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裂變:五四與軍閥》
張鳴/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年5月
29.8元
推薦:★★★★★
顛覆的基礎(chǔ)是尊重事實
說起五四,大家都知道這段歷史的意義重大,因為從小的歷史課本就在教,每年我們還都要過一個“五四青年節(jié)”。而這段歷史也關(guān)于現(xiàn)存的每一個人,因為“20世紀中國的革命家,無論左和右,基本上都是五四青年。”感謝新時代,我們有機會看閑書,于是我們有機會重新認識五四。
本書的作者張鳴,人民大學歷史教授,近幾年當紅的公共知識分子。此書一出,陳丹青、梁文道、吳思齊齊捧場。這行為的底下是一個詞:尊重。
陳丹青參加本書的讀書會時說,中國是一個有遺忘傳統(tǒng)的國家,所以我們可能永遠不會像波蘭人、東歐人、德國人那樣重視記憶,總是追問到底怎么回事。
但不是所有中國人都如此,歷史如明鏡,潛心研究歷史的也大有人在。張鳴本不是五四的專家,但編輯之所以來找他寫五四,理由倒也充沛:“唯獨你可以寫個跟別人筆下不一樣的五四出來。”
說起來容易,此書僅僅查閱資料,就花費了四五年光陰。
閱讀歷史,反省今日,恍然大悟。五四到底帶給了我們什么?大多數(shù)人只知道跟“青年”有關(guān),而以前一味贊美五四青年——通過此書,我們了解真正的彼時的青年,他們的動機是好的,他們的才華是橫溢的,可他們的行為……并不是件件服人的。而五四的真正精神——德先生與賽先生,在當下又存在多少呢?
奇怪的是,在臺灣和海外,這段歷史卻并不像大陸一樣如此受到重視。“地位很低,沒什么紀念。”
而通過書名,我們可以了解到本書的主旨,是在研究跟五四關(guān)系密切的軍閥和政客。當局政府是如何一步步走到“愛國”與人民的對立面,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的無奈。
本書最大的基礎(chǔ)是顛覆。而顛覆的基礎(chǔ)是尊重事實,更向事實靠攏。比如大家一向認為的“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等人,張鳴卻說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是安分守己的好官。
當然,你大可不必把本書看得高深。“寫五四跟我此前若干所謂的學術(shù)專著一樣,我都是希望寫成一個散文體的東西。”因為“歷史研究不比別的,要更多的人能看,研究才有價值。”
藝術(shù)
《憂傷的老板》
左小祖咒/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年8月
45元
推薦:★★★★★
作為中國搖滾樂先驅(qū)和已被尊稱為大師的左小祖咒給自己的定義是:搖滾師。
左小祖咒的新書可以看作他的個人傳奇自傳和20年中國搖滾樂史,他強烈的個人風格在文字中靜態(tài)地表達出來即是:譏諷是愛。書中附送吉他譜7首和多幅近期照片。本書的價格也和他的唱片的一貫作風一樣,是必須要讓人瞠目結(jié)舌的,雖然這次稍顯溫和。
傳記
《許鞍華說許鞍華》
鄺保威/著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0年7月
28元
推薦:★★★★★
本書是香港女導演許鞍華的自述和談話集。
分為兩大部分,上編由許鞍華自述從影以來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并對每部作品的優(yōu)劣得失做出分析;下編由許鞍華的同事和昔日搭檔暢談與其合作的印象與往事,并收錄了多位香港電影學者和文化學者,如關(guān)錦鵬、金庸、關(guān)本良等,對其人其作所進行的風格各異、全面而深入的闡述。
經(jīng)營
《質(zhì)與量的戰(zhàn)爭》
楊鋼/著
東方出版社
2010年5月
45.8元
推薦:★★★★★
全球統(tǒng)計表明:“質(zhì)量代價”高達企業(yè)稅前利潤的3—5倍。今天的中國,只有堅守“中國制造”的興國之策,并不失時機地完成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蛻變,方可承擔起中華民族崛起之使命,而成功的關(guān)鍵就在于實現(xiàn)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品質(zhì)”的跨越。
本書從“三鹿事件”寫到“中國航天”,從“企業(yè)家的個人價值觀”寫到“席卷全世界的金融危機”再到“中國質(zhì)量人才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通過透視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zhì)與人性,系統(tǒng)分析了制約“中國品質(zhì)”的種種主客觀原因。同時,也通過解剖中國企業(yè)中普遍存在的質(zhì)量迷思,使我們認識到“質(zhì)量”不僅是一種做人做事的價值觀與思維方法,更是一種幫助企業(yè)降低成本、擴大利潤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