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工作給西蒙最大的觸動是:他總是被學生搞得一頭霧水,然后他必須耐心地解釋,三桿怎么可能解決問題,高爾夫是一輩子的事,三年都不算長,什么叫“快”呢?
>>Tips:
西蒙#8226;威斯頓Simon Weston(澳大利亞)
1996年以來澳大利亞PGA成員
2004年以來新加坡PGA成員
約翰﹒杰克伯斯高爾夫學校認證教練
現任職于都市名人高爾夫俱樂部
西蒙有條不紊地保持著自己的節奏。
他10歲的女兒喜歡洋娃娃,看迪斯尼童話,甚至不對高爾夫球桿瞟上一眼,可西蒙并不覺得遺憾。要知道,他一些同事的孩子,在10歲這個年齡,有的已經打破100桿了。其實在西蒙的心里,他還是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喜歡高爾夫,將來和他一些同行的孩子一樣,繼承自己的衣缽。西蒙說,“但只是希望,如果她喜歡干別的,也很好,我絕對不會強迫她學一樣東西。”
一天,他的一個學生跑過來找他,“我下個星期要陪老板打球,怎么才能在這之前再提高10桿呢?”西蒙說,“你這個期待不現實。”學生說:“如果我每桿都能做得好,就有可能。”西蒙告訴他要保持每一桿都打得好,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們總是期待和幻想奇跡,但是在高爾夫里面,是沒有那么多奇跡的。”
這就是西蒙式的節奏——打破傳說、現實、頑固、有點冷酷的堅持,但是腳踏實地。
12歲:破百后的人生轉折
西蒙不強迫女兒學習高爾夫是有原因的。
西蒙的爺爺和奶奶喜歡打高爾夫,但是他的父母從來不打。西蒙和他的哥哥受爺爺奶奶的影響,很小就打高爾夫。開始學習的時候,他只有10歲,雖然沒有興趣,但是覺得每天在綠油油的球場上跟伙伴、哥哥在一起,很舒服。西蒙說,“我和哥哥打高爾夫球,都是自己的選擇,父母從沒要求過我們必須打,或者不打,如果他們強迫我學習,我可能就不學了。”讓西蒙感到不舒服的是,他經常看到很多中國的家長強迫孩子學一些技能。“如果孩子不喜歡,就應該再讓他嘗試別的,直到幫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這才是家長的職責。”
12歲,西蒙第一次破百,自己打得越來越好的時候,他對高爾夫也越來越有興趣。西蒙覺得這個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你打得好了,就能從中得到別人感受不到的樂趣,然后你又會更喜歡打。”這是他12歲破百時候最美妙的體驗,這種體驗一直持續到現在,伴隨他走過了24年的時光。
再長大一些,西蒙參加了澳大利亞的一些青少年比賽,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即使是這樣,他也并沒有覺得自己打得有多好,對做職業球手也很遲疑。直到他的教練對他進行測試,那個測試讓他相信,自己可以走高爾夫職業道路。
“從10歲開始學習高爾夫,一直到20歲我都只有一個教練,后來我做職業球手后,又為我的教練工作,現在我們也是特別好的朋友。”西蒙覺得,正是因為他有一個值得信任的教練,所以自己也愿意做同樣的事,得到別人信任。
63桿:每一桿都記憶猶新
西蒙還記得1997年,那是他做職業球手的第三年,他在那一年打出了63桿。“現在我還能回憶起那63桿中的每一桿,有的時候做夢還會夢到,這還是能說明一些問題的,它是你一生中不能替代的快樂,可能每個人都會記得他打得最好的一場球。”
這個數字對于西蒙來說,只是證明他能夠做到這一步,“就像我12歲的時候破百,并不是說我每次都能破百,但是說明我有能力做到這樣。現在也是,有的時候我會打減4、減5,有的時候也會加2、加3,并不是說我每次都能做到最好。我拿自己給學生舉例子的時候,他們就會比較容易接受,也沒有那么心急了。”
西蒙覺得,打高爾夫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快樂,因為并不是每一個打高爾夫的人都要去做職業球手,“只要你能打得高興就行了,你打得越好,肯定是越快樂的,所以對于每個人來說,都需要一個好的教練,幫助你做好,然后找到自己的快樂。”
5000學生:從急躁到耐心
三年前剛來中國的時候,西蒙在練習場看到一些人的錯誤動作,心里會很不舒服,他甚至走過去告訴人家,你這樣不對,應該如何如何。后來他發現,大多時候,他好意的一廂情愿不會得到別人的理解。現在的西蒙在練習場也會看別人的錯誤動作,但是他再也沒去指出,“只有他找到你,才會相信你,你才能指導他。”
從澳大利亞到新加坡再到中國,在西蒙的15年高爾夫職業教學生涯中,他差不多教了5000名學生。每每想到這里,西蒙總會很欣慰,“現在我的手機和電子郵件常會接到他們的信,他們告訴我自己又做到了哪一步,那個時候我特別欣慰。”
剛剛做教練的時候,急脾氣的西蒙經常在下課時候和自己生氣,而現在,他變得越來越有耐心。“有的時候學生做得不好,并不是因為他自己不想做好,沒有人不想做到更好,可能是他沒有理解到,我更愿意相信,是我解釋的不夠好。一個教練,是必須有耐心的。”
西蒙也希望自己的學生有耐心,“他們總想能盡快糾正錯誤,三桿就要解決問題。但是,錯誤的形成是幾年的積累,糾正這個錯誤不可能三桿就達到。你要知道,三年的時間在你高爾夫的生命里都是微不足道的,舉個例子,我現在36歲,即使到了80歲我還可以打高爾夫球,我的人生字典里,根本就沒有快這個字。”
西蒙說他現在最大的愛好就是下班回家,和自己20個月大的兒子在一起。他愿意慢慢地、慢慢地享受他的家庭時光,也會一輩子對高爾夫不離不棄。
西蒙#8226;威斯頓
>>教你尋找專屬自己的私人高爾夫教練
“只要打高爾夫,你就會需要教練。其實并不是說教練的作用只是幫你糾正錯誤,即使你打得很好,也是需要教練的,他能幫你保持住你的好狀態和你的技能。”西蒙覺得,人人都需要高爾夫教練,“我們的教學總監馬克是我的教練,即使老虎也有教練。”
那么,怎么才能挑選到適合自己的教練呢?
>>西蒙觀點
你需要找到一個教練,你要相信他,相信他的知識、經驗和能力。然后跟著他學,不要經常換教練。
>>尋找你的私人教練
Step1:找之前,要先做調查,這個教練以前做過什么,他夠不夠好,資格夠不夠,不是他告訴你怎樣,而是要你自己看他的背景。教練不一定是頂級的職業球員,但是他一定要達到專業球員的水平,只有這樣,他才能更好地示范給你。好的教練通過學生來學習,他教的學生越多,經驗就會越豐富。經驗豐富的教練,一眼就能看出你問題的根源。
Step2:找好了,然后你就相信他。我經常跟我的學生說,如果你按照我說的做,就能達到我說的結果,你的教練要能保證這個。在中國的問題是,很多打高爾夫的人都是通過自學,或者是朋友教朋友,家長教孩子,這種方法是不好的習慣,如果一段錯誤的技術在你的身體里面形成了之后,就要花很長的時間改正。
Step3:跟著教練的步驟學習,他能保證實現好的結果。不要期待不現實的結果,學習高爾夫跟學習一些其他的技能一樣,比如說中文,不是說今天學,明天就能說得多好,而是需要幾年的時間,高爾夫也是如此。
對話西蒙
中國的高爾夫慢在哪里?
《小康#8226;財智》:如果把歐洲和美國等一些高爾夫成熟地區的發展程度比喻成一個20幾歲的青年人,那么您覺得中國有幾歲呢?
西蒙:中國還是剛出生的嬰兒。中國的高爾夫發展只有20幾年。像澳大利亞,從建國的時候就有高爾夫了,發展到現在已經一百多年的歷史了,而像英格蘭高爾夫已經有幾百年的時間了。
《小康#8226;財智》:您來中國后的這三年,覺得高爾夫運動發展得快嗎?
西蒙:不快。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中國的一些硬件,比如球場建的很多,打球的人也越來越多,這個是好的。但是中國人打球的平均水平還是偏低的,這幾年提高得也不是很快。還有就是球場價格是直接跟普及程度相關的。在歐洲、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也有很貴的球場,但是也有很多普通人也都能消費得起的球場,比如在澳大利亞,就有少于100澳元能打的球場,高爾夫不光是富人和上游社會的運動。
《小康#8226;財智》:不光是打球貴,教球也貴?是否能拿您在澳大利亞和中國作個比較呢?
西蒙:這個是特別明顯的差別。在澳大利亞,35澳元,大概500塊人民幣一節課,但是在國內要貴一倍多。但是中國的設備更好,其實價值還是能體現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