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銀行業“走出去”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同時國內國際的條件也已經具備。通過分析中國銀行業如何\"走出去\"的決定因素,從而得出:以兼并收購為主,積蓄實力,積累經驗,同時注意規避風險。
[關鍵詞]銀行業“走出去” 新設投資 跨國并購
隨著中國越來越深的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之中,中國商業銀行也越來越多的開始“走出去”,在全球范圍內拓展業務,完成和改善全球性戰略布局。
一、中國銀行業“走出去”的現實條件與要求
1.自身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推動。國際跨國商業銀行對利潤最大化的追求推動商業銀行業務國際化。“走出去”之后,在國內外兩個市場中經營,有利于更有效的分配資源,也有利于分散經營風險。隨著我國商業銀行法人治理結構的進一步完善,加快在海外的網絡布局進程,選擇潛在的利潤點成為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實施國際化經營的首要任務。
2.追隨客戶的需要。當一國企業大量到海外投資時,商業銀行往往跟隨跨國公司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進行國際化經營。跨國公司的發展也為商業銀行開展跨國經營提供了資金來源。商業銀行跨國經營不僅是跨國公司發展的客觀要求,跨國公司的發展也為商業銀行跨國經營創造了條件。這兩種“走出去”將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有利于我國跨國企業和商業銀行的健康穩定發展。
3.經濟全球化的要求。金融全球化的最直接好處體現在投資、融資的變化上:本國儲蓄不足的發展中國家可以在全球范圍內獲得資金以彌補其國內投資與對外貿易的兩個缺口,資金充足的發達國家的投資者可以不拘泥與本國市場而去尋找受益的最大化。同時,金融全球化對各個國家金融業的開放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不僅要把各種外資金融機構“請進來”,本國的金融機構也要尋找機會“走出去”。
4.分散風險。將銀行的資產分散到不同的國家,則根據資產最優組合理論,銀行的國家風險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和。同時,跨國銀行在世界范圍內的業務機構網絡,也為銀行更有效地利用有利的利率條件與匯率差別提供了可能,從而獲得更大的收益。
二、銀行境外擴張的兩種途徑——新建投資和跨國并購
從國際銀行業的發展來看,銀行跨國界提供金融服務、實現跨國界經營主要是通過兩種途徑:新建投資和跨國并購。
新建投資是指一國銀行根據具體情況在另一國設立形式各異、規模不一的海外分支機構,如代表處、分行等機構組織形式。可以是獨資子銀行、分行或代表處等形式。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銀行業也在逐步地向海外發展,中、農、工、建銀行在一些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建立了分支機構,但是除中國銀行之外,其他一些銀行還尚未形成可以稱之為“網絡”的海外分支機構體系。
跨國并購是跨國收購和跨國兼并的總稱,是一國銀行(并購銀行)通過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購入另一國的銀行(目標銀行)的資產過股份。通常是子銀行或合資銀行形式。具體到某家銀行如何進入別國則需要通過分析自身和進入國的特點而選擇。
三、中國銀行業境外擴張策略選擇
中國銀行業現在面臨“走出去”最好時機,一方面國內各大銀行經過股份制改造后,資本充足率、資金實力、以及資產狀況大幅提升;同時自從2006年金融業對外開放后,各大外資銀行的前期合作和逐步進入已經讓我們本國的銀行學習到了先進的管理經驗,正在逐步向著現代先進銀行轉型。自身能力的提升使我們敢于走出去,那么如何選擇擴張策略,是采用新設還是并購。以下是我們在作出選擇是所要考慮的幾點因素:
1.進入壁壘。當選擇進入一國之前,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進入壁壘問題。該國對金融行業是否有管制,對外國銀行進入是否設限,政府的支持程度如何,甚至兩國關系等政治因素都要考慮在內。如果針對以上問題的回答是有限制,那我們就要考慮如果進入該市場的必須的,那么是否在新設和并購上所受的限制會有不同,兩害相權取其輕。通常情況下,如果一國對外資銀行的進入有限制,那么對新設的限制會更加嚴格,而并購則會相對容易實現,當然還會受到控股權等方面的限制,但至少還可以實現進入,為今后的工作做鋪墊和準備。那么我國銀行入關選擇進入此類國家,就要首先充分考慮到壁壘問題,從而為順利進入該國早作準備。
2.進入成本。成本也是做出策略選擇的重要考慮因素。新設成本包括前期籌備、固定投資、人員招募和培訓、經營管理成本、乃至宣傳成本等。而并購成本主要包括前期尋找并購目標及談判、并購交易、后期人員調配成本等。各項成本都會受到當地經濟發展程度、人口因素、文化因素等的影響。如果一國相對欠發達,金融業務不夠豐富,當地銀行競爭力不足,那么新設無疑能夠起到樹立銀行品牌,提升銀行在該國信譽度和市場信度的良好效果。而當一國屬于經濟發達國家,金融發展成熟,而當地銀行在該地區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市場依賴度的時候,此時采取并購也會成為比較好的選擇。特別是當一國股價下跌時,并購進入還可以借機降低進入成本。
3.銀行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對擬進入市場的了解。在選擇進入策略時,銀行前期一定會做大量市場調研,分析當地的經濟因素、政治因素乃至文化因素。其原因在于當銀行進入一個新市場后,其首要面對的問題是管理問題。如果銀行自身的管理水平還有欠缺,同時又對當地市場不夠了解,其結果必然是失敗。是否能夠在新設后招聘到當地合適的員工同時又能夠有足夠的能力管理好,這是我國的銀行需要自問的一個問題。而如果采用并購,則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了解市場并學習當地的管理方式,從而更好的融入市場并能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競爭力。
在充分考慮以上因素的前提下,我國銀行在選擇海外進入策略時還應該利用現在次貸危機影響下全球銀行業受影響而中國銀行業一枝獨秀的大好時機,靈活運用海外并購策略快速進入發達國家市場,學習先進經營管理經驗,贏得當地市場信任和客戶資源。當然,機會中也會有風險,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要在并購前充分研判并購目標的實際資產質量,防范風險,找準標的,從而使中國銀行業“走出去”的腳步穩妥扎實。
參考文獻:
[1]何 韌:花旗銀行在亞太地區的跨國經營戰略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2,12. 30-32
[2]馮嗣全:銀行國際化的路徑選擇:跨國并購抑或新設投資[J].當代財經,2003,12. 25-27
[3]汪 侃:中國銀行業如何“走出去”[J].中國經濟周刊,2007,21. 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