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韓婭娟的說法,杭州的中國美院和北京的中央美院就好比是她的兩個娘家,是她的兩個不同的發育期,給予了她不同成分的養料,也造就了雙向風格的韓婭娟。國美是她的青春期,與大師們的近距離接觸也給了她一種精英感,杭州的美更是讓人舍不得離開,幾乎所有的同學都留在杭州,她自己卻考到北京中央美院繼續深造,除了想換一個地方之外。無論如何,來到北京韓婭娟篤定了職業藝術家的創作狀態。
不過說實在的,這個甜美風格的油畫作品倒是與她的卡通氣質有很大的契合。80年出生的她,號稱當年錄像的選擇是自己偶然地收到一個DV的生日禮物,繪畫上對于卡通,也都是自然的選擇,也可以說:并不是她選擇了卡通,而是卡通選擇了她。卡通作為符號也好,作為愛好也好,從小在電視里,看的就是動畫片。小時候去外地爸爸工作的地方探索,能將爸爸的整個宿舍畫滿小女,那是她永遠開心的記憶。
2004年在中國美術學院動畫系教書的時候,她開始嘗試著畫一些有著卡通痕跡的作品,2005年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創作,當她發現藝術創作竟然可以這樣開心隨性地制作自己喜歡的圖像時,又給她找回了很多的童年樂趣。畫面中小的、性感的、迷幻的,甜甜的小美人形象大概還留存了當年她留在爸爸宿舍的小仙女的一絲脈香吧。嬌小的美女形象,過分裝扮的靚包,夾在頭上的太陽鏡,華麗嬌弱的衣著,慵懶的,獨傲的神念,成乘車、或交際。無論如何,永遠者是微微半閉雙眼地享受著自己的美麗,額眉輕挑,動作優雅,對物質的無限擁有與使用在她這里是那么天經地義,又是那么不可思議。護士、白領、家居休閑的美女,身份的多元認定加之近期作品中開始出現的小牛寵物形象與世隔絕現成品的拼貼,也使得畫面中多了一些創作的可能性。
我們再看一下她2005年以來一些展覽的名字:“奶·糖生活”、“蜜蜜行動”、“HERSTORY”,“淘寶貝兒”,所有的展覽周圍全是甜絲絲的口感,還有人評說為“全脂奶的感覺”,甜膩膩的奶油生活之下,依然存著一個自在的心靈。這個被嬌寵的小女子,對自己是否被界定為卡通畫家,認為都是無所謂的事情,只是保持自己一種開心并積極的創作心態罷了,偶爾也會說“希望女性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這個最喜歡在三里屯看電影,曬太陽的小女人,依然是安靜、享受并從容地過著自己甜甜的小美人生活。
《CITYIN》:從小就喜歡畫面嗎?
韓婭娟:應該是,最早是在幼兒園里面。還經常被掛在櫥窗里,大家都說畫得好,自己也就覺得好像真是那么回事兒了。乖乖地在那兒畫畫挺好的,然后再看看動畫片。
《CITYIN》:卡通與你有著怎樣的關聯?
韓婭娟:卡通,它好像是跟成長一直都有關系的,特別像我們這代人,更多的是小時候每天六點半的卡通片,中學時流行的漫畫,還有日本包括美國的卡通片。
《CITYIN》:你覺得卡通這個形象給你帶來了什么?
韓婭娟:好,真的是這樣!居然有一人你發現可以用這個東西作為藝術表達語言,也可能是因為我一直接受的就是學院的那一套東西,就會覺得很高興,很輕松。
《CITYIN》:傳統的學院式訓練,與你現在的創作有著怎樣的關系?
韓婭娟:最重要的一點是它培養你的能力,還是很重要。比如說兩塊顏色我這么放,坐鎮可能不知道為什么看著這么舒服,但它是有原因的,是有很多色彩原理在后面支持的,這么放它才舒服,兩個簡單的人物得需要這么擺,放在畫面的這個位置才是。
《CITYIN》:你創作的靈感從哪里來呢?
韓婭娟:很多時候來源于生活吧,跟經歷什么的都有關系。當然有時候也會在想躒出來看一看你的生活,看看你周圍的人的生活,就是這樣。你可能有時候在里面,有時候在外面。
《CITYIN》:最喜歡的卡通形象是?
韓婭娟:說出來不好意思,是圣斗士星矢,漫畫現在看的是《韓羽良》、《阿拉蕾》、《貓眼》這一類的,再早之前還有很多中國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蛋生》特別棒。還有《九色鹿》也很好……還有放牛的有很多垂柳的《牧童》。聽說《小蝌蚪找媽媽》影響了日本的《一休哥》動畫的創作呢。
《CITYIN》:對你影響比較大的藝術家主要有哪些呢?
韓婭娟:剛學畫的時候我喜歡丟勒的東西,喜歡霍爾拜因那種特別嚴謹的,后來喜歡德國的基弗,還有杜馬斯,她應該是南非出生的女藝術家。
《CITYIN》:別的一些卡通類的畫家,你和他們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
韓婭娟:最大的不同,對創作我始終是一種很積極的心態。用一種很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我覺得,其實就是希望得到更多女性的關注……
《CITYIN》:以后在創作風格上會有怎樣的發展傾向呢?
韓婭娟:這個真說不好,因為我的東西從一開始到現在一直都在變。如果從長遠來看的話,不同的系列也是一個對思考過程的反映,就像你說的脈絡,不同的時期關注點不一樣,就會反映在作品上,其實我很善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