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僅是改革進程中的過度性稅制,還不能完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必須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和國際慣例,適應全球化趨勢,構建“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個人所得稅制,推進個人所得稅制的發展,主要改革建議包括:建立科學合理符合我國國情的個人所得稅制;建立科學合理的費用扣除制度;建立有效的個人收入監控機制;盡快出臺與個人所得稅配套的相關稅種,建立對個人收入分配的立體交叉調節體系等。現行個人所得稅運行機制的缺陷,主要表現為
1.不公平的稅收負擔。對不同來源的所得采用不同的征收標準和方法,不能全面地、完整地體現納稅人真實的納稅能力。即使所得總量相同的納稅人,也可能因為所得來源的差異而造成稅收負擔的不同。例如,恢復對儲蓄存款利息征收個人所得稅,由于未設起征點,使相當一部分具有養老性質的儲蓄存款利息被征稅,而部分高收入者往往利用“私款公存”或進入股市等方法逃避稅收。
2.未能體現“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特征在調節收入分配方面。當今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使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更多地考慮人類自身的需求,我國目前對個人收入的征稅尚未體現這一原則。
3.由于征收范圍窄,造成稅收流失。我國現行的個人所得稅的征收范圍是采取列舉項目的方法,即只對稅法列舉的項目征稅,沒列舉的項目不征稅。這種方法表面看起來清楚、明確,但實際當中由于我國個人實際收入的貨幣化、帳面化程度底,有許多該征稅的收入都沒有征到稅,反映出征稅范圍的相對狹窄、片面。
4.邊際稅率偏高。我國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邊際稅率為45%,比發達國家普遍實行的邊際稅率要高。首先,我國個人所得稅邊際稅率偏高不利于調動勞動者創造更高收入的積極性。其次,在違法被處罰的預期成本不高的情況下,高稅率必然誘惑納稅人偷稅.
5.累進檔次偏多。我國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的稅率為九級超額累進,而發達國家普遍減少了累進檔次。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 稅收一體化趨勢也更加明顯。我國必須將個人所得稅改革的國際趨勢與我國社會經濟現實進行結合,設計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科學而可行的個人所得稅制度。
一 、實行綜合和分項相結合的稅制模式
目前世界上普遍實行的是綜合所得稅制或者混合所得稅制。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實行純粹的分類所得稅制。分類所得課稅模式在我國的實踐表明,這種課稅模式既缺乏彈性,又加大了征稅成本,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個人收入來源渠道增多,這種課稅模式必會使稅收征管更加困難和效率低下。但是,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完全放棄分類所得課稅模式也是不現實的。可能會加劇稅源失控、稅收流失。因此建議在未來個人所得稅制的修改、制定中采用綜合所得課稅為主、分類所得課稅為輔的混合所得稅模式。
二 、調整納稅人的認定標準及認定范圍
1.通過選擇以家庭為納稅單位, 力求收入相同的家庭繳相同的稅
個人所得稅的最基本目標是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化。從這個角度來說, 所謂收入分配差距的擴大, 主要體現在家庭收入水平的差距上, 這也是個人收入差距的最終體現。因此, 對收人分配的調節完全可以集中到對家庭收人的調節上。選擇以家庭為納稅單位的最重要之處就是可以實現相同收人的家庭繳納相同的個人所得稅, 以實現按綜合納稅能力來征稅并且可以以家庭為單位通過個人所得稅的有關規定去實現一定的社會政策目標。如對老年人個人所得稅的減免, 對無生活能力的兒童采用增加基本扣除的方法等。而現行個人所得稅從收入角度來設計以個人為納稅單位, 它不能對特殊的項目采用因素扣除法, 因而不能起到預定的個人所得稅促進公平分配的作用。
2.堅持居民管轄權和收入來源地稅收管轄權并行應用原則,從納稅人范圍上看應將自然人性質的獨資、合伙、合作經營者納入個人所得稅的征收范圍,從根本上解決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對納稅人界定不清的問題。
三 、設計合理的稅率達到公平稅負的目的
稅率是稅制的核心要素, 個人所得稅改革, 始終離不開稅率這個最重要、最敏感的因素。我國個人所得稅稅率有三種, 即九級超額累進稅率工薪所得、五級超額累進稅率承包、承租及個體戶所得和的比例稅率。由于我國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大部分為工薪族,這樣的個人所得稅率設置確有不合理的地方。因此, 稅率的設計, 要體現對中低收入者的照顧, 對高收人者的調節應考慮到與我國企業所得稅的銜接, 最好與將來的企業所得稅稅率一致, 不能導致個人所得稅收人的明顯減少。
四、建立和完善個人所得稅征管的配套措施
從目前情況看, 我國個人所得稅的調節作用低效,偷、逃、避稅現象十分普遍, 稅收流失嚴重, 其前提就是個人所得稅稅制本身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 以及介在稅基隱性、征管不到位、打擊力度不夠等問題。對此應從源頭上抓起, 采取措施盡可能使個人收入顯性化。采用源泉扣繳和自行申報相結合的方式繳納稅款。具體來說,一是要強化代扣代繳, 普遍建立和健全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雙向申報制度, 不斷提高納稅人的自覺納稅意識, 增強法制觀念。二是加大執法力度,對偷逃個人所得稅的典型案例, 堅決予以曝光, 一抓到底, 以增強稅法的威懾力。三是源泉監控。除稅務機關加強征管外, 銀、稅、企、有關部門協同作戰, 加強協調、相互配合、堵塞漏洞。
其他配套措施的完善。一是盡快建立財產登記制,以界定個人財產來源的合法性以及合理性, 將納稅人的財產收人顯性化, 便于稅務機關通過財產來確定其收入, 加強對財產稅和將來開征的遺產稅的稅源控管;二是完善存款實名制, 不僅在各銀行之間聯網實行存款實名制, 而且要在實現銀稅微機聯網的基礎上, 實現存款實名制, 以克服和解決稅源不透明、不公開、不規范的問題三是實行居民身份證號碼與納稅號碼固定終身化制度, 并在條件具備時實行金融資產實名制, 即在存、取款和債券、股票交易時均需登記居民身份證號碼, 為稅務機關掌握個人收入創造有利條件四是盡快推行非貨幣化個人收入結算制度, 改進現金管理辦法, 盡量減少現金流量, 廣泛使用信用卡和個人支票, 使個人的主要收支活動, 盡在稅務機關的掌握之中, 徹底擺脫現在稅務機關對此無能為力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