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歐洲黑海畔的格魯吉亞是個美麗的地方。那里天氣溫暖,雨量充沛,屬于亞熱帶氣候。在18世紀中葉之前,格魯吉亞卻一直不出產茶葉。
1884年,在彼得堡召開的一次國際植物園藝會議上,有位叫澤得利采夫的教授作了關于茶葉栽培的報告。與會人士聽了這個學術報告后,引起很大興趣,會議決定到格魯吉亞栽培茶樹。
栽培茶樹的計劃由俄國茶商波波夫和皇室領地管理局付諸實施。派出齊霍米洛夫、克拉斯洛夫兩位教授和農學專家克林蓋爾,到印度、錫蘭、中國、日本等地考察,提出在高加索可以大規模栽培茶樹。
波波夫是俄國著名茶商,幾乎跑遍中國的主要茶區,從湖北羊樓洞引去茶種,由漢口托運到格魯吉亞,試種沒有成功。他引入印度、錫蘭、日本等地的茶種也不盡如人意。波波夫想到每年從寧波各茶莊購買大批茶葉,他一直認為“那里的茶葉品質最好”。于是,1888年,波波夫再次訪問寧波,參觀了寧波茶廠。
寧波茶廠由劉峻周與人合伙創辦。波波夫在寧波逗留的兩個月里,結識了茶廠廠長劉峻周等茶業專家和技師。他想到格魯吉亞的氣候、地理環境和寧波有相似之處,但終究遠隔重洋,相距數萬里,吸取前幾次引種各地茶葉未能成功的教訓,認為光靠茶樹、茶籽還不能保證引種成功,重要的是種茶制茶的技師。波波夫邀請劉峻周去他自己的莊園開辟茶場。
經雙方協議,劉峻周帶著第一批10名中國寧波的茶葉技師,到高加索工作3年。
1893年夏,劉峻周和寧波10位茶葉技師帶了幾千公斤茶樹種籽和數萬株珍貴的茶樹,從寧波江北岸輪船碼頭起程,乘輪船前往格魯吉亞。
劉峻周一行經過中國的東海、南海,經歷馬六甲海峽、橫跨印度洋、渡過紅海,穿越蘇伊士運河,由地中海進入黑海,一路上經歷狂風巨浪、海上顛簸,歷時兩個多月。1893年11月,他們在黑海邊上的巴統上岸,考察了適宜種茶的高加索山地,決定在巴統近郊試種茶樹,從而開始譜寫寧波茶葉種到俄國的歷史篇章。他們一邊種植茶樹,一邊培育茶苗,開辟茶園80公頃(1200畝),并建設了一個制茶小工廠。
一晃時間已有三年,1896年合同期滿,中國種茶技師該回國了,愿意留下的還可回國探親。波波夫派劉峻周回中國,到寧波再擴招茶技師,并采購茶葉、茶樹種子。1897年5月,劉峻周和第二批寧波茶技師12人,全部帶著家眷來到巴統。
劉峻周和茶技師們組織格魯吉亞人,在阿札里亞開墾荒地,深翻土地,種植上茶樹。風風雨雨又三年。到了1900年,劉峻周和茶技師們在阿札里亞種植茶樹達到150公頃(2250畝),還在那里建成了一座制茶工廠生產茶葉。
劉峻周以多年的實踐,在著作里寫到:“雖然當地的氣候特別潮濕,卻可以種出高于錫蘭的中等品質的茶葉,我深信巴統地區種茶事業前途光明。”為了發展種茶事業,他建議開辦專門學校,讓愛好植茶事業的人們在學校里免費學習。劉峻周的學生、種茶技師拉瑞奧·卡魯柯瓦茲在70歲時回憶說:“我們的中國朋友,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大家。他們懷著極大的熱忱,教我們為格魯吉亞學會了重要的種茶技能。”他們習慣于把當地的茶葉稱謂“劉茶”。
劉峻周等一批寧波茶技師在格魯吉亞種植茶葉,在當地人們中引起熱烈反響。農業大臣葉爾莫洛夫和皇室領地管理局農業專家克林蓋爾兩人對他十分器重,1901年,保薦劉峻周到皇室領地管理局任職,籌建卡柯夫皇室領地制茶廠,由劉峻周親自擔任廠長。
在皇室領地管理局,劉峻周任職近十年,按照寧波的種茶技術,育苗、培土、整枝、采摘、揉研、炒制、烘干等,每一道工序都親自過問,其制作的茶葉香氣濃郁,滋味甘醇。到了1909年,高加索總督沃倫佐夫等視察了卡柯夫茶園,召見了劉峻周,了解了他的工作。由于劉峻周的積極工作以及對于發展格魯吉亞的種茶事業有功,1910年,劉峻周榮獲一枚三等“斯達尼斯拉夫”勛章。
劉峻周在皇室任職取得成功的同時,又在巴統近郊建了苗圃和茶廠。1918年春,土耳其軍隊占領了巴統,企圖毀壞茶廠。劉峻周率領工人拿起武器,武裝保衛茶廠。劉峻周臨陣鎮定自若,他說,我出生軍人家庭,能騎馬使槍,在軍隊干過,敵人不可怕。他臨敵大義凜然、機智勇敢,有一次堅持了兩晝夜,擊退了敵人,茶廠的全部財產得以保全。事后劉峻周在文章中寫到:“我可以問心無愧地而且引以自豪地說,國內戰爭時期,在蘇聯國土上,從開戰到結束,這是唯一保持完整的工廠。”
劉峻周等一批從寧波來的茶技師,在蘇維埃政權建立后,更是全力以赴,為發展格魯吉亞植茶事業而努力。劉峻周在格魯吉亞居住30年,詳盡地研究了當地的自然環境、人情風俗,并和中國作比較,他寫道:“巴統沿海地帶的自然環境,很像中國的福州和香港,氣候則像日本的長崎。”劉峻周又寫道:“我是一個積有多年經驗的種茶事業的創始人,當我聽到蘇維埃政權對于外高加索地方的種植茶葉事業特別關注,并且還決心認真發展這一事業的時候,我心里非常高興。”
蘇維埃政府對于中國公民這種聚精會神對待工作,孜孜不倦的創業和勞動非常重視,認定以劉峻周為代表的一批中國茶技師是格魯吉亞的植茶事業創始人。劉峻周和其他中國茶技師一直工作到1924年。劉峻周在格魯吉亞種茶達30年。1924年11月13日,劉峻周獲得了蘇聯政府的“勞動紅旗勛章”。
1924年,劉峻周和一批茶技師返回祖國。在臨行之前,他把一直攜帶身邊的一個象牙雕刻的馬鞍和一個象牙球贈送給阿札里亞博物館。蘇聯人民委員會曾向他表示感謝。
阿札里亞國立博物館檔案中,保存著劉峻周的照片,照片的兩邊用中文寫著他的自傳。有一邊寫著關于他工作的事跡,他寫道:“請允許我向新建的阿札里亞國人民表示衷心的祝賀,愿它的蘇維埃建設事業發揚廣大,農業豐收,工業技術獲得偉大的成就,人民文化提高,安居樂業,欣欣向榮,好像朝日東升,愈來愈光明,我以誠懇的意念,預祝我所熱愛的阿札里亞繁榮昌盛。這個地區自然環境富饒和壯麗,以及我對它的熱愛,是不能以言語來形容的。”
“我培養出來的千百萬株茶樹、高大的棕櫚、柑橘、竹子、楊柳和美麗的洋槐,有如我自己的幼兒。但是這一切,都不能羈絆著我,不能打消我返回祖國的鄉思。”
“回到祖國以后,當我看到美好的河山,嬌艷美麗的花果,幽靜的月明之夜和澄凈的海水時,在我眼前,好像又出現了美麗的阿札里亞一樣。”
劉峻周晚年定居在哈爾濱,1941年逝世。他和當地茶技師在格魯吉亞種植的茶葉事業已發揚光大,據1957年資料,格魯吉亞種茶發展到6.3萬公頃(即945萬畝),它是前蘇聯最大的茶樹種植基地。人們從黑海邊沿岸一路走去,看到滿山遍野修剪整齊的綠色茶葉林帶,總是懷著深厚的感情,回憶劉峻周和寧波茶技師對格魯吉亞種茶事業的貢獻。2005年國際自然醫學會認定世界上有5個長壽之鄉,其標準是每百萬人中,有75位百歲以上的老人。它們分別是中國廣西巴馬與新疆和田、巴基斯坦罕薩、厄瓜多爾卡八旺及格魯吉亞的外高加索。格魯吉亞500萬人口有百歲老人2000多個,超過規定的標準5倍多。相關衛生機構與媒體探索那里人們的長壽奧秘,認為在于格魯吉亞人膳食結構合理,愛好和推廣飲茶。
格魯吉亞是19世紀中葉才知道種茶,正式種植茶樹是在1893年。這個日子是按照劉峻周等一批寧波茶技師到那里種茶開始計算的。劉峻周在那里的住所已建成了“中國茶葉博物館”,以示對劉峻周為領隊的寧波茶技師的敬仰與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