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游客馬尼拉遭劫,在全世界鏡頭面前,以最血腥的方式收場。警界精英變身劫匪,向人質射出罪惡子彈,已足夠令人震驚;菲律賓特警營救手段之拙劣,更是平添憤懣;至于事件結束后,當地從警察到學生,將劫持現場當作旅游景點微笑著合影留念,則讓人怒火中燒。這個國家,到底怎么了?
被辭退的警察綁架人質,要求恢復工作,這在很多人看來,簡直匪夷所思,但在菲律賓的社會生態中,即使算不上司空見慣,也絕對不是咄咄怪事。這里的軍人在政變失敗后,就有綁架人質要求赦免的習慣。前總統阿羅約執政十年間,經歷大大小小200多次軍事政變,不少政變士兵就曾借助人質逃脫、或減輕了懲罰。
在號稱“亞洲綁架之都”的菲律賓,綁架和劫持,似乎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2001年,香港《亞洲周刊》曾以“菲律賓遭綁架”為封面標題,專題報道這個國家“生意興隆”的綁架業。去年一年,菲律賓有案可查的綁架勒索案有139宗,但這絕對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的綁架案并未曝光。因為很多菲律賓人在親人遭遇綁架后不敢報案,而是選擇私下支付高額贖金。
罪案頻發的背后,是警察的無能。
拋卻警匪勾結沆瀣一氣的因素,菲律賓警察經費短缺、薪水微薄、缺乏訓練,面對犯罪分子時束手束腳。菲律賓官方公布的數據稱,該國警察一年經費總和大約80億人民幣,而在彈丸之地香港,這個數字是170億港元。菲律賓11.3萬警察,依靠這可憐的80億經費,來維持這個約1億人口國度的治安,實在是強人所難。這筆經費中絕大部分是作為警察薪水發放的,即使如此,也有六成警察生活水準在貧困線附近徘徊。警用裝備更是奇缺,11.3萬警察,手銬只有5萬副,槍械3萬支,而菲律賓社會上流散的槍械超過100萬支,其中不少是M-16之類的“重火力”。
窘迫的裝備和生活水準,讓菲律賓不少警察習慣于依賴黑色收入,擔任黑惡團伙的背后靠山,甚至親自出手策劃罪案,依靠綁架來勒索贖金。
此外,一些案件背后甚至有政治人物的身影。有海外媒體曾報道,菲律賓每到大選前后,往往會掀起綁架狂潮,懷疑是政客勾結綁匪募集競選資金。
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執政末期,菲國內曾經泛濫過一波綁架潮,不少綁架案的幕后黑手,后來被證明是軍人和警察;另一位前總統埃斯特拉達因貪腐被趕下臺之后,其密友、警察總長拉克森遭到調查,軍方指他從綁架活動和毒品交易中“分享數百萬美元贖金”,此案最后不了了之;而菲律賓最著名的綁匪阿布沙耶夫武裝,2000年在馬來西亞綁架了21名人質,勒索得到贖金2000萬,一夜暴富,之后不久,德國《明鏡周刊》揭露說,這2000萬贖金中,阿布沙耶夫武裝只拿到了一半,另外一半作為“回扣”,其中800萬美元給了時任總統埃斯特拉達,談判中間人阿文塔哈多也拿到了200萬美元,事實究竟如何,直到今天真相也未浮出水面。
警界的腐敗并非孤立存在,它只是政治生態的折射,在菲律賓,家族政治、貪污受賄和選舉舞弊,已經成為政壇上的巨大毒瘤,腐蝕著這個國家的生機。
2009年透明國際的“清廉指數排名”中,菲律賓在180個國家和地區中名列第139位,是亞洲貪污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與伊拉克、索馬里等戰亂國家為伍。世界銀行數據指出,菲律賓每年國家預算的四成,被貪官污吏們中飽私囊。
來自獨立調查機構菲律賓偵查報道中心的數據顯示,菲律賓獨立以來,從中央政府到各個省份,有198個至210個家族曾經統治這個國家。今年菲律賓議會換屆,看起來更像政治家族們的分蛋糕盛宴:前獨裁者馬科斯的遺孀伊梅爾達進入國會,他們的兒子小馬科斯也當選參議員,女兒伊米則成為北伊羅格省的省長;卸任總統阿羅約,和她的一個兒子及一個妹夫一起,進入眾議院;前總統埃斯特拉達的兩個兒子分別進入參議院和眾議院,他的前情人成為馬尼拉大區內一個城市的市長。
菲律賓的廣大選民,由于教育和知識的匱乏,投票時往往只看重候選人的名氣,這也是伊梅爾達這樣以擁有3000雙名牌皮鞋著稱的獨裁者妻子,能夠在政壇上卷土重來的重要原因。
推翻馬科斯獨裁統治以來,菲律賓歷任總統均以反腐敗作為施政第一目標,但收效甚微。因為菲律賓的家族政治特色,使得反腐敗往往淪為空談,或者只是作為針對政敵的武器。
今天的人們很難相信,在上世紀60年代,菲律賓經濟一度有過每年7%的高速增長,曾經是發達程度僅次于日本的亞洲國家。出于對菲律賓發展前景的看好,由聯合國贊助、1965年成立的亞洲開發銀行,將總部設在了馬尼拉。結果30年后,這個志在扶貧的國際組織,不得不將更多關注目光投向總部所在的這塊土地。
如今的菲律賓,對外出口的最大項目竟然是勞務輸出——菲傭。目前有900萬菲律賓人在海外打工,每年匯回國內超過170億美金,占該國GDP總量的10%。旅游業也是菲律賓的支柱產業,占GDP比重同樣超過10%。但此次人質事件,菲律賓警方的蹩腳表現讓人談菲色變;其后菲律賓總統在慘案現場和發布會上的滿面微笑,更使得港人炒“菲傭”之聲憤然而起。
菲律賓本就困頓不已的經濟,在人質事件之后,必將遭受雙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