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我國金融服務外包發展的優劣勢進行詳細解讀。并詳細闡述我國在金融外包的劣勢,包括處于價值鏈低端、企業規模小、人才緊缺與濫用并存、缺乏行業專長、法律等障礙。為我國更好承接金融服務外包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金融服務外包 優勢 劣勢
金融服務外包是隨著金融業的發展和金融服務市場的開放而興起的。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發展,金融服務外包現在正處于高速增長階段。
我國金融BPO相比印度起步較晚,但現在我國金融業已經完成文檔影像化和數據的大集中,開始進入后臺大集中、建立共享中心階段,在一些非核心領域嘗試在岸外包,如信用卡發卡和收單業務、保單數據錄入業務以及數據處理。
一、我國承接金融服務外包市場的優勢
與印度相比,我國在承接金融外包業務方面具有不少競爭優勢,除了成本優勢、地理區位和勞動力數量等優勢外,我國社會穩定,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投資環境良好,是世界上吸收外資最多的國家之一;同時,我國還擁有龐大的不斷擴大的國內市場;另外,中國在網絡規模、通訊系統、交通運輸都要優于印度。
二、我國承接金融服務外包市場的劣勢
1.處于價值鏈的底端。目前中國許多號稱承接海外離岸BPO業務的企業大都是第三、四包,從事簡單的數據錄入,由于與發包商的接觸非常少,多年從事單一乏味的工作,也無法在價值鏈上得到提升。
2.企業規模普遍過小。從承接金融BPO企業看,大部分的外包公司,如神州數碼、東南融通、大連華信、博彥科技、宇信易誠等,所承接的金融BPO的業務量很小。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具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存在眾多只有數百員工的公司。
小規模的BPO企業不能給客戶以信任,增大了交付的風險,也不能利用流程匯集化所帶來的規模效應,這樣的企業在國際競爭中不可能接到第一層級的業務,而是只能被迫接受第二層級甚至第三層級的業務,最后只能得到微薄的利潤。沒有足夠的利潤作為資金支撐,依舊只能夠小規模經營,進入了惡性循環。
3.人才緊缺與濫用并存。(1)人才需求分析。分析一下金融類BPO企業所需要的各類人才。由于國內BPO行業還處于初級階段,大多數公司的業務僅為數據錄入、物理件整理以及呼叫中心。
對于數據錄入的工作,如果是中文,一般只需要高中文化程度即可;對于大多數的英文/日文錄入,只要懂得基本字母的錄入,熟練即可,由于數據錄入大都是“錄入所見”而已,即使原件中有單詞的拼寫錯誤也照錄,根本無須懂得單詞的意思。
語音類服務(例如呼叫中心)對人才的需求稍高,由于中國人的英語能力非常低,盡管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很多,能說流利英語學生數量非常有限。在印度,由于英語和印地語同為官方語言,而且高等學府大都用英語教學,所以印度的大學畢業生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在英語語音人才上,中國不占任何優勢,至今尚未聽說哪家中國公司從印度人手中搶到英語呼叫中心的生意。
中國從事呼叫中心的企業的接的幾乎全是中文的語音服務。而大多數的呼叫中心需要的是聲音甜美、口齒伶俐的員工,大學畢業不是必要條件。
(2)人才短缺。隨著中國在BPO產業鏈的爬升,對人員的素質的要求加大的同時,人員的需求必然減少。另一方面,BPO行業對高端人才的要求極高。如果接的是國內客戶,最起碼的要求是要成為“行業專家”,你需要對流程的了解、創新的能力方面超過你的客戶,你要比你的客戶還要了解得更多;如果接的是國外的單子,流利的英語和行業的專長是基本條件。而這樣的人才國內的BPO企業大都無力承擔他們的工資,所以造成了人才難求的困境。
(3)人才濫用。國內有兩類企業存在著對人才濫用情況。
日財險在大連的20多個錄入人員,最低學歷是本科,還有眾多的研究生,這些人的流動性極大,極難管理。
內陸地區的工資水平低下,工作難求,許多大學生開始也并不在乎一個月拿幾百元錢。典型的如西安某BPO公司,招收了許多大學畢業生做數據錄入,這些學生的離職率非常高。
4.缺乏行業專長。行業專長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金融BPO行業的通常從最簡單的流程如掃描、數據錄入、人員外派起步的。這種簡單的工作很多IT精英們根本不屑一顧,但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要做得精,卻不是一般的“打字社”所能做到的。華道獨創的“Datapower”混合錄入系統可以處理多語言和多客戶的混合錄入,它是華道眾多延伸業務得以開展的基石,同時也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即使在是最簡單的數據錄入方面,華道數據得以形成的競爭力,使得其他中小BPO企業難以望其項背。
國內BPO企業缺乏行業專長或者難以形成相關的競爭力,更談不上提高創新能力了。
5.法律等其他障礙。中國的盜版現象比印度要猖獗,對知識產權的擔憂將制約外包服務的發展。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對于跨國公司來講無論怎樣強調都是不過分的,尤其是金融企業,如果企業感認為,一旦把大量的業務交給中國的公司就意味著自己的客戶資料、多年積累的流程等信息的安全受到了潛在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是不會放心把這些流程交給中國公司處理的。
6.各金融外包城市重復建設。我國的地方政府、科技園區和企業各自為政,不能形成合力,因此導致中國企業只能承攬小規模、低層次、技術含量不高的外包業務。
三、小結
縱觀中國承接金融外包的優劣勢,我國應該提升金融服務外包的技術專業性、擴大業務承接范圍、培育更多金融外包方面的人才、完善法律制度、充分發揮政府在宏觀規劃上的調控功能,此為我國承接金BPO的對策。
參考文獻:
[1]詹 政 王鐵山:中印金融服務外包的競爭格局與策略[J].商業研究,2009,(2):53-55,
[2]花橋金融外包研究中心:中國金融業服務外包2009年度報告[M]. 中信出版社: 2009-10.
[3]郭偉奇:中國承接金融服務離岸外包相關問題初探[J]. 改革探索, 2009,(1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