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中國”中心建立一年間,全國各地紛紛推出物聯網產業規劃,將物聯網實實在在地當作一個朝陽產業大力扶持
形容物聯網,就一個字:熱。
無錫:建立“感知中國”中心。2009年11月13日,國務院批準成立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
上海:主打“應用”牌。世博園區是十大工程的試金石,在世博園區實施的電子門票、水陸電子圍欄、智能電網等應用項目,使得世博園區成為物聯網技術的集中應用示范區。上海順勢推出上海物聯網產業三年行動計劃,圍繞示范應用和市場培育,提出十大應用示范工程。
北京:廣泛應用、傳感器、二維碼、攝像頭、無線傳輸等物聯網技術,成為在物聯網應用上發展較快的城市之一。
福建:未來3~5年,物聯網將全面進入人們的生活。
重慶:借道中國移動搭上了物聯網快車,三年內建成國內一流水平物聯網試驗區。
廣東:加緊對無線射頻標準攻關,力爭使廣東版標準成為國家標準。
杭州:制定了吸引物聯網企業進入的多項優惠政策以打造“天堂硅谷”,重點在公共安全、節能減排、交通物流、電力安全等推廣應用,打造杭州物聯網泛在智能城市平臺。
……
從2009年8月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中科院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時提出要迅速建立“感知中國”中心以來,僅僅一年間,全國各地紛紛推出物聯網產業規劃,將物聯網實實在在地當作一個朝陽產業大力扶持。各地對物聯網產業園產值的預計數字越來越大,甚至有地級市預測10年后物聯網產業銷售額超過1000億元。感知中國:無錫后來居上
在無錫新區太湖國際科技園內一棟名為白羊座的大樓內,近來,國際物聯網業界的巨頭時常出現。這里正是劉海濤掛帥的中國科學院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所在地。
從1999年就開始研究物聯網、提出“感知中國”概念的劉海濤,同時擔任著國家傳感網標準化工作組組長。在去年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傳感網絡研究小組首屆大會上,劉海濤所率領的研發團隊代表中國提出了整個傳感網體系架構、產業演進路線、協議站架構等,獲得了一致通過。第二屆大會在德國召開,主要議題就是討論中國的系列提案。此后的會議,都由他們的團隊作總體報告和特邀報告。
一年之后的今天,無錫新區太湖國際科技園成為了物聯網相關國際標準交流研討中心的落腳點。由于以感知為中心的研發實踐開展迅速,中國已成為相關國際標準的發起國和四大主導國之一。
作為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無錫已在國際上擁有了一定的物聯網標準話語權。目前,傳感網絡國際標準有五項,無錫已參與了三項,其中有一項還是由無錫牽頭的;國家標準有十項,無錫已參與了九項,牽頭的有三項。
“在這一場世界性的技術革命中,物聯網標準研究制訂才剛剛起步?!眲⒑f,只有盡早謀劃,在研發各個環節形成“中國結”,集中攻克物聯網核心技術,才能盡早制定出“以我為主”的標準,才能站穩領先物聯網發展制高點,在標準制訂上具有持續的優勢。
目前,無錫正加快推動全國標準化委員會傳感網標準機構和傳感網標準工作組秘書處、物聯網通信標準機構和測試中心、中國聯盟等落戶無錫,正在依托已經落戶無錫的中國家電研究院進行物聯網家電標準的推進工作等,同時還積極爭取更多的物聯網標準機構落戶,在國家重大專項中申報更多的物聯網標準項目,加重無錫在國內外物聯網發展中的話語權。
最為關鍵的還是產業化應用試驗。作為我國微電子產業的發源地和重要基地之一,無錫市擁有較為完整的傳感網產業鏈,上下游配套產業較齊全,2008年主導產業工業總產值達389億元,2009年入園企業超過745家,規模以上企業數量超過213家。
為發展傳感網產業,無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現有傳感網產業的基礎上,重新規劃了傳感網產業集中區744公頃,加快以傳感網創新園、產業園、信息服務園,大學科技園和體驗中心(“四園一中心”)為主體的“感知中國”中心規劃建設。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東南大學等20多家科研院所的傳感網研發機構搶灘無錫。移動、電信、聯通、廣電、電力五大網絡齊聚無錫,其產業協同效應迅速提升。
截至今年6月,無錫共簽約物聯網項目125項,總投資達98億元。一年間,已有12個項目進人應用階段,27個示范項目正在建設中,還有40項正在進行修改完善。
深圳企業:市場先行
已屆“而立之年”的深圳特區,對撲面而來的物聯網商機,自然不甘落后,其法寶在“市場先行”。很多深圳高科技企業也早已嗅到氣,包,紛紛亮出自家的物聯網發展規劃和藍圖,爭相從不同角度切入這張海量大網。傳感技術、信息集成平臺、智能控制等,成為深企參與競爭的拿手好戲。
目前深圳RFID領域已有300多家代表性企業,形成了包括華為、中興、國民技術、遠望谷、先施等在內的一批龍頭企業,發展物聯網的產業基礎成熟。
以自主研發技術搶占物聯網產業先機,成為目前諸多深圳高新技術企業開拓物聯網領域發展空間的新戰略。深圳市華美龍防偽網絡系統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產品,已被茅臺、香雪、麗珠、九芝堂等企業應用于生產線、倉庫、銷售、市場等環節的管理。此外,提供智能卡技術和產品的深圳德誠信用卡制造有限公司、擁有RFID和生物識別領先技術的深圳市科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卡讀寫機具研發生產商深圳市德卡科技有限公司等,都非常看好物聯網的前景,并加緊研發及推出新產品。
中國移動廣東公司總經理徐龍表示,在深圳使用的“城管通”等創新產品都是城市物聯網的應用成果。而在去年9月,深圳移動還低調成立了一個“給機器注入思想”的M2M產業聯盟,向全國無線應用開發商伸出合作“橄欖枝”。為了吸引和支持M2M合作伙伴的大發展,深圳移動還向M2M產業聯盟合作伙伴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武漢光谷:抱團打天下
十年內,將物聯網打造成為光谷的千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有著“光谷”之稱的武漢,以自己的“光實力”,正悄然搶灘新物聯網技術高地,試水物聯網產業。
最近,國內最大的光纖傳感器產業化基地——武漢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繼光纖通信國內最高水平的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去年成為企業第一大股東之后,該公司與物聯網相關的一批“鋪墊項目”已全面提速建設。
理工光科有著不同一般的背景。它的“新主人”郵科院,是中國光通信的發源地,目前全球唯一集光電器件、光纖光纜、光通信系統和網絡于一體的通信高技術企業,2009年產值已突破百億元。
“技術指導”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姜德生,被譽為光纖傳感技術的開拓人,所率團隊在國內率先開發出30余種可用于物聯網的光纖傳感器。
正是以“光”特色,武漢理工光科在物聯網核心技術與產業——傳感技術中,占了一席之地。充分利用自己的“光優勢”,用光聯絡、光服務、光感知,有望使“光”成為湖北開啟物聯網時代的一把金鑰匙。
目前,理工光科先后為我國最長的公路隧道秦嶺終南山隧道、國家四大戰略儲備油庫、第一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隧道,以及水利、交通、電力、港口等領域的許多重大工程提供了“武漢造”的光纖傳感器等安全監測設備。據悉,理工光科今年將完成周界安防的光纖振動傳感器、高速鐵路防災系統以及煤礦瓦斯氣體檢測儀等一批與物聯網相關的產品應用,并推進其他領域光纖傳感設備的研發、生產和應用。
武漢郵科院、華工科技、709所等一批企業已擁有物聯網產品和規?;a條件,此外,武漢擁有三個與物聯網密切相關的國家級實驗室(研究中心)。
物聯網巨大的市場前景不但吸引了武漢多家企業的目光,而且還促成了他們的一股“抱團”力量。今年4月,“武漢·中國光谷物聯網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在武漢正式成立,49家企業、高校宣稱將加強合作,抱團搶占物聯網產業有利地位。該聯盟由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發起成立。目前,聯盟已擁有包括高校、國家級研究機構、設備制造企業和運營商企業在內的49個會員單位。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余少華稱,聯盟成員之間將加強產業鏈上下游深層合作,共同突破關鍵技術,爭取以此快速拉動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據悉該聯盟已著手編制發展規劃,其中智能交通、智能湖泊、智能城管等16個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項目,將得到重點示范推廣應用。
作為武漢產業創新聯盟創始人之一,華工科技集團旗下的華工圖像公司2009年上半年成立了信息防偽事業部,正準備以此部為基礎,成立一個專門的物聯科技公司。武漢郵科院也已啟動發展物聯網相關產業的各種準備工作。目前,武漢市10余家企業、科研單位聯合成立了射頻識別創新技術聯盟。“藥品的示范項目成熟后,將在全國藥品行業推行。”華工圖像副總裁李春陽說,僅在疫苗這一塊,預計兩年內,標簽的銷售將超過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