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龍虎山是處靈氣四溢的寶地:說它不高,卻有拔擢的群峰;說它不險,卻有深藏的道府;說它不奇,卻有億萬年孕養(yǎng)的丹霞地貌。
而這靈氣,十之八九都匯聚于蜿蜒龍虎山中的瀘溪河。漂流期間,龍虎山的水、石、棺、人,把我們帶進一幅真正的山水畫廊。
水:掬一捧瓊漿玉露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明澈的瀘溪河,或許真有“龍”的靈性。
龍虎山以龍虎而得名,自然是取意于水似游龍之態(tài),山如虎踞之勢。這水無疑就是指這穿谷繞山、潺潺而流的瀘溪河了。我們從碼頭上船,中流擊水,竹筏往瀘溪河下游劃去。
不知道在距它多遠的地方,又有哪塊石頭下面或哪叢野薄荷附近,也眨著亮晶晶的眸子。于是你仿佛不在尋找溪的源頭了。你認定,每一滴露珠都是源頭,如果你此刻莫名其妙流下幾滴憂傷或喜悅的淚水,那你的眼睛,你的心,也是源頭之一了。尤其是在一場雨后,天剛放晴,每一片草葉,每一片樹葉,每一朵花上,都滴著雨水,那晶瑩、細密的源頭,誰能數(shù)得清呢?
瀘溪河是很會走路的,哪里直走,哪里轉(zhuǎn)彎,哪里急行,哪里迂回,哪里掛一道小瀑,哪里漾一個小潭,咋看潦草隨意,細察都有章法。漂流途中,我拿著紙筆,在導(dǎo)游圖上試著為它改道,結(jié)果不僅破壞了美感,而且要么流得太快,上氣不接下氣,似在逃命;要么滯塞不暢,好像對前路失去了信心。只好讓它復(fù)走原路,果然聽到純真喜悅的足音,讓人想起生命中最美好純真的那些品性。
做一條單純的溪流多么幸福啊!可是人往往就是不行,有時常常會走錯路,說錯話,愛錯人,拼命去追求那些根本就不屬于自己的一切。
我羨慕那瀘溪水,就隨水漂流吧,讓我從林子里流過,繞花穿樹,跳澗越石,內(nèi)心清澈成一面鏡子,經(jīng)歷相遇的一切,心儀而不占有,欣賞然后交還。我從清亮的溪水中漂過,看到清亮里的無限意蘊。
石:造一座神工奇景
夏末秋初,確實是個適宜漂流的季節(jié)。微風(fēng)輕拂,瀘溪河水面上蕩起粼粼的波,仿佛愛人的小拳頭密密地擂在船身上,我們懶懶地依在竹筏的椅子上,享受著江風(fēng)的涼爽。沿江而立的是冷峻陡峭的十里畫廊,仿佛巨屏一塊接一塊排列,有的狀如人臉,有的形如畫卷。
瀘溪河上美景多多,兩岸奇峰突兀,四野清風(fēng)撲面,清溪蜿蜒繞山行,奇峰碧波臥倒影。同行不少游人曾到過桂林的漓江,看此景也不由感嘆,“不是漓江,勝似漓江”。
兩岸最有名的風(fēng)景有十個,當(dāng)?shù)乩习傩瞻堰@鬼斧神工、天造地設(shè)的奇石景觀謔稱為“十不得”。男女相依的夫妻峰,稱作“老婆背老公走不得”;含苞待放水中蓮,號稱“蓮花戴不得”;形象逼真的仙桃石,又稱“仙桃吃不得”;天師煉丹勺巖,又稱“丹勺用不得”;紅紫斑斕的云錦山,又稱“云錦披不得”;漩渦翻滾的道堂巖,又稱“道堂坐不得”;孤峰獨秀的鐘鼓石,又稱“石鼓敲不得”;天師試劍的試劍石,又稱“劍石試不得”;橫溪枕流的玉梳石,又稱“玉梳梳不得”;華夏唯一的仙女巖,又稱“仙女配不得”。
這些異石奇巖,形象逼真,足以引發(fā)大家無限的遐思奇想。
船行得很慢,但見兩岸奇雄的山勢和各種似像非像的自然景觀,隨著導(dǎo)游小姐的介紹,一座接一座地迎面而來,還沒有來得及細細端詳和品味,便匆匆擦船而過。一路下來,象鼻山、神仙洞、雄獅峰、牽龍洞、天作高山、神龜觀龍虎、仙蚌石、仙鼠石、尼姑庵等,矗立江畔,襯托著浩渺的江波,若隱若顯。
棺:懸一場千年迷局
漂流到了后半段,高潮部分,自然是那山非山、似石非石中的懸棺。
我見過許多懸棺,山西恒山的懸棺,是在懸崖峭壁上挖個洞,把死人的棺材放進洞穴里,然后用土封上。長江三峽的懸棺,則是在峭壁上打好棧釘,棺木凌空架于其上。其他各地懸棺的形制,不外乎是這兩種。
龍虎山的懸棺很有些不同,當(dāng)?shù)厝烁嬖V我們,它歷史悠久,上朔到公元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貴族世家為了人死不爛,魂歸西里。把它放置在一巨石上半部分或近頂端的洞穴里。懸崖那么高,那么陡,古人是怎樣把棺吊上去的,至今還是個謎。
于是產(chǎn)生了種種神話傳說:有人說這洞里的東西,是神仙用金絲線吊上去的;也有的說這洞里裝的是無字天書、金銀財寶。一千多年前,宋代理學(xué)家朱熹曾發(fā)出疑問:“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幾何年?”宋人王文卿有詩云:“昔人騎鶴上天去,不向人間有蛻蟬。千載玉棺飛不動,空江斜月照寒煙。”現(xiàn)代考古學(xué)家郭沫若也發(fā)出了“船棺真?zhèn)€在,遺蛻見崖看”的感嘆,表示一時無法用科學(xué)解釋崖墓的遺憾。當(dāng)?shù)剡€流傳著一種說法,懸棺離地越高,離天更近,更易升天。古今人們的的想象多么美妙啊!
據(jù)說,景區(qū)方面懸賞40萬元人民幣,求教國內(nèi)外專家和歷史愛好者,解讀此處懸棺的奧秘,可惜,至今無人認領(lǐng)這筆懸賞金。
人:撐一篙悠然寫意
如果說懸棺是瀘溪河無聲的記錄者,那么為我們撐筏的艄公們,一定是這里見證歷史的活字典。
為我們撐筏的有兩位船工,正搏擊于急水灘頭。只見他兩手執(zhí)篙,彎腰躬背,臉面朝天,兩腳蹬著船頭,竭盡全力,使船前行,待篙彎如弓。時不時,還哼著幾聲好聽的號子。我無法用語言準(zhǔn)確描摹那悠遠而略帶蒼涼的艄公的號子聲,雖然這號子聲已經(jīng)永遠地印在我的記憶中。
無蚊村,是瀘溪河邊別樣的景色,原生態(tài)的居民、古樸的建筑、奇妙的無蚊環(huán)境,以及傳說中與漢代大學(xué)者許慎的關(guān)系,無一不深深地吸引著我們。
走進無蚊村,就好比走進一卷悠然寫意的宋詞里。
孤遠而憂郁的馬蹄聲,灑落在沉默的石階上,猶如晶瑩的雨花。
就好比尋著那一卷《畫夢錄》,嗒嗒的馬蹄聲輕叩那久遠的門扉,夕陽歸鴻,楊柳飄綠,古橋流水,三三兩兩的傍水人家。一頁一頁,密密的故事情節(jié)和或深或淺的情愫……忽然音樂響起,那是鸕鶿捕魚表演,見那金色的水面上,五只小舟飄然而來,引鳥捕魚,一派人與自然相得益彰的和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