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是家庭的核心。這兩年,早教市場風頭強勁。高翔主導搖籃網轉型,專注于線上早教,在一定程度解決了忙碌的中國家長的育兒煩惱,市場潛力不可小視
2006年,當當網副總裁高翔離職,出任中文育兒網站——搖籃網總裁。高翔的離職在當時讓不少業(yè)內人士感到不解:擁有多年電子商務經驗并一直看好B2C的一個大男人,為何選擇了一個整天與孩子為伍的職業(yè)?對于他人的疑慮,高翔一直沒有公開釋疑。
時隔四年,《新財經》記者專訪高翔,他暢談了當年離職的原因,以及他對中國早教市場的認知。
選擇搖籃網 力踐精英教育平民化
在商界,高管離職常常被蒙上一層神秘色彩,即便是正常的人事變動,外界也要猜測一番。對于高翔的離職,坊間曾經傳聞頗多。有人說他是因為禁不住電子商務的清貧和辛苦,是逃離苦海;還有人說,過不了多久,高翔就會帶領搖籃網進入他所熟悉的電子商務……
根據高翔的回憶,真實的情況是:
2006年,高翔接到了一個獵頭的電話,這樣的電話高翔經常接到,他很少在意。但這一次,當獵頭對他說,搖籃網有個機會,希望他考慮一下時,他的內心被觸動了。
一個育兒網站為什么對高翔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高翔喜歡教育行業(yè),他一直有一個“精英教育平民化”的夢想。在他看來,從事教育事業(yè)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不僅能夠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還能創(chuàng)造社會效益。在龐大的教育市場中,他選擇了一塊國內外均無人關注的領域——在線早教(0~3歲孩子的教育需求)。
“在中國,線下的早教機構不算少,但許多家長因為實際困難很難選擇。首先,現在的父母大都很忙,沒有時間帶孩子經常性地去早教機構學習;其次,還能幫助父母和孩子,從而創(chuàng)造社會效益。基于搖籃網原來龐大的用戶基礎,搖籃網做教育平臺具有先天優(yōu)勢,只需要把用戶導向教育平即便有的父母可以騰出時間帶孩子去,一節(jié)課動輒幾百元的費用讓很多父母望而卻步。如果采用網絡教會父母如何進行早教,這些問題就能避免,對家庭和社會都是有著非凡的意義。”高翔堅信網絡早教市場的未來。
2006年底,高翔離開了當當網,加入搖籃網。
很多人認為,擁有豐富B2C經驗的高翔上任后肯定會布局電子商務,但他沒有。需要提一筆的是,高翔離開當當網時,簽署了一個離職協議,有類似“不得從事電子商務”等條款。那一紙協議是不是他避開電子商務的主要原因?
“的確是有一個協議,但只限制一年的時間,沒有讓搖籃網涉足電子商務跟這個沒有任何關系。”高翔很堅定地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擅長,我覺得選擇一個事業(yè),不應該完全看自己擅長什么,更主要的,要看自己熱愛什么。也不能只看市場需要什么,市場需要的東西很多。我之所以選擇線上育兒,主要是因為我有教育情結,我覺得做這件事情非常有意義,這是我想做的事情,我熱愛這個事情。不光現在,今后搖籃網也沒有做電子商務的打算,我們就是要專注做教育。”
新官上任 一把火燒走數位元老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但高翔上任后的一把火就燒走了幾個元老。
高翔初到搖籃網時,搖籃網是一個以資訊為主的教育平臺,已經有大量的注冊用戶。上任后,高翔力主搖籃網尋找新的突破點。
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調查,高翔決定進軍網絡早教市場,并開始開發(fā)自己的產品。為了開發(fā)新產品——“成長階梯”,搖籃網開始了大手筆的投入。高翔入主搖籃網后,曾融來1710萬美元,而僅開發(fā)這一個產品就用去將近1/3。
如此大的投入引起了一些老員工的反對。他們認為,搖籃網靠做教育資訊賺得一些廣告費過得挺好,新模式勞民傷財。在與這些員工溝通未果的情況下,高翔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選擇離開。
經過一段時間的反復測試,“成長階梯”已經比較成熟。“成長階梯”是面向0~3歲寶寶父母的網絡早教產品,它首先對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進行測評,并給出一份測評報告,這些服務均免費。但專家根據這個報告給出的指導方案和早教課程是收費的,當然,費用相對線下早教機構要便宜很多,每天不到1元的早教費用是普通家庭都能負擔的。
在高翔的主導下,搖籃網由原來單一的媒體模式變?yōu)椤懊襟w+教育”模式。高翔對這一轉型舉措感到滿意,目前“完全以母嬰教育為中心的線上平臺,只有我們一家。”高翔表示,廣告商的資源是有限的,媒體平臺未來在擴大廣告份額方面會面臨一些瓶頸,必須要開辟新的業(yè)務增長途徑。
“對于一個市場而言,沒有競爭對手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記者問道。
高翔認為,沒有競爭對手既是好事又是壞事。“為什么呢?之所以說是壞事,是因為做這件事情的門檻非常高,做起來比較難,前期投入比較大,后期的營銷費用也比較高,因此,風險大。為什么又是好事?正因為它可能是‘壞事’,風險系數太高,大家都不敢做,我們的機會就更多一些。這個事情本身是非常難的,我們等于是在創(chuàng)造一個行業(yè)。”
高翔說:“這個領域的門檻太高。它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母嬰網站,僅是一個論壇或者電子商務的平臺模式,那些程序很容易拷貝,模仿成本低。搖籃網經過十余年積累,包括教育內容和專家團隊,把內容做成產品,這一過程并不容易。這就好比一個學校和一個商店。開一個商店容易,只要有錢就可以進貨,但要開一所好學校則很難,需要積累非常好的教育資源,而這,需要時間。”
據記者了解,搖籃網目前的盈利仍以廣告為主,占85%,產品占15%。根據高翔的預測,未來兩三年,線上早教市場將會得到迅猛的發(fā)展,屆時,搖籃網的盈利比例將會有很大變化,產品的盈利能力起碼可占據半壁江山。
中美早教差距
高翔坦言,當初也有過困惑和迷茫:早期教育該怎么做?
他曾在國外的一家早教機構聽過一節(jié)課,給了他很大啟發(fā)。課上,老師拿著一張圖,上面畫著林立的大廈和汽車,問道:“你在這張圖上看到了什么問題?”孩子說:“堵車了,城市的交通太擁堵。”老師表示贊許,繼續(xù)問,“那應該怎么解決呢?”孩子天真地回答說:“把紅燈全都換成綠燈。”
這節(jié)課讓高翔印象深刻。老師引導孩子自己發(fā)現問題,并且提出解決方案,完全是一種啟發(fā)思維式教育。
“國外的早教市場非常成熟,無論是玩具產品還是早教機構,都在充分挖掘孩子的潛能,這一點中國還很欠缺。”有需要的地方就有市場。如今,這家國外的早教機構已成為搖籃網的廣告客戶,經常向搖籃網的會員提供免費的體驗活動,搖籃網也從中得到很多的啟示,用來完善自己產品。
曾在美國上學和工作了十年的高翔對美國的早教市場較為了解。“美國線下的早教市場非常豐富,擁有覆蓋面非常廣的早教機構,而且這些機構的費用也較低。”
高翔告訴記者,美國早教機構收費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有大量的大學生志愿者。這與美國的教育體制有密切關系。在中國,孩子能否上大學,全憑高考分數。但在美國,高校是否錄取一個孩子,不是只看考試分數,要看綜合測評結果,而一個學生做過多少次志愿者就是綜合測評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比如,兩個學生同時申請哈佛大學,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是99分,做過10小時志愿者工作,而另外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是90分,但他干了100小時的志愿工作,學校很可能會錄用后者。
因此,在美國的早教中心、托管中心和社區(qū),經常會看到大學生志愿者的身影。志愿者的加入降低了這類機構的成本,一般家庭都消費得起,而且這類機構又大都開在家門口,所以,家長反而不需要上線了。美國之所以并沒有誕生一個“成長階梯”,高翔認為原因就在此。
由此看來,搖籃網在國外似乎沒有什么市場。對此,高翔并不認可,他從另外一個角度發(fā)現了新的商機,“我們可以在國外教中文。全球的人都在學中文,很多西方人都覺得中文將是未來的第一語言,他們把孩子送到可以學習中文的幼兒園,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就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就像中國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說英文一樣。對我們來講,這就是市場。走向國際市場,我們有所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