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有關拆遷死人的消息不斷地刺激著人們的神經。遠的且不說“唐福珍自焚案”,僅進入今年以來,1月26日,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迎賓路拓寬工程地段,居民曾煥為抗強拆點火自焚致大面積燒傷。3月3日,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69歲的王翠云被鏟土機掃進土溝活埋不治身亡。3月27日,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黃川鎮,為阻攔鎮政府強拆,父子澆汽油自焚,68歲的陶會西死亡,其92歲的父親陶興堯被燒傷……一系列報道,我們似乎看到了電影《阿凡達》中的一幕:象征著拆遷的巨大坦克轟鳴著、咆哮著碾軋著所有的障礙物、抵抗者,土地、房屋、財產、生命等等,在“城市化改造”龐大戰車的傾軋下,那些抵抗之力真如“蚍蜉撼樹”,轉瞬間被化為齏粉。
與此同時,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在中國上海盛裝開幕的報道也達到了巔峰。“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也成了婦孺皆知的廣告。有報道說,在世博會迄今159年的歷史上,上海世博會是首次以城市為主題,同時也可能成為影響人類城市概念、改變未來生活方式,乃至開創新的歷史的一次全新嘗試。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結晶。美國現代哲學家路易斯??芒福德說:“城市是用來流傳人類文明的成果的。”然而,近半個世紀,在“經濟增長”和“GDP主義”的狂熱追逐下,城市化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速度大兵團、成規模地推進,“人類文明的成果”是否能流傳,成了一個懸念。
放眼神州,到處都是推土機和吊車奔馳的身影:大規模的城市拆遷與農村征地運動形成了一股狂潮。很多城市的改造或擴張面積動輒幾十平方公里,有的甚至要把半個城市都拆掉。這一點,3月25日聯合國發布的《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版》有佐證。報告稱,中國是在過去30年中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國家。全球擁有5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中,四分之一都在中國。
中國無可置疑地成為全球最大的拆遷工地和建筑市場。然而,如脫韁之馬的圈地運動和城市化進程,真的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美好了嗎?
如果正視現實,我們就會發現一些不容回避的問題。
在城市,近日發布的一份名為《中產家庭幸福白皮書》顯示,經濟最發達的深圳、北京、上海、廣州幸福指數最低,成為中產家庭心中“不夠幸福”的城市。原因無外乎幾個關鍵詞:房價、交通、教育等。
對于房價,國外某媒體的一個標題很形象:《我聽到年輕人在房價下呻吟》。現在北京的房價均價已經在3萬元左右。一個年輕人要想在北京買一套房,需要不吃不喝干50年。這還是按90平方米以下、每月5000元以上的收入來算。成千上萬的蟻民蝸居在低矮潮濕的出租房里“望房興嘆”。有一網友在博客里寫道:“想了想房價,算了,還是不活了吧。”有一位詩人這樣寫道:“以前,看到萬家燈火泛起的是思鄉和溫馨,現在點燃的是焦慮和仇恨。”
“在地鐵站里要靠保安推才能擠進車廂。進去之后,被迫呼吸悶罐子里N合一的人肉氣味,覺得自己逐漸變成午餐肉。”這是網友博客里記錄北京地鐵的情景。而對于北京公交,本人曾經與人討論過乘車的感受,他說:“站在車廂里,感覺自己像是一頭被裝運的豬,毫無尊嚴。”
一方面是畸高的房價、擁堵的交通、高昂的教育成本,一方面是疏離的人際關系、巨大的生存壓力、激烈的工作競爭,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城里人面無表情、步履匆匆。逼仄的生存空間壓迫著人們的情感園地,要么荒蕪干涸,要么雜草叢生――發自內心的微笑已經成為稀世表情――優雅、從容、美好,只能在街頭巨大的房地產廣告上美女的眉宇間尋找了。
那么,農村呢?
前不久,我回了一趟老家,看到了家鄉驚心的變化:生活垃圾、動物尸體填滿了曾經清澈無比的池塘,散發惡臭。原來的一個鄰居的房子已成了一個養豬場,村里年輕一點兒的男女都進城打工了。有幾個垂垂老矣的老人半躺在墻根曬太陽,偶爾有幾個小孩看到我,驚慌地縮回了頭。那種空落和冷清讓人心生寒意,唯有幾條老狗對我保持著足夠的警惕,時不時地輕吠幾聲以示存在。
老姐姐告訴我,村里稍微年輕一點兒的人都出去打工了,村子里就剩下老弱病小了。她說,要不是要照看小孫子,她也準備出去打工呢。而老姐姐已經快60歲了。
有數據顯示,中國進城農民工的總數在1.3億左右。可以想象,這1.3億農民工進城后會給城市交通、住房、治安帶來怎樣的壓力,又給農村撂下了怎樣不美好的攤子:土地撂荒,老幼無人照看,環境惡化……城市有著足夠強大的誘惑,將世代耕耘土地的農民拉進城市,把他們拋灑在腳手架上、垃圾山中、下水道里,卻又把荒涼、貧瘠、贏弱還給了農村。那種“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那種“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意,也只能在老師講古典詩詞的時候,想象一下算了。
狂飆式的城市化進程給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幅圖畫:城市越來越火爆,農村越來越荒涼;農田越來越少,樓房越建越多;房價越來越高,居住環境越來越窄;城里人怨聲載道,農民亦苦不堪言……
聯合國人居組織在1996年發布的《伊斯坦布爾宣言》中說:“我們的城市必須成為人類能夠過上有尊嚴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滿希望的美滿生活的地方。”那么我們的城市怎樣“成為人類能夠過上有尊嚴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滿希望的美滿生活的地方呢”?一個一睜眼就要算計今天必須掙夠340元才夠交按揭款,一大早就要打仗似的沖進人山人海的地鐵站,到夜深人靜時才可以把自己的軀體扔到潮濕的出租屋里的人,會感受到“尊嚴、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滿希望”嗎?會認為城市讓他的生活更美好了嗎?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作為一種理念很不錯。關鍵是,城市讓誰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如果僅僅是土地供應方、官員、煤老板、溫州炒房團、富二代和房地產開發商,如果市民和村民的生活因為城市化反而變得貧窮、擁堵和荒涼,那么,我們就很干脆地回答:這樣的城市化,我們不要!
摘自《雜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