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過上半年的連續下跌之后,指數可能在7 月份探出本輪調整的低點。雖然跌幅在上半年已完成,但最后的下跌殺傷力仍相當大,因此操作上需保持謹慎,耐心等待調整達到預期,再捕捉介入機會。
隨著上半年行情的結束,近兩個多月以來調整能否為7月下旬的行情帶來反彈空間顯然備受期待。近兩個月的連續調整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場的悲觀預期,市場風險相應得到較為充分的釋放。
下跌趨勢仍將持續
2010年6月份以來,上證指數繼續呈現下跌,全月下跌193點,跌幅7.48%,月收盤在2398點,跌破2400點整數關口,月度波動范圍在2382~2598點。6月份絕大部分時間指數在2500~2600 點的窄幅區域內震蕩,主要原因是鑒于農行即將IPO,金融板塊力挺維穩,維穩雖然可以短暫撐住指數,但不能改變運行趨勢,因此在6月29日,農行發行價格區間明確之后,指數即出現大跌,恢復到自身運行規律當中,這個下跌及創出新低均在市場預期之中,因此面對29日的大跌并不感覺突然。
由于下跌從6月29日開始,臨近6月收官,時間上已經來不及展開,因此下跌幅度上沒有達到預期,下跌的展開將后延到7月份。由于行情的運行并不是按月度分割,因此只要方向判斷準確,運行結構及點位上可以有適當偏差。
從分類指數來看,全部下跌,這種普跌的情況已經持續了三個月,下跌的一致性表明了市場明確的弱勢,比較而言,上證50指數跌幅較小,且較5月份跌幅明顯收窄,新推出的創業板指數呈現震蕩。上證50指數是權重股的代表,如果不是少數權重股的力挺,6月份指數的下跌幅度還要大些,上證50指數中上漲的股票有5只,華夏銀行、中國聯通、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集中在金融板塊,這與為農行IPO維穩相關。
從行業指數來看,證監會一級行業指數13個全部呈現下跌,顯示市場仍處于整體風險釋放過程中。跌幅較大的行業是:農林牧漁、傳播文化、制造業、綜合。農林牧漁、傳播文化兩個行業屬于補跌性質。制造業中跌幅較大的二級行業是醫藥生物制品、石油化工,幅度分別為-14.91%、-9.46%,醫藥股的補跌特征十分明顯。6月份跌幅相對較小的行業是:建筑業、房地產、金融保險,這三個行業由于之前累積下跌幅度較大,具有相對估值優勢,6月份反而出現了跌幅收窄的情況。
總體上看,股市橫向整理后選擇下行,下跌趨勢仍將延續。
整體估值還要下壓
指數經過上半年的下跌之后,市場整體的估值水平也跟隨走低,目前兩市整體市盈率水平為:19 倍(靜態)與17 倍(動態)。市盈率處于較低位置,從估值的角度看具備一定的投資價值,市盈率歷史波動范圍在14~69 倍,市盈率在上下限附近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當前市盈率水平較低僅是預示市場接近底部,但還有下壓空間,判斷上靜態市盈率比動態市盈率更為可靠。
整體市盈率水平已經處于低位,但創業板市盈率,一些行業板塊市盈率,一些個股的市盈率還高高在上,這部分估值風險需要釋放。未來可能呈現出低估值板塊小跌或低位震蕩,高估值板塊補跌的運行格局,指數還將進一步探底。
股市提前反映基本面
上半年宏觀經濟、上市公司業績的數據還是相當不錯的,但股市出現了連續的調整,指數的運行與基本面出現了背離。這種情況其實是因為,一方面是股市對具體政策更為敏感,上半年出臺了一系列調控政策,指數運行對政策給予了正確的預期。另一方面,股市運行先于基本面,雖然上半年基本面情況良好,但政策調控效應將隨后顯現,經濟增長前高后低,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持續性也打問號,當數據開始顯現調控效果時,指數可能完成最后一跌。最近政策面出現一絲變化,如:高層問計下半年經濟,慎言退出或成共識,這一點值得關注,指數可能就此完成探底。
大小非解禁股少
7月份市場的解禁規模環比下降近五成,創出自2009年3月以來的新低,達到年內的最低點。7月份兩市共有74家公司的73億股解禁,解禁股數比6月減少41%。
從7月份市場解禁的個股上看,寧波銀行的解禁數量最多,達到14.15億股,約接近7月份全部解禁數量的兩成,為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解禁。此外,南京銀行、西部礦業、首開股份等解禁的市值僅次寧波銀行。三家公司的解禁股的市值合計約占到7月全部解禁市值的四成左右。中原證券分析師方夏虹認為,前期A股市場的下跌提前反應了國內經濟未來6-9個月基本面的變化,市場的價值底部已經出現。
社保基金“風向標”已出手
社保基金的增減倉行為一向被認為是市場的“風向標”,社保基金增持,是市場的積極信號之一。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在6月17日表示,社保基金將提高入市比例,到2010年底將提高國內股票投資占總資產的比例至30%。此前部分上市大股東開始增持,此次社保基金增持可以說是又一利好。
“雖然社保計劃增持不等于大盤就此見底了,這個積極信號將會助推底部的形成。”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表示。
分析人士指出,社保基金的操作手法一貫是,眾人看好的時候,選擇退出,在大家都開始失去信心的時候,進場抄底。在目前中國經濟增長穩定、經濟向好趨勢未改、市場整體估值已經很低,大盤藍籌已經無太大下跌空間的背景下,大跌后或會產生報復性反彈,做空風險逐步加大。
7月份仍存在不利因素
從以上的描述中不難看出,7月市場有利因素不少。然而,7月市場也面臨了如下一些不利因素:如歐洲債務危機仍在延續,影響范圍不斷擴大,而救助機制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歐洲經濟面臨的問題;預計國內經濟增速減緩,CPI5月同比增長超過3%,通脹壓力明顯,有可能歐洲債務危機影響出口訂單量等。
此外,房地產行業宏觀調控未有放松跡象,很難排除政府通過地方發布更加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或者推出房地產稅收政策;上市公司業績預測增速或將下調,對應的市場估值將大受影響。
注重科技題材股
市場經過上半年的連續下跌之后,面臨重要的時間窗口,指數可能在7月份探出本輪調整的低點。雖然跌幅在上半年已經完成,但最后的下跌殺傷力也是相當大的,因此操作上仍需保持謹慎。耐心等待調整達到預期,再捕捉介入機會,關注重點在:超跌板塊、破發板塊、低估值板塊。由于未來的下跌更多是強勢股的補跌,持有的投資者最好兌現規避。市場心態不穩之際,大、中、小市值品種的估值修正加劇個股盤中震幅,市場所呈現的反彈勢頭也因此處于極為不穩的動蕩期。
就未來市場熱點選擇來看,低碳經濟、高科技產業對中國經濟增長有巨大影響力,科技創新、三網合一、新能源、低碳、環保有望成為未來改變我國經濟增長結構的行業而受到政策扶持,形成區別于傳統消費的新的創新型消費需求,從而改變原有傳統消費習慣、消費模式和消費需求,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模式轉變的核心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