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的《小貓釣魚》,俏皮多趣的《貓和老鼠》,威武雄壯的《正義之師》……一幅幅剪紙作品在一位85歲老人的剪下,瞬間靈動起來,如鮮花般次第綻放。風格迥異的剪紙作品,拼出了老人繽紛絢麗的快樂晚年。
這位剪紙高手名叫高景鐘,家住遼寧省臺安縣臺安鎮,是位離休老干部。一個偶然的機會,高景鐘在市里參觀了“東北剪紙藝術巡回展”,精美絕倫的剪紙藝術一下子迷住了他,從此便萌生了學習剪紙的念頭。
剪紙是我國一門古老的民間鏤空藝術,它講究視覺上的透空感覺和藝術享受。為了掌握剪紙技藝,高景鐘自費到中國剪紙藝術的發源地之一——陜西去拜師學藝。在當地民間剪紙藝人的傳授、指導下,逐漸掌握了剪紙藝術的一些相關技巧。回到家后,他又買來很多相關書籍,苦苦鉆研,終于使自己成了當地有名的“剪紙通”。
高景鐘的剪紙作品主要分三大類:一是民間故事類,如《八仙過海》、《劉海砍樵》、《沉香救母》、《魚盆》等;二是名著典籍類,如《三調芭蕉扇》、《寶玉會晴雯》、《倒拔垂楊柳》、《血濺鴛鴦樓》等;三是現代生活類,如《送糞》、《紅花送給英雄》、《老師,節日好》、《只生一個孩子好》等。高景鐘每天都沉醉于剪紙藝術中,生活過得既充實又有滋味。
高景鐘的剪紙作品較好地傳承了陜西民間剪紙藝術的特點,造型古拙,風格粗獷,寓意有趣,形式多樣。剪紙老藝人對其作品的評價是:造型簡潔質樸,注重夸張變形,傳承了古老的審美情趣和造型觀念。
隨著名氣的遠播,一些老年人紛紛來到高景鐘家中,請求拜師。對登門求藝者,高景鐘一概熱情接納,于是,十余位老年人天天圍坐在一起,手舞剪刀,運籌幃幄,談古論今,其樂融融。
當地新聞媒體獲悉后,紛紛登門采訪,電視臺還干脆開辦了一個“教你學剪紙”的10分鐘節目,每周邀請高景鐘作為“客座教授”給觀眾講解剪紙藝術。縣老干部大學也經常聘請高景鐘給學員上課,山東、吉林、內蒙古、江蘇等地相關部門也紛紛給他發來邀請函,請他帶著剪紙作品參加當地舉辦的各種剪紙藝術展……
現在,高景鐘每天沉醉于剪紙藝術中,神清氣爽,心情愉悅,八十多歲的人了,乍一看上去,竟像剛剛進入花甲之年。高景鐘說:“剪紙使我找到了養生之道,每一幅剪紙作品都使我陶醉在長久的興奮、滿足、愜意之中,每當完成一幅剪紙作品,我都會高興好幾天,心里像裝了一個太陽似的晴朗好些日子!”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