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瑞典這個國家,是由于每年的諾貝爾獎在那里頒發,這時那里是世界聚集的中心。2008年底,我隨團去了瑞典,親身感受了那里的神奇。
我們從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出發,坐了三個小時的大巴,然后在海上乘擺渡輪二十分鐘,就進入瑞典王國。瑞典的國土面積只有44萬平方公里,人口890萬,沒有我們國內的一個省的規模大。但它是公認的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而瑞典更吸引世界關注的是,那里的貧富懸殊也是世界最低的,社會福利政策首屈一指,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即一種“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制度。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城郊,一幢漂亮的兩層小樓掩映在綠樹中,你也許會認為這一定是大戶人家。然而,通過導游的介紹我們了解到,房子的主人是退休老人斯文森。老人每月的退休金有7000瑞典克朗,約合1000美元。這個收入在瑞典是屬于很窮的階層,但老人能買得起如此漂亮的房子,這得益于他從來不需要為孩子上學存錢,也不需要擔心無錢看病,學校和醫院都是免費的,他沒有后顧之憂。如今,他的兩個兒子全都畢業于瑞典的名牌大學,老大成了一名工程師,老二則在大學里教書,但兩個孩子的教育他并沒有花費一分錢!
當然,如此高福利高待遇,是以這個國家的高稅收來保障的。瑞典是世界上稅率最高的國家,超過60%,它的稅收政策實行的是累進制,越是收入高,越是富有,納稅越多。下自平民百姓,上自政府官員、國王,都得納稅,概莫能外。瑞典雖是世界有名的富國,但是翻一下福布斯富豪榜,瑞典幾乎沒有像美國甚至像我們中國那樣在世界上排得上名次的個人或家族大富豪。他們難以產生超級大富豪的原因就是他們高稅收。這些稅都用于國家改善民生,主要用在窮人的身上,是地地道道的“劫富濟貧”。
出發之前,同行的石先生電話中與愛立信公司工作的拉爾森先生約好前去拜訪他。拉爾森是這家世界知名公司的技術員,曾經外派到中國工作兩年,石先生是他在中國期間的同事。這天,我和另三位同伴陪同石先生一起去拜訪拉爾森,剛好遇上拉爾森發工資的時間,也許是在中國工作過的緣故,他毫不見外地將自己的工資條展示給我們看。作為世界知名企業的技術主管,拉爾森的月工資總額為55000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6000元,然而,實際拿到手的工資,只有 24000克朗,另外的三萬多克朗,全都作為稅收被扣了。
富人們在交納高額稅款的同時,也同樣享受像窮人一樣的高福利的好處,例如生孩子的補貼,醫療補貼,孩子的免費教育等等。而最讓富人們稱心的是,他們的高稅收保障下的高福利社會,沒有人擔心會餓肚子,人們的生活壓力都不大,這讓瑞典的社會穩定,治安良好,犯罪率幾乎為零。富人們敢于單門獨戶住在大森林里,充分享受與自然的融合,不用擔心打家劫舍的綠林好漢。與國內到處是民警忙碌的身影相比,在瑞典的幾天時間里,我們竟然沒有碰到過一個警察,路上也不見一個交警。
由于生活富足,在瑞典期間,我總感覺這里的生活節奏緩慢,人們的競爭并不激烈,人們都習慣了生活至上,人與人之間是一種很舒服的關系,很少出現相互間的猜忌提防。
身處瑞典,我們根本不能根據一個從身邊走過的人的衣著外觀來判斷他的生活狀況,一個衣著普通的人,也許他是一家公司的老板,而一個衣著光鮮的人,也許是靠國家救濟過日子的窮人,這個國家處處充滿著一種人人平等的精神。任何夸張的享樂,揮金如土的舉動,在瑞典只會被公眾蔑視,而不是羨慕。
摘自《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