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政府高官預測美國2017年解體的文章,日前在互聯網上廣為流傳。此類預言雖然被視為奇談怪論,卻也一直有傳播的市場。回顧美國200多年的歷史,除了著名的南北戰爭外,美國還經歷過數次分裂危機,可以說分裂在美國歷史上是有傳統的,這與其憲法不無關系。美國憲法第十條修正案本意是保護各州的權力,卻往往被分裂主義者解釋為“脫離聯邦一如既往是各州自留的權力”,而弗吉尼亞、紐約和羅得島三州在簽署憲法時,也附加了一個條款:如果這個新政府變得具有壓迫性,那么它們就可以從聯邦中退出。
征“威士忌酒稅”引發的風波
美利堅合眾國建國伊始,首任總統華盛頓為了清償國債采取了一項重要財政措施,就是對威士忌酒征收“國產消費稅”。威士忌酒主產地在賓夕法尼亞州西部,由于交通不便,小麥釀成酒后要運往東部城鎮銷售。在這些小生產者看來,政府征收酒稅就是向他們榨取錢財。
1794年7月,人們郁積已久的怒火終于變成一場暴力行動。賓夕法尼亞西部4個縣的農民燒了征稅員奈維爾的房舍,搗毀了那些自覺納稅的農民的釀酒工具,抓走了奈維爾住所的衛兵,毀壞了匹茲堡的郵局,還阻止聯邦法院的審判。8月12日,起義者召開會議,有人提出進攻匹茲堡的口號。憤怒的人群還模仿獨立戰爭時期的做法,豎起象征自由的紀念柱,打出條幅“威士忌酒!要自由,不要賦稅”,這些口號響徹整個賓州。在帕金森渡口,超過200個代表集會討論武裝反抗以及脫離美利堅合眾國。
當時,謠言四起,說西班牙使者和西部探險者在肯塔基等州的移民中策動獨立。華盛頓接到報告后,立即聯想到8年前馬薩諸塞州發生的農民起義,因此擔心反抗運動會從北部緬因州的窮鄉僻壤蔓延到南部的佐治亞州,擔心謠言會蠱惑人心。于是,華盛頓以總統名義簽發公告,命令起義者于9月1日前返回家園。同一天陸軍部長亨利??諾克斯下令,向賓夕法尼亞等州征集民兵。8月末,一支1.3萬人的軍隊開進賓夕法尼亞州西部。
在征召民兵后,華盛頓帶頭前往暴動地區。平亂中并沒有戰斗發生,但華盛頓強硬的表現直接展現了新政府的力量,這也是聯邦憲法頒布以來,聯邦政府首次動用軍隊維持地方秩序。后來,出于安全因素考慮,華盛頓返回費城,由他的得力助手漢密爾頓敦促進行鎮壓行動。結果是,當聯邦軍隊開進后,“威士忌暴動”就煙消云散了。
副總統伯爾叛國案
阿倫·伯爾是詹姆斯??杰斐遜總統第一任(1801-1805年)時的副總統,美國獨立戰爭英雄。由于黨派斗爭,伯爾任職副總統期間,就開始有所圖謀。1804年,伯爾參選紐約州長遭到失敗,其政治對手漢密爾頓在競選中接連發文詆毀他。當漢密爾頓對這些言論不予道歉時,伯爾提議決斗。決斗的結果是漢密爾頓受傷身亡,伯爾本人被紐約州和新澤西州指控謀殺,來自各方的尖銳批評和指責使他在美國東部的政治生涯走向終點。但是,在西部和南部他仍然很受歡迎。
1805年卸任后,伯爾即與駐華盛頓的英國大使安東尼??梅里進行接觸,承諾“在美國西部策劃分裂”,要價是11萬英鎊和英國派遣一支艦隊到密西西比河口支持他。英國沒有同意他的計劃,但伯爾還是繼續行動。伯爾試圖把路易斯安那(該地曾幾次在西班牙和法國間易手,1803年美國從法國手中購得)從美國分離出去,建立一個由自己任領袖的獨立國家,而該地區居民中也一直不乏分裂主義者。
伯爾暗中和詹姆斯??威爾金森將軍的軍隊聯手,后者是杰斐遜總統任命的路易斯安那地區長官,但卻暗中為西班牙賣命。1806年,他們毫不費力地在俄亥俄河上游的一個地方招募了一支小部隊。接著,伯爾便率領軍士們順流而下,駛向新奧爾良。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在最后的關頭,威爾金森出賣了伯爾,杰斐遜總統派美國軍隊控制了伯爾大部分的船只和裝備。
伯爾試圖逃到西班牙所屬的佛羅里達,但于1807年2月被捕,以“嚴重叛國”的罪名被起訴。按說應判伯爾重罪,但由于黨派的激烈斗爭,他最后被無罪開釋。之后,由于有6個州宣布他犯了謀殺罪或叛國罪,他只好流亡歐洲。在那里,他曾試圖爭取英國和拿破侖的支持,但都失敗了。1812年,他回到紐約,從事律師職業,1836年去世。
分裂的“哈特福德大會”
1812年第二次美英戰爭的爆發,讓美國國內的一系列矛盾再次暴露出來。美國聯邦黨人一向反對與英國人進行戰爭,特別是在新英格蘭地區,對一幫極端聯邦黨人來說,對英國禁運已經大大損害了他們的利益,而和英國開戰,對他們利益的打擊更是史無前例。在聯邦黨分裂派的主使下,該區一些州的民兵拒絕接受聯邦指揮,導致聯邦軍兵員不足,聯邦黨人的銀行也拒絕向聯邦政府貸款。另外,退出聯邦的言論也堂而皇之地在當地報紙上公開討論。分裂行為在1814年底達到高潮,標志就是哈特福德會議。
1814年12月,來自新英格蘭5個州(佛蒙特、新罕布什爾、馬薩諸塞、康涅狄格和羅得島)的代表聚集到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討論退出聯邦的計劃。早在1月份的時候,這些分離主義分子就煽動脫離聯邦。這個時候的美國正處于最危急的關頭,英國人幾個月前剛剛火燒白宮,眼下正在進攻新奧爾良。以皮克林為首的聯邦黨極端分子相信,英國肯定會攻下新奧爾良。皮克林曾寫道:“我看不出他們有什么失敗的理由。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認為,聯邦已經一分為二了……”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象皮克林那么極端,秘密會議最終被聯邦黨內的溫和派控制了(這與麥迪遜總統以及該地區共和黨人的努力有很大關系)。會議主席奧提斯建議應該緩和一些―――在讓自己的州脫離聯邦之前,先看看在新的一年里,與英國的戰事會如何發展。最終聯邦黨領袖在1815年1月5日發表公開聲明,對戰爭和麥迪遜總統提出嚴厲批評,還建議修改憲法,同時選出三位代表把這些要求送到華盛頓,交給麥迪遜。哪知,三人抵達華盛頓時,美英停戰的消息已經傳開。一直譴責戰爭并預言英國會取勝的聯邦黨人因此聲名狼藉,分裂的陰謀不了了之,聯邦黨也由此垮臺。
在此之后,美國還經歷過幾次重大危機。首先是發生在1832年的邦權與州權之爭。這一年,美國國會通過的一個新保護關稅法不利于南方的農業經濟,因此引來南卡羅來納州對抗聯邦。后來在總統杰克遜強硬的手段下,孤立無援的南卡羅來納選擇了妥協。
南卡羅來納州事件終告平息,但州有權拒絕執行國會法令與脫離聯邦的理論仍然困擾著美國,到了1861年,美國爆發了其歷史上最嚴重的分裂危機,內戰沖突持續了4年。此外,在美國的分裂史上,得克薩斯也占有一席之地。在并入美國前,該州曾有10年的獨立建國史。在加入美國15年后,美國內戰爆發,得州遂宣布退出聯邦,最終內戰將這一問題徹底解決。不過,得州人的“得州思想”至今都很強烈,得克薩斯獨立運動組織還于1995年成立了自己的“得克薩斯共和國”,不過沒得到一個國家承認。
摘自《環球時報》