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實現輔導員工作科學化,必須著眼于有效解決實踐問題,按照一定的原則建立起完整的工作運行系統。輔導員工作科學化的內涵包含工作理念、方法體系、工作規律以及執行主體等。為此,高校輔導員工作科學化的構建路徑為實現思想意識的科學定位、把握好工作的動態性原則、形成工作體系的科學構建、注重工作手段的高效運用以及增強對輔導員的職業支持等5個方面。
[ 關鍵詞 ] 高校輔導員 工作科學化 內涵 構建路徑
隨著育人這一特定教育活動的重要性在人才培養中的彰顯,輔導員工作成為高校工作體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環節。傳統上,輔導員工作的開展以個體主觀能動式和經驗傳授式為主,但是社會經濟發展進程的加快,不斷帶動著人們的思想更新,高校亦面臨著現代教育管理價值的確立以及內部管理等諸多方面的變革,同時,新一代大學生個性特征越來越鮮明,這些都對輔導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只有立足于已有的工作實踐經驗和成果,提煉普遍意義上的方法和規律,實現輔導員工作的科學提升,才能跟上不斷變化著的形勢的要求。
康德在《自然科學的形而上學起源》中指出:“每一種學問,只要其任務按照一定的原則建立一個完善的知識系統的話,皆可被稱為科學。”[1這意味著判斷輔導員工作是否科學的基礎是其工作體系能否按照一定的原則建立起完整的運行系統。我們可以認定輔導員工作科學化是著眼于解決實踐問題的自身科學發展的工作研究領域,對其內涵及構建路徑進行分析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
一、高校輔導員工作科學化的內涵
科學的實質在于理性和求真。“科學就是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因此,輔導員工作科學化要定位于學生工作和輔導員兩個客觀主體要素,核心內容圍繞學生這一工作對象而展開。
輔導員工作科學化的內涵是在具體事務開展過程中,為獲得理想的客觀效果而對工作理念的認識度、對工作方法的改進度、對工作規律的把握度以及對自身素質的提高度的良好把握,從而促進工作知識、工作技能的有效積累,使之完整化、系統化,工作效益最大化,實現工作的科學屬性。由此,我們從工作理念、方法體系、工作規律以及執行主體等幾方面分析輔導員工作科學化的內涵。
1.輔導員工作科學化包含工作理念的科學化。取決于是否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工作價值取向,認識把握工作環境、工作對象,將自身的工作與時代的主旋律、社會的脈動、技術的發展以及學生的需求相呼應,這是達到工作理念科學化的不變的原則。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揭示了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再實踐到再認識的認識發展的辨證規律,因此輔導員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個體,要明確基于發展的實踐,絕不是簡單機械式的重復,而是獲得螺旋上升式認識的必由之路,這樣才能最終獲得工作理念的科學化。由此可知,這種認識層面的科學化是輔導員工作科學化的基石。
2.輔導員工作科學化包含工作方法論的科學化。輔導員工作科學化的核心是方法體系的科學化,方法論決定了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觀察事物、處理問題。實際工作中,輔導員都是以個體形式面向學生,工作發揮空間比較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往往取決于輔導員個體使用工作自由裁量權的狀況。但是基于個人偏好和非系統性的工作方式并不是科學的方法體系,科學的方法體系應該是建立在唯物辯證的普遍聯系觀點之上,透過事實論據派生出最佳的處理路徑和工作手段,以科學理性的工作方法取代直覺經驗式的工作方法。由此可知,以科學的方法論指導輔導員工作是實現輔導員工作科學化的關鍵。
3.輔導員工作科學化包含認識和運用工作規律的科學化,輔導員工作科學化,從本質上講就是按教育的客觀規律要求,尋找確定適用的規則體系,既深入認識又良好運用好規則體系。在認識規律上,不斷深化對學生特點和成長成才規律的認識,不斷探索輔導員自身工作運行規律,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增強預見性、規避性和創造性。在運用規律上,就是按規律指導具體工作實踐,不違背、不偏離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則和教育的規律。總之,認識和運用規律的科學化是輔導員工作科學化的本質。
4.輔導員工作科學化包含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科學化,這是執行主體層面的科學內涵。工作上的科學化最終落實在執行主體的科學化上,包括兩個層次:一是團隊建設的科學化,包括人員結構、職業發展規劃、團隊管理、學習機制、氛圍建設等方面,二是輔導員自身建設的科學化,包括思想政治素養、能力水平、工作意識等方面。輔導員團隊和個體的建設工作是輔導員工作科學化的客觀載體。
二、高校輔導員工作科學化的構建路徑
根據輔導員工作科學化的內涵要求,我們要將輔導員工作科學化作為系統工程,明確輔導員工作科學化提升的構建路徑,突出核心要素,把握好工作的著力點。
1.提高輔導員工作科學化水平,要實現思想意識的科學定位。在實際的學生教育中,存在著“灌輸式”偏多而“激發式”偏少,將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教育內容強加于學生,在學生事務管理中存在著以“事”為中心因素的偏多而考慮以“人”為中心因素的偏少,按規定動作做完即成。因此,要真正秉持以生為本的理念,將培養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最高理想尺度,同時在實際工作中也要有最低現實目標,即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識和道德修養,激發學生潛能,實現個性化發展,站在學生成長成才、站在為學生服務的立場上去關注其所需。
2.提高輔導員工作科學化水平,要把握工作的動態性原則。“90后”帶著一代新人的特征構成學生的主體,網絡化帶來信息的迅速流動和學習生活模式的改變,社會上種種不良因素對學生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學校,如果僅僅采用傳統的、固有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手段對待種種變化著的工作格局,必然帶來僵化的工作后果。因此,這種來自社會環境的不可控、工作對象的差異性,要求我們從本質上對如何把握工作規律有清醒的認識,了解變化著的動態環境,掌握權變的工作方法,與學生真誠對話,因勢利導地開展工作。
3.提高輔導員工作科學化水平,要形成教育體系的科學構建。決策層在工作體系的科學構建中起著總攬大局的作用,決策層對事務流程的正確提煉,將會優化學生事務運作流程,形成良好的規范化、程序化的運作體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體系上,需要輔導員個體層面的科學構建。通過探討構建滲透式、體驗式、開放式、自主式等多層級、多模塊教育體系,找準工作環節中的關鍵點,摸清學生的興奮點,把握思想工作的切入點,將社會外化要求與學生個體成長需要予以良好的結合,促進學生非智力性因素的教育和人格體系的完善。
4.提高輔導員工作科學化水平,要注重工作手段的高效運用。工作手段一方面指工作中采用工具性的支持手段,包括:技術手段上、物質上、信息上的功能性支持,另一方面指對學生的情感性的投入手段,比如:采用學生喜歡的、親密的、尊重的、平等的交流方式、滿足學生的心理感受等。
5.提高輔導員工作科學化水平,決策層要增強對輔導員隊伍的職業支持。這是實現輔導員隊伍科學化建設的重點內容。筆者曾在輔導員中進行組織支持感與職業承諾狀況的問卷調查,76%的輔導員的組織政策支持感偏低,84%的輔導員對職業的持續承諾偏低,許多輔導員并沒有將學生工作視作終身職業來看待。因此,決策層要充分了解和掌握輔導員的內在心理活動,全面做好輔導員職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在政策力度和落實實效上體現出對輔導員的職業支持,將學生工作視作中國特色的實踐型學科領域,形成學科建設研究體系,提高職業的學術聲望,進而提升輔導員隊伍的職業承諾水平,從而有力促進工作科學化水平的提升。
總體來看,輔導員工作科學化最終要實現的是工作效益和工作價值的最大化,既涉及對學生這一工作對象的教育效能,也涉及輔導員職業研究領域理論體系的建設,因此遵循工作科學化要求應成為輔導員隊伍的實踐原則。
參考文獻:
[1]漢斯.波塞爾[德]:科學: 什么是科學(中譯本)[M].上海三聯書店,2002.5:n
[2]劉堯:關于教育評價學理論體系的思考〔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3):91一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