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部坐落于福州的興業銀行(601166.SH),已經以令人矚目的發展速度成長為一家“中國”級的銀行。比如它的總資產從2004年的3400多億元迅猛擴充至2009年末的13321.62億元,它的稅后利潤在2009年底漲至132億多元。今年中報顯示,2010年上半年興業銀行實現非利息收入27.66億元,同比增加9.24億元,增長50.15%。非利息收入中,占比最大的是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達23.16億元,增速為64.9%。繼續深入下去,你會看到在手續費收入中,引人注目的是咨詢顧問費、代理業務手續費、結算與清算手續費等傳統收入項,它們均出現了超過50%的高速增長。這有很大部分是銀銀平臺高增長帶來的貢獻。
銀銀合作是興業銀行近幾年著力打造的業務模式之一。興業銀行總行同業業務部總經理鄭新林去年底曾撰文闡述興業銀行的銀銀合作理念:“中小銀行間總體而言差距不大,合作空間小;國有銀行網絡渠道遍及全國,與中小銀行存在一定競爭關系。能與廣大中小銀行開展互利合作的機構就是股份制商業銀行了。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業務資質、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先發優勢,同時又缺乏全國網絡支撐,可謂是中小銀行天然的商業合作伙伴。”
興業銀行最初銀銀合作的主要內容是把銀行共性的網絡資源、IT資源等為所有成員共享,建立共同的服務標準。2005年興業銀行完成個人柜面通等一期系統開發,2006年完成二期開發,提出了整體合作六大服務板塊,2007年成立銀銀合作中心完成人員和管理的整合,2007—2008年銀銀平臺的發展范圍突破了“興業銀行一家獨有”,開始走向與“中小銀行共建、共有、共享、共贏”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
商業模式并不復雜,但過程相當精細。興業銀行與中小銀行建立合作理念后,首先要著力培養客戶使用對方網點的習慣;然后對接IT系統標準接口,針對管理層和業務骨干進行關于業務流程、宣傳模式方面的培訓;最后是整合產品資源,興業銀行將自身的資產業務、綜合授信、理財產品代銷等產品整合成財富管理、融資服務、科技輸出等八大業務板塊。至此,銀銀平臺既具有強大的產品資源,渠道資源亦不在話下。
10月26日,在山西太原舉辦的2010年銀銀平臺合作論壇上,興業銀行透露的銀銀合作成果令人咋舌。78家銀行的銀銀合作網點數加上興業銀行自身的網點數,共計12862個,覆蓋全國29個省級行政區,這個規模足以與四大行一較高下了。鄭新林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則表示,2010年興業銀行的理財代銷規模會接近1000億元,其中有200億元左右是通過銀銀平臺的同業代銷,而2008年興業銀行的整個理財代銷也不過是100多億元。
銀銀合作給商業銀行的超常規發展提供了現實可能性,興業銀行也在圖謀著更大的圖景。鄭新林透露,目前采用股權投資方式參與地方銀行建設的僅有九江銀行一家,而目前銀銀合作還不夠成熟,網點達到2萬多個時,銀銀合作網絡才算初步建成。他透露:“隨著銀銀合作深度的增加,達到資本層面的合作是極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