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醫觀點 】
“中醫有最正統的血脈”
王曉東 四川省成都市名中醫 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醫師
中醫有幾千年歷史沉淀,很多東西是從很早之前就積累和傳承下來的。和西醫的微觀學相比,中醫更看重的是宏觀的東西,講究天地人,人是在天之下,地之上的,中醫講究人類和整個大自然環境的調和情況,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所以中醫的用藥,也都是來自大自然。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并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中醫用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中醫學的最終目標并不僅止于治病,更進一步是幫助人類達到如同在《黃帝內經》中所提出的四種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賢人的境界。
中醫關鍵詞:把歷史展示給你看
體驗人:席拉拉 28歲 大學講師
去看中醫的時候會感覺到有一種歷史的延續性,每一個柜子上面都用發黃的紙片貼著一味中藥的名字,感覺它們已經在這里很久了,在時光中守護著自己的位置,各司其職。病人默默地圍坐在旁邊,不會大聲喧嘩打擾醫生聽診。沒有了城市的焦躁和緊迫,卻有各種草藥的氣味,感覺回到了很久遠的過去。我最喜歡看藥師抓藥,速度極快卻有條不紊,在幾百個抽屜之間穿梭,從容不迫地走來走去,拉開一個抽屜,再關上一個,感覺就像是精通煉金術的魔法師,各種材料加一點,就抓成了一道為你獨配的藥。
我一直在營門口立交橋旁邊的一個診所看中醫,那個診所可能只有七八平米大,只放著一個很古舊的紅木藥柜和一張小小的坐診臺,可是每次張醫生坐診都會擠滿了人,每天100多個號,沒有一個人吵鬧,都靜靜地在那間小診所里坐等著。
張醫生是中醫學院很出名的教授,60多歲,頭發都白了,但是臉色白里透紅,一看就知道身體很好。每次他就診前,他的學生就會給他泡上一杯加了枸杞和人參的茶,鋪好座位上的坐墊和桌上號脈的墊子,之后圍坐在他身旁,隨著他對每一個病人的診視而飛快地做筆記。張醫生的脾氣非常好,對每一個病人都是和顏悅色,詳細地詢問病人的飲食、睡眠和各種情況,雖然每天要看100多個號,可是從來沒見過他有一次不耐煩。
還讓我感覺到歷史沉淀的是中醫號脈開藥的過程,他們并沒有像西醫那樣特別細致的教科書,很多都是來自于自己的研究和經驗。比如從中醫理論來說,每個人的體質都有差異,有的差異還會很大,例如寒性和熱性體質。有時即便表現的是非常相似的癥狀,病因也很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即便是感冒,中醫也要根據病因來下藥,在熱天感冒是風熱感冒,需要吃一些例如板藍根、夏桑菊之類清熱的解表藥,而在冷天受寒感冒則是風寒感冒,如果再吃板藍根一定會加重病情,這時就要吃羌活這類的溫里藥。這些都是需要醫生靠自己多年經驗來判斷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