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各地深入開展的創先爭優活動,在鞏固拓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激發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生機活力、促進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更好地聯系和服務群眾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央對信訪系統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十分重視,中央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把全國信訪系統納入創先爭優活動“窗口”單位重點推動的范圍。國家信訪局緊緊抓住這一歷史契機,在全國信訪系統部署開展以創先爭優為動力、加強信訪干部隊伍能力建設活動。這對各級信訪部門深化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和創先爭優活動成果、打造一支高素質的信訪干部隊伍、提升新時期信訪工作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創先爭優活動對于加強信訪干部隊伍能力建設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重要的指導意義
信訪工作是黨和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做好新時期的信訪工作,對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加強黨風建設尤其是干部作風建設,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創先爭優活動的總體要求可概括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服務人民群眾、加強基層組織四個方面。由此可見,深入開展好創先爭優活動必將對充分發揮信訪工作職能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從信訪工作的本質看,信訪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是傾聽人民群眾呼聲的窗口、渠道,是體察群眾疾苦的重要途徑和平臺。信訪工作處在群眾工作最前沿,與人民群眾聯系最廣泛、最直接、最密切,是最直接的群眾工作,在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保障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說,信訪工作水平的高低,代表著群眾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影響著黨執政能力的提高和黨執政地位的鞏固。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上強調,要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必須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要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加強信訪干部隊伍能力建設、全面提升信訪工作水平不可或缺。
從信訪工作面臨的形勢看,我國正處于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在給我國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的同時也帶來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其中,大量矛盾和問題通過信訪渠道反映出來,信訪總量居高不下。隨著社會矛盾關聯性、多元性和敏感性的不斷增強,信訪行為的無序性、聚合性和對抗性在一些地方和領域愈演愈烈,境內外敵對勢力大肆炒作渲染、插手利用不會停止,信訪工作面臨的形勢愈發復雜,信訪干部肩負的使命尤為艱巨,工作任務異常繁重。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這樣的情況下,因循守舊、固步自封、得過且過的工作狀態已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加強信訪干部隊伍能力建設,提高做好新時期信訪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迫在眉睫,也顯得尤為重要。
從信訪干部隊伍能力建設情況看,河南省歷來高度重視信訪干部隊伍建設,通過扎實開展“創學習型機關、建高素質隊伍”活動、學習實踐活動、創先爭優活動等,隊伍建設面貌煥然一新,信訪干部隊伍素質不斷提升,在推動全省信訪工作不斷上臺階、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但是,信訪干部隊伍建設中仍存在一些與科學發展觀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責任淡化。主要表現為對新時期信訪工作的使命、任務認識模糊,對信訪工作在推動科學發展、維護群眾權益、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方面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認為信訪部門再怎么創新無非就是來訪談談、來信轉轉,沒有實際職能,難有大作為,表現到工作實踐中就是理想目標缺乏,責任意識淡化,熱情不高,積極性不強。
二是作風浮漂。主要表現為囿于慣性思維和惰性習慣,工作按部就班,因循守舊,開拓創新少;滿足于現狀,不注意學習,不善于鉆研,習慣用老眼光、老思維、老辦法處理事情,遇到新情況、新問題往往束手無策:自我要求不嚴,標準不高,局限于干好具體事務,缺乏理性思考和深層次研究,對新形勢、新任務認識不清、把握不夠。工作中容易心浮氣躁,沉不下去,靜不下心,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三是站位不高。主要表現為仍未擺脫過去信訪工作被動單一、信訪部門被邊緣化的影響,工作中有縮手縮腳、不敢作為現象:服務中心、服務大局、服務領導決策的意識和能力還比較弱,不善于從全局謀劃部署工作,往往在一些枝節問題上過于計較、過分作為,結果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隨著形勢的發展,以上問題正變得越來越突出,已嚴重影響到全省信訪工作水平的穩步提升,整改勢在必行。創先爭優活動為此提供了一個良好平臺,指出了整改問題、加強信訪干部隊伍能力建設的努力方向,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重要指導作用。
在信訪系統深入開展以創先爭優為動力、加強信訪干部隊伍能力建設活動,是解決當前信訪干部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打造高素質信訪干部隊伍、全面提升信訪工作水平的重要舉措,是應對新形勢對信訪工作提出的新挑戰的需要,符合黨委政府對信訪工作的新要求,符合廣大群眾對信訪工作的新期盼,可以說是抓住了解決問題的“牛鼻子”,必將對信訪工作的長遠發展起到極大推動作用。各級信訪部門應牢牢抓住這一難得機遇,把這項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周密部署、精心組織、扎實推進,確保取得成效。
二、強化作風,加強學習,努力整改,打造高素質信訪干部隊伍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信訪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切實加強信訪部門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努力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紀律嚴明、辦事公道、作風優良、熟悉法律法規和政策、擁有豐富群眾工作經驗、具備較強社會管理能力的信訪干部隊伍。打造一支高素質的信訪干部隊伍,是黨中央、國務院對信訪干部隊伍能力建設的總體要求,是做好新時期信訪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擺在各級信訪部門面前的一項重要使命和任務,需要付出百倍艱辛和不懈努力。目前河南各級信訪干部隊伍的能力與中央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存在的問題還不少,亟須在以創先爭優為動力、加強信訪干部隊伍能力建設活動中加以整改,以進一步提升信訪干部隊伍素質。關鍵要在強化作風和加強學習兩個方面下工夫:
強化作風是提升信訪干部隊伍素質的重要保障。作風就是形象,作風不正,形象好不了,必然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信訪干部隊伍建設必須有好的作風,否則中央關于信訪工作的決策部署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貫徹,信訪工作也會受到嚴重影響。信訪工作是面對面的群眾工作,信訪干部與人民群眾離得最近、接觸最多,信訪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要切實強化宗旨意識,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群眾利益無小事,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相一致等群眾觀點,正確把握同人民群眾的關系,擺正同人民群眾的位置,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要改進工作作風,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時時處處堅持重實際、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想群眾之所慮,急群眾之所難,謀群眾之所求,扎扎實實推動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以改進工作作風的實際行動取信于民。
加強學習是提升信訪干部隊伍素質的重要途徑。學習是時代發展的需要,要學習、學習、再學習。毛澤東同志曾經講過,情況在不斷地變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適應新的情況,就得學習。新時期信訪工作形勢日新月異,實踐證明,做好新時期的信訪工作,必須加強學習,通過不斷的學習擺脫傳統思維的束縛,破除墨守成規、循規蹈矩的思想桎梏,增強改革創新意識,學會運用辯證、發展、歷史的眼光和方法認識事物。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把學習作為一種使命、一種責任和一種追求放在首要的基礎地位,做到認真鉆研求深入,勤于思考求深度,融會貫通求深刻,聯系實際求深化,在不斷深入學習中領悟真諦、把握規律、掌握方法,以學習的新收獲贏得認識的新提高,掌握工作的新技能。要自覺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做好信訪工作的實際行動,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努力實現一流的崗位標準、一流的服務態度、一流的業務水平、一流的工作效率、一流的工作業績。
三、立足實際,站位全局,解放思想,全面提升信訪工作水平
當前我國的信訪工作正處于一個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步伐加快推進的關鍵期,各級黨委政府對信訪工作高度重視,各地不斷探索創新,各項制度日臻完善,但同時又處在一個爬坡期,信訪工作長效機制建設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體制機制上的問題需要逐步解決。成功跨越這個時期,信訪工作就會得到長足發展;否則,信訪工作水平就很難有大幅提高。在這一形勢下,國家信訪局部署在全國信訪系統開展以創先爭優為動力、加強信訪干部隊伍能力建設活動,強調以建設“工作一流、群眾滿意”信訪部門為主線,以全面提升信訪工作整體水平為目標,必將對推動全國信訪工作加速爬坡起到關鍵作用,對全面提升信訪工作整體水平具有長遠意義。
近年來,河南省以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及時反映社情民意、著力促進社會和諧為目標,狠抓信訪工作體制機制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對照中央要求,河南統一領導、部門協調,統籌兼顧、標本兼治,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新格局還不夠鞏固,暢通、有序、務實、高效的信訪工作新秩序還有待健全,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任務相適應的信訪工作新機制還需要完善,推進信訪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制化的任務還十分艱巨。開展以創先爭優為動力、加強信訪干部隊伍能力建設活動十分必要,十分及時,河南將切實按照國家信訪局提出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認真查擺整改存在的差距和問題,繼續堅持行之有效的以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信訪評估等工作體制機制與經驗做法,同時與深入學習貫徹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關于信訪工作“八項職能”、“六項要求”和在信訪工作中始終堅持“四個重在”的總體要求相結合,不斷強化信訪工作的窗口、協調、監督、服務、為民等職能,推動河南信訪工作不斷上臺階,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