集團已決策今后十年重點發展物聯網產業,從全球聘請160多名頂級專家,在盛大研究院專門進行云計算、云服務、智能化技術等應用于基于物聯網的文化娛樂產業。
盛大網絡云游天地的總裁傅逞軍表示:“我們主要做的是,面向終端客戶的物聯網應用服務業,總承包、總集成,這是物聯網產業的最大蛋糕,附加值最高,帶動力最強。我們的示范應用項目一啟動,就有IBM、華為、華虹以及電信運營商等前來參與,帶動了二、三產業的大融合。未來三年內,我們的營業收入將突破百億元,主要來自物聯網產業。”
盛大網絡是上海延伸發展物聯網產業的一個縮影。在集成和整合中實現集群化跨越式發展,這是上海發展物聯網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所在。
而如果用人們熟悉的“微笑曲線”來看,上海發展物聯網產業,也必然應該嚴格按照微笑曲線來走:前沿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終端市場應用的開發和培育,這兩塊附加值高、帶動力強的環節,是上海責無旁貸的任務,更是上海“人無我有”的機會。簡言之,在物聯網產業包羅萬象的廣闊范疇內,上海應該更側重于服務環節,而非制造環節。物聯網系統集成和基于物聯網的應用服務、總部經濟,代表了上海的高度,與長三角以及全國的其他物聯網基地實現了戰略性分工。
由上海移動、華虹集團、上海華為、IBM、寶信軟件、上海電氣、盛大網絡和億通國際等20多家龍頭企業發起的“張江高科技園區物聯網產業聯盟”,將成為物聯網企業的合作交流平臺,協同推進產業化的示范項目,開拓政府客戶和企業行業客戶的應用市場。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級研究院院長封松林分析,“物聯網的廣泛應用,將帶動張江硅谷的升級換代。進一步整合張江園區內的芯片商、通信模塊商、外部硬件提供商、應用設備和軟件提供商、系統集成商、M2M服務提供商、傳統電信運營商、原始設備制造商、消費者、管理咨詢提供商和測試認證提供商等,形成國內創新能力最強、產業集聚度最高、產業鏈最完整的物聯網新興產業集群。”
據悉,“十二五”期間,張江將全力推進物聯網芯片制造、射頻識別技術(RFID)、物聯網傳輸設備高端制造、物聯網應用軟件和系統集成服務、基于物聯網的應用服務等五大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