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來,他和他的“新語絲”網站,像揭開皇帝新裝的那個孩子,一次次捅破知識界的剽竊與欺騙,一而再挑戰學術權威和商業神話。“沒有方舟子,中國學術腐敗將比現在嚴重得多。”這是他的一個“論敵”對他的評價。十年間,方舟子將一個個丑聞披露開來,成多敗少,樹敵無數。
掀起圍剿造假者的巨浪
十年來,方舟子參與了多起打假論戰。而這次揭開“打工皇帝”唐駿的新裝,不僅在國內掀起了圍剿造假者的狂風巨浪,還引來外媒關注。
方舟子第一次聽說唐駿這個人,是在2009年4月,而在此之前,按照他的說法,他只是聽說過“打工皇帝”這個稱呼,但沒有和唐駿掛上鉤,不知道唐駿是誰。
2009年4月,一位網名為Albert的加州理工學院校友給新語絲網站投稿。Albert覺得,加州理工學院,校園不算大,在這里求學的中國人,多數是相互認識的,而唐駿在《我的成功可以復制》中提到他就讀該校的時間,恰與Albert有重合的部分,應該彼此相識才對。Albert找到當年校友全部名單,沒有發現唐駿的名字,他當即認定,唐駿是在撒謊。
方舟子作了一番核實,加了一段小注,發到網站上。文字上網后,評論不多,國內中文IT網站雖有少量轉載,沒有形成關注。接下來,方舟子也沒再繼續重視。耐人尋味的是,2010年重提此事,有記者采訪唐駿助理李欣時,她的回復是,方舟子是個偏執狂,他在一年前就盯上唐駿了。方舟子據此猜測,唐駿團隊或許一年前就關注到這條爆料了。
7月1日,新浪微博上,有網友給方舟子留言,問他對陳安之“成功學”的看法。方舟子一直認為,所謂的成功學,其實就是教人如何通過蒙騙別人,從而獲取成功的一套理論,他對這個東西很反感。
有一位叫“薩根”的網友,在方舟子的微博上十分活躍。薩根在前述網友問題之上跟進了一下說,那你對唐駿《我的成功可以復制》這本書怎么看?
由于一年前有過對唐駿學歷門的基本核實,方舟子馬上敲字出來說,唐駿那個博士是假的,他是想告訴大家,復制他的假學歷嗎?
有位網友很較真,讓他拿出證據證明唐駿果真造了假。方舟子看得很仔細,發現了更多的問題,不但學歷造假無疑,而且整本書中關于留學經歷的描述,絕大多數是經不起推敲的。“只要在美國有過留學經歷的人,一看就知道這是胡編的。”
經過查證后,方舟子將他認定唐駿作假的內容,陸續發到了微博上,網民與媒體火熱跟進迅速開始了。唐駿被卷入一場聲勢浩大的討伐聲浪。從7月6日開始,唐駿微博停止更新,手機只響不接,助理李欣也不再回復,這與此前隨和陽光的唐駿形象,形成了鮮明的比照。
按照方舟子對美國社會生態的了解,唐駿會被開除或引咎辭職,但在講究人情的中國社會,這事很難辦,而且唐駿主動辭職幾無希望,有可能“不了了之”。
有沒有可能打錯?方舟子十分肯定地說,唐駿這事兒不可能錯,證據太確鑿了,他翻不過來了。
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一個月來,與唐駿及唐駿支持者的死磕,讓更多人知道了方舟子的名號,他也陸續接到了幾個電話和郵件。雖然他對“殺個人就像切菜一樣”、“你小心點,有人要整你”等信息見怪不怪,但他還是報了警。
十年間,方舟子將一個個丑聞披露開來,成多敗少,樹敵無數。
1985年,從福建漳州考入中國科技大學時,方舟子18歲,結束五年本科學習后的1990年年底,他去了美國,次年1月,正式入學密歇根州立大學生物化學系,1995年年底拿到了博士學位。
“我的博士學位當然是有含金量的”,針對外界對他博士學歷真假的質疑,他是這么回應的。
到了美國,方舟子的文學夢想在一個縮寫為ACT的中文網站上開始的,這是當時全美乃至全球唯一的中文網絡。后來,他發現ACT雖好,但總有一些內容極佳的帖子容易沉底,很可惜,于是在1994年2月,他創辦了一個文學電子刊物《新語絲》,專門集納這部分內容,編完后通過郵件發送給網友們共享。
魯迅是方舟子的精神楷模,這份電子刊物以及同時成立的網站,靈感源于魯迅創辦過的文學刊物《語絲》。方舟子從魯迅手稿里挑出這三個字,形成了現在新語絲網站的LOGO。很快地,新語絲在留學生中間變得知名起來。
初期的新語絲,不但共享一些電子書和網友來稿,還摘編一些普及進化論、批判神創論的文章,網站服務器一直設在美國。
博士畢業后,從1995年到1998年,方舟子先后在羅切斯特大學和索爾克生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結束這段經歷前,擺在他面前的是兩條路:一條是去制藥或生物技術公司上班,另一條就是去大學當教授。
公司上班不自由。美國教授自由,卻也要不停地寫報告申請資金才能進行研究。方舟子覺得,兩者都不是他的理想。
1998年10月,方舟子回國了。在這一階段,互聯網在全球傳播開來,中國網民人數越來越多,他創辦的新語絲開始為國內網友們關注到。
方舟子決定轉行――當科普作家。轉行是認真權衡后的結果。方舟子說,做科學研究,他能做得中規中矩,但未必優秀,而科普作家,或許他能達到頂尖水準,因為科學與文學,都是他熟諳和熱愛的領域。
1999年5月,借助新語絲,方舟子組織了對某邪教組織的批判,借此,他認識了何祚庥。2000年,方舟子正式介入學術打假。在他看來,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十年苦戰,套路漸成,對唐駿發起炮轟之前,方舟子已是輕車熟路。
戰斗讓他獲得了聲名,也雕塑了他的性格。
我就是這么偏執
方舟子討厭做生意。
1995年,基于金庸小說形成的“俠客行”上線。這是一款文字版中文網絡游戲,臺灣最先出了繁體版,簡體版則是方舟子的創造,有人借此說他是中文網絡游戲鼻祖。
1994年新語絲成立時,中文世界對網絡的關注并不高,這也是全球最早的中文網站之一。
有人找到過方舟子,想商業化他的這兩個平臺,他拒絕了。再后來,他放棄版權,公開了“俠客行”源代碼,游戲迅速遍及各大院校,而“新語絲”最終被他注冊成為了非盈利性機構。
方舟子說,他沒有發財的欲望,能過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就夠了。他又說,其實在國內,單論收入他還是不錯的。方舟子差不多每年都能出書一本,大陸、臺灣、香港都出版過。
方舟子并不諱言他的收入來源。除了寫書帶來的版稅,其他就是他給報刊寫文章賺取的稿費。如今,他在《中國青年報》、《經濟觀察報》、《新華每日電訊》有專欄,與《健康管理》、《大眾健康》也有相對固定的合作。
是不是在美國找不到工作才轉行當作家的?是不是為了炒作成名才出來打假的?對于類似的質疑,方舟子給出的解釋是,如果在美國找份工作,對他來說非常容易,但他不愿意被別人管著,回到國內做科普,作協也曾邀請他加入,他同樣拒絕了。方舟子欣賞的是美國科普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那樣的工作狀態。
方舟子沒有中國戶口和身份證,他手里拿的,是美國的綠卡,此前他是中國美國兩地跑,最近兩年才稍微安定了一些,但他說,以后還是要回美國去的。
方舟子十分關注學界動態,在學術打假這件事上,方舟子歷來被認為六親不認。方舟子質疑過中國科技大學前后兩任校長,炮轟過他曾就讀的生物系好幾名教授學術不端,他的老師出面斡旋過,也被他一一反駁了回去。
連續幾件這樣的事情出來,不光母校老師討厭他,連他的同學們也開始對他不滿了。方舟子倒覺得無所謂,他不能理解的是,一所大學某教授造了假被揭露出來,人們不覺得是造假者在給機構抹黑,卻認為是打假者有問題。
在打假和科普上,方舟子是受人尊敬的,而他在為人處事上的剛性和偏執,總會被網友、讀者尤其是與他接觸過的記者們直斥“小家子氣”、“格局太小”、“不可理喻”,而他在文字和口頭表達上常有的判斷性用語,被認為是“文革”作風,大扣帽子,抓住一點、不及其余,“孩子與臟水一起倒掉”。
對這些評價,方舟子不但不以為然,“有人說我偏執,這要看怎么理解,如果說做事認真叫偏執,那我就偏執了,而且還會一直地這么偏執下去。”方舟子很有些慷慨激昂地說。
他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壞了很多人的好事,在熱衷于打破他認定的迷信的同時,又毫不留情地將那種在他眼里只是一堆垃圾的光環扯得粉碎。他贏得了“斗士”的美名,也背上了“瘋狗”、“文革遺風”、“精神分裂”的惡名。
摘編自《南方人物周刊》《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