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如何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擺在理論工作者面前的重要問題,本文從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的概念入手,分析二者之間的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闡述了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中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中,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 和諧社會 實踐 貫徹落實
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一、正確認識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系
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系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理論問題。必須科學認識、正確把握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辯證關系。
1.構建和諧社會是現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容是:一要建立起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會關系。二要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三要和諧興國、和諧創業、和諧安邦。胡錦濤同志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中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構建和諧社會是科學發展觀在現階段要實現的目標。在現階段,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就是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強調人民群眾在歷史進程和社會發展中的偉大作用的理論,依靠人民群眾,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就是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努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就是要處理人民內部各階層之間的利益關系,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和諧社會是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全面發展。因此,和諧社會是實現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目標要求,實現了科學發展觀在社會建設方面的目標。
2.科學發展觀是現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行動指南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在新的發展階段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可以說,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行動指南。
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給現階段我們建設和諧社會提供了理論上的指導,科學發展觀在以往舊的發展觀基礎上提出要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協調經濟、文化、政治和社會建設,這種三位一體的目標內在地包含著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和諧社會主要體現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身的和諧等四個方面。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中落實和堅持科學發展觀,要求堅持統籌兼顧的方法論,即堅持“五個統籌”。“五個統籌”為妥善處理各種社會矛盾提供理論依據,“五個統籌”也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提供方法指導。
總之,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是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理論源于實踐,又對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二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進程中。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行動指南和理論指導,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則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和生動體現。正確認識二者的關系對于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中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才能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中,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把全社會的發展積極性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科學發展觀是指導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指導思想和指導理念,必須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中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1.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是發展,是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社會物質財富的日益豐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從根本上說決定于經濟發展的總體進程。社會的發展首先決定于經濟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必定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繁榮和興旺,是需要經濟基礎來支撐的。只有經濟的充分發展,才能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只有經濟的充分發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從而實現我們黨更好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必須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礎上,來統籌協調各方面的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
只有通過發展增加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才能通過發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主張,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只有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才能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為發展提供良好社會環境。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要處理好與發展相聯系的各方面重大關系,只有這樣,才能緊緊抓住和充分利用好戰略機遇期,實現和諧社會的目標。
2.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和根本目的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一切從人民群眾的需要出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規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有效協調人們之間的各種社會關系、特別是人們之間的各種利益關系。離開以人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喪失了價值的支撐,就失去了前進的方向。只有堅持以人為本,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才能形成及時表達社會利益、有效平衡社會利益、科學調整社會利益的利益協調機制。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這樣,全體人民才能和諧相處,整個社會才能和諧。
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特別是有利于鼓勵人們依法經營,勤勞致富,先富帶后富,努力實現共同富裕。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充分發揮人的聰明才智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特別是有利于努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推動社會不斷進步。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切實保障人民參政議政的權利,使人民當家有權,做主有位,特別是有利于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經濟社會不斷進步中,社會主義社會為每個人實現自我價值和生產要素的投入產出創造出一個公平競爭、機會均等的機遇,才能使每個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活力競相迸發,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目的和出發點。
3.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行動準則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經濟發展、政治發展、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是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統一。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容是相互聯系的整體。全面是指空間各個方面都要發展,協調是指內部各個方面的關系彼此要相互適應、相互促進,可持續是指時間的延續,強調發展進程的持久性、連續性和可再生性。
只有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才能在經濟實力增長、綜合國力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才能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平,激發社會活力,化解社會矛盾,保障社會穩定,發展社會事業,加強社會建設,實現社會和諧。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現,則是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結果。只有堅持發展的全面性,才能從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物質基礎、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撐。只有堅持發展的協調性,才能有效地減少和化解社會矛盾,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良好環境。只有堅持發展的可持續性,才能使和諧社會建設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
4.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
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堅持與運用統籌兼顧的方法論,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和題中應有之義。科學發展觀強調統籌兼顧,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來妥善處理和解決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尤其是發展問題。在統籌兼顧中,“統籌”指的是總攬全局、科學籌劃;“兼顧”則強調照顧各個方面,協調好方方面面的關系,解決好方方面面的利益矛盾,防止顧此失彼。統籌兼顧,要求我們把發展看作是各方面共同推進、彼此協調的過程,在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和矛盾時堅持“兩點論”,而不能只顧一頭、不及其他;必須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也就是要把握重點和非重點的辯證關系,而不能平分秋色、不分主次。科學發展觀強調統籌兼顧,與構建和諧社會強調通過“五個統籌”來實現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