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職教育應以為企業培養具有熟練業務操作能力的一線人才為人才培養目標,而高職教育的現狀及其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使其所培養的人才與企業人才需求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脫節。稅收總是與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經濟業務如影隨形,本文即是從《納稅會計實務》課程教學改革出發,探析如何運用工作過程教學法將課程教學與企業涉稅實操業務進行對接,培養適應企業人才需求目標的、稅務處理能力強的財會人才。
[關鍵詞] 工作過程 系統性 實務教學
一、對《納稅會計實務》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的必要性
要解決稅務會計人才供需矛盾,必須從根本上對《納稅會計實務》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在《納稅會計實務》課程中采用工作過程教學法有利于解決稅務會計人才供需矛盾。工作過程教學法是一種以工作過程為線索設置課程、以典型產品或服務為載體設計學習過程、以職業能力形成為依據選擇課程內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課程模式。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中心.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與協調人。教師遵循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這一完整的工作過程序列,在教學中與學生互動.讓學生通過。獨立地獲取信息、獨立地制訂計劃、獨立地實施計劃、獨立地評估計劃。在自己“做”的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習得專業知識,從而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
而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對稅務會計的人才培養重視不夠。觀念不正確造成稅務會計專業教育教學投入嚴重不足。《納稅會計實務》課程僅停留在開課層面:開設有該課程,有師資,但是沒有教學效果或收效甚微。學生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在的企業該交哪些稅,怎么根據本企業的業務而不是業務題計算稅款,如何申報繳納稅款,甚至不知道本企業在銷售貨物或提供勞務時應該開具什么發票,如何開具,發票如何識別其有效性等問題。
《納稅會計實務》傳統教學模式下從理論到理論的教學(指課堂到實驗環節)、例題式的講解形式、各稅種各自為陣的教學方法是造成上述問題的癥結所在,抽象化的教學使毫無社會工作經驗的學生無法想象和體會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經濟業務的表現形式,習慣了看題目做作業的學生們,走上工作崗位后不知道如何開票,更無法根據原始憑證所記載內容分析經濟業務并據此進行會計處理,而計算稅款和按期足額進行納稅申報更是無從談起。
二、工作過程教學法在《納稅會計實務》課程中的應用
1. 將企業涉稅業務處理流程及技能要求嵌入課程教學
深入企業,熟悉企業生產經營流程,總結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所出現的涉稅業務或事項及其處理規范,并將其整理形成課堂教學的系統性業務資料,再細分為各稅種的業務資料。在將企業涉稅業務細分到課堂教學時,教學過程中既要照顧到各稅種發生發展的自然順序,又要注意選取選全企業運營中必須、常見的經濟業務,真實再現企業經營管理情境。
2. 改革課程教學方式方法
運用PPT、視頻、情景教學等現代教育手段,將傳統教學的例題、案例轉換成票據、圖表等原始憑證表達企業涉稅業務的發生,以記賬憑證、賬簿取代會計分錄和文字表達業務處理過程及方法,注意崗位劃分和角色分工,讓學生在實踐中適應各種渠道得來的原始憑證種類,同時學會識別和區分各種原始憑證的有效性和填開注意事項。
注重學生在課程中的參與性,以學生為主導,堅持高職教育理論知識“必需夠用”的原則,加大實務教學比例。將企業業務處理資料及流程嵌入實驗教學并編制實務操作范本,編寫實驗指南,說明實驗實訓任務、操作方法、注意事項、崗位分工及崗位職責描述。既讓學生在實驗實訓環節能身處企業其中處理涉稅業務,熟悉憑證流轉程序,掌握原始憑證填開方法,以使學生在實驗教學中對企業業務流程及票據流轉環節有切身體驗并在操作中掌握涉稅業務處理技能
3. 改革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范本的作用是為學生提供業務處理的規范,而不應淪為學生生搬硬套的模板。教學中應注意強化對范本中所涉及的關鍵知識點進行講解,并給予學生反復試錯的機會,以便掌握相應技能。如發票識別,應對現行國地稅發票版本防偽標志進行講解并在業務中嵌入虛假發票供學生識別并分別進行相應業務處理,教予學生在教學中實踐,在實踐中試錯,在錯誤中成長,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2)注意教學的系統性。所謂系統性并非指對教材所列稅種要面面俱到進行教學。而是從企業實際經驗出發,對企業納稅年度內正常生產經營中所涉及的涉稅業務細分到各稅種中,在教學過程中按實務處理順序漸次組織教學,并處理好各稅種間的相互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系統學習的能力,關注能力培養而不是課程教學本身。
三、影響《納稅會計實務》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因素分析
師資、設備、教學環境等因素,凡是參與到教學過程的任何一個環節的因素,都有可能影響既定教學改革目標的實現效果。
師資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課程改革成敗,欲通過《納稅會計實務》課程教予學生涉稅業務處理能力,要求授課教師深入企業一線,熟悉不同企業類型的生產經營過程,對各類企業常見的涉稅經濟業務具有篩選整理和再現能力;同時要求授課教師既要掌握我國現行稅法理論知識,又要熟知涉稅業務會計核算規范,即遵循會計準則。涉稅業務處理技能對理論和實務的雙向要求決定了師資培育難度,同時也是教學改革實現既定目標的一個瓶頸因素。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2]張虹.職業院校構建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初探[J].職教通訊,2007(4).
[3]方法林.高職院校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方法及應用[J],會計之友,20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